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各种“补习班”兴起,1984年我报名参加了总工会高中语文补习班。学友发现教材是职工高中语文教材,心中不免遗憾。在学习过程中,老师把每一篇文章的特点归纳,给人耳闻一新。不像我小学、初中、技校学的,老师讲时代背景,归纳自然段,中心思想,写作特点。
每一篇文章归纳出了特点,有独特的地方,我慢慢听出了味道。说议论文论点是一个判断句,结构是绪论、本论、结论,论点“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样就明朗多了,有了的感觉。分析了文言文实词、虚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我追随,按部就班,学得津津有味。
当时我还在技校学习,快毕业考试了。我向刘老师请假,暂时告别了二个月。等我再去时,刘老师的课已经没上了。我问了办公室老师,刘老师病了。
我准备了一些营养品,问了老师,他是沙市五中的语文老师,估计在宿舍住。我摸到地址,找到了刘老师家,刘老师当时不在家里,他爱人在家,我放下了点心。
又回到了班里,听学友说,刘老师病后,换了一个老师,他们都反映听不习惯,我和刘老师聊了起来,他才知道是我去看了他。他说,前一段时间病了,本不想上课,但学生还是想请他来。
毕业了,我平常就有了准备,考试后,我问了办公室老师,说我考了第一名。
我又去看了刘老师,他送了一套参与编写的书。我问刘老师孩子的情况,他爱人说小儿子是聋哑人。我说:“你们是书香门第,孩子难道不是男才女貌吗”。刘老师夸我是状元学生。他爱人连忙说,怪不得。
刘本善老师是沙市五中语文老师,他桃李满天下,他特别有才,受到学生的喜爱。培养了大量学生。
我一直以刘本善老师的学生自诩,我曾去找过他几次,他不在沙市了,也曾去他工作过的学校问过,也没有他的电话号码。
刘老师是我遇见的一位名师,给我教诲至今不忘。
时隔多年,我还会想起刘老师的音容相貌,套用他的学习方法,常常想起这一位名师大家。以受教于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