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曾子不畏“大人”

作者:冷雨   发表于:
浏览:0次    字数:735  手机原创
级别:文学童生   总稿:5篇, 月稿:5

  曾子是孔子的学生,但两人对待为官的态度完全不同。孔子的儿子出生时,鲁国国君送来一条鲤鱼。孔子非常感恩,给儿子取名为孔鲤,以作纪念。孔子周游列国,总想寻求一官半职,以实现自己的理想。曾子却拒绝了所有诸侯国的争相聘请。孔子“畏大人”,曾子“不畏大人”。

  庄子很欣赏曾子,说他“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意思是,天子无法使他为臣,诸侯无法让他做朋友。曾子穿着破旧的衣服耕地,鲁国国君派人去找他,说要把一个城邑封给他,也就是把这个城邑的赋税给他。使者传话很客气,说是“请以此修衣”,意思是以此让你往后穿上好点儿的衣服。可是曾子谢绝了鲁国国君的好意。后来,鲁国国君再次派人去请曾子接受城邑。使者说:“不是先生您去求人,是人家主动把城邑献给您,您为什么不接受呢?”曾子回答:“我听说接受谁的好处,就会敬畏谁。”最终曾子没有接受鲁君的美意。

  不仅如此,曾子还拒绝了更大的诱惑。齐国想聘请曾子为丞相,楚国想请他去做令尹,晋国也欢迎他做上卿,但曾子都没有答应,“皆不应命”。

  或许正是因为曾子的不屈从、不苟合,清醒处世的君子品格,使他在权贵面前能保持自己的自由和纯粹,从而更专注于自己的理想,在学问上不断精进。历史小故事《24个标点符号》

  有意思的是,《论语》中,孔子表扬过十位优秀的学生,其中并没有曾子。而孔子曾批评过四个学生,其中一位就是曾子。《论语·先进》记载孔子之言:"参也鲁。"参,曾参,即曾子。鲁就是鲁钝、迟钝的意思。但正是这位"鲁钝"的学生,成了儒家不可缺少的承上启下的人物。曾子的历史贡献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主持编撰《论语》;二是撰写《孝经》;三是可能是他撰写了《大学》;四是很可能是他教育了孔子的孙子子思,子思写成《中庸》,孟子则师从子思的门人。

【审核人:凌木千雪】

99Ai聊天   收藏   加好友   海报   85分享
点赞(0)
打赏
标签: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历史故事

查看更多历史故事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