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散文

家乡琐忆

作者:王彬   发表于:
浏览:17次    字数:2070  电脑原创
级别:文学童生   总稿:31篇, 月稿:31

  家乡的油菜花竞相开放美不胜收,眺望花海,遍地金黄,缕缕芳香,触景生情,情不自禁回忆家乡那棵树、那条街、那座学校,昔日的家乡已成记忆,而今物是人非。

  黄桷树

  小河边,那棵苍劲的黄桷树静静伫立在街旁,它的枝叶在风中簌簌地响,似在低吟着老街的过往。站在巍然而立的黄桷树下,虬根盘旋,树冠宽阔,枝繁叶茂,巨大的树冠像一把撑开的大伞高举过天空,为年少的光阴遮日避雨。根须紧紧地深扎街面之中,形成了独特的“街中树”景观。这棵树是老街的象征,据老人介绍有两三百年的历史了。它迎接过客商马帮,见证了古镇的兴衰撤并;如今,它在新的家园里,依然挺拔茂盛,继续见证着老街的新生与发展。令人欣慰的是,黄桷树已被列为古树予以保护。

  记得4O多年前,我曾在树下纳凉避暑,与小伙伴嬉戏奔跑,看多少个小伙伴手牵手才能合抱大树,也曾比试攀爬。攀爬到树上登高望远,眺望公路蜿蜒向前、小河奔流不息。黄桷苞成熟时节,攀爬上树采摘枝桠上的黄桷苞,童年的黄桷苞,它在我心中是世上最好吃的美味了,吃到嘴里,虽然有点蚀口,但满嘴的清香,让人口舌生津,带来童年时光的快乐,那是记忆中最美的味道。那一棵黄桷树是家乡情结,是心中难以忘怀的记忆,是记忆中的乡愁,不仅是一棵树,更是浓浓的乡情。

  青石板老街

  家乡有一道由青石板铺砌的老街,随地势的高低起伏,两侧房屋沿街面次第摆开,高低错落,参差有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石板街道。形状各异,宽窄不一,从上场口至戏楼坝到下场口,铺满七八百米街道。

  踏上斑驳的老街青石板,清幽古朴,承载着它的历史与繁荣,作为南方丝绸之路的节点,老街迎来送往无数马帮客商。石板街道,马蹄声声,商贾云集,贸易繁荣。那些深浅的车辙,为多少马车碾过?那些凹凸的水坑,又是多少雨季的漫长刻印?

  在青石板街道生活21年,对每一块石板都如数家珍。还记得老街高邻,勤奋好学考入四川大学,为全乡学子楷模。据老年人讲,小学时期去小河沟淘来彩色的鹅卵石,彩石作墨,在街边石板上练字、画画、演算,刻苦学习可见一斑。青石板街道见证了他坚韧不拔的学习精神,也见证了他步入象牙塔的艰辛历程。

  如今的老街与记忆中已是另一番景象:青石板早已荡然无存,路面硬化为水泥路,近几年又铺为沥青路。老街,少了些喧嚣,多了些静谧,少了昔日的风采。走在沥青路上,心中不是滋味,总怀想昔年的青石板,那有情怀、有感觉的石板路。

  青石板承载着家乡人的足迹和情感,每块石板大小不一,走在上面稳当放心;每一块石板都那样有心,密密麻麻地记满了我们成长的脚步。纵横交错的石板路,总有一条小道连接着外面的道路。有一天,沿着石板路走出了小镇,去寻找更广阔的天地,却走不出对家乡的眷恋。

  文昌宫

  从小学到初中都在改作学校的文昌宫读书,先在前院厢房读小学,房旁有一排新栽的梧桐树。初中在后院厢房,外面有八角型天井。也在戏楼上和楼下学习过,记得是初三迁至墙外新教室,青砖碧瓦,与古朴典雅的文昌宫,相映成趣。在古色古香的文昌宫学习九年,对文昌宫建筑耳濡目染,精湛的建筑工艺巧夺天工。难忘谆谆教诲的老师,师恩溢于言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同学友情,真挚美好,校园琅琅的读书声似乎还在耳边回响。

  文昌宫始建于清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清光绪八年(1882年)补修山门及石牌坊。由当地王氏家族创建,王氏家族入川第六世祖名登公捐地基,第七世祖秀斋公捐资修建文昌宫,第七世祖俊臣公题金匾“文命覃敷”,希望文运广布。为了寄托读书入仕的政治理想,耗费三代人心血,耗尽家产,建成占地面积约3435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480平方米的二进四合院式会馆类建筑,坐北向南,由山门、石牌坊、奎星楼(戏楼)、厢楼、正殿、过厅、廊道、后殿组成,为学子拜谒文昌帝君渴求科举高中光宗耀祖的圣地。

  课余时间,同学们饶有兴趣观察美轮美奂的文昌宫,从残缺的古建筑中依稀可见昔日盛景,感叹建筑规模宏大,气势雄伟。仰望厚重矗立的石牌坊,仿佛能够穿越时空,感受到先辈的智慧和情感。牌坊,是古代为表彰功勋、科举、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巍巍牌坊昭告族人子弟和莘莘学子金榜题名、光大门庭。外墙石龙雕刻精美栩栩如生,技艺精湛,每一块青苔斑驳的青砖依然显露出“文昌宫”清晰的字符。百年文脉,百年沧桑,精湛的建筑和雕刻技艺已不复留存,端庄优雅的文昌宫,如此毁损破败,让人扼腕长叹。令人高兴的是,文昌宫2011年被公布为宜宾市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被公布为第八批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保护修缮,未来可期。

  方圆百里的学子们坐在王氏先祖精心修筑的文昌宫里,心怀感恩潜心学习,感受到先辈发展教育殚精竭虑用心良苦。从文昌宫古朴典雅的校园里,教师们赓续百年文脉,薪火相传,为国家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增辉添彩延续文昌宫文脉。

  文昌宫是我永远的母校,充满知识、温暖和回忆的地方,在这里度过了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心中不由自主涌起一缕深深的感激之情。师恩之情如春风拂面,铭记心间,启蒙了我的人生之旅,让理想之船扬帆起航。文昌宫虽然没有了昔日的辉煌,但在我心中,却永远是一方教育圣地。

【审核人:凌木千雪】

99Ai聊天   收藏   加好友   海报   78分享
点赞(0)
打赏
标签: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心情散文

查看更多心情散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