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人生

从泸沽湖到丽江(散文)

作者:荷锄叟   发表于:
浏览:30次    字数:3621  原创
级别:文学秀才   总稿:87349篇, 月稿:12222
7月21日清晨,我们又起了一个大早,客栈外面的雨下了一宿,此时没有一点要减缓的意思,我们决计要走了,烟雨濛濛中的泸沽湖虽然别有风味,但毕竟折损了湖光山色,谁知道天啥时候能开,雨啥时候能停呢。天还没有大亮,我们在雨中摸黑驶出客栈,经泸沽湖镇,轧着坑坑洼洼的石块砌成的街道,过格姆女神广场,离开泸沽湖,告别女儿国,也从此作别四川省,进入云南地界,沿宁泸公路、丽宁公路,向丽江古城方向进发。“向云端”之行真正开始了云南之旅。

  宁泸公路是云南的省级公路,编号已经记不真切了,只知道它是从丽江市的宁蒗彝族自治县到泸沽湖的一条山间公路,在云贵高原的西北部,横断山脉的南部,属于大凉山山脉向云南方向延伸的一段——这是我的判断,因为宁蒗县号称小凉山,应该跟大凉山有一比。这一段路跟西昌到泸沽湖的一样,山高,路窄,坡陡,弯急,再加上大雨一直下个不停,时不时有山坡上滚落的砂石或山崖上坠落到石块散落在路上,车子经过需躲躲闪闪,有时候不得不降慢速度,轧过泥泞,或绕过石块,人也一直提心吊胆,战战兢兢,大气不敢出。

  好在一路下行,多多少少消减了些许跋涉的艰难。大约十点钟左右,我们终于从大山里出来,进入一片开阔地界,雨也停了,云雾还没有消散,太阳也没有露出脸来,但路边的景色已经清晰可见,我们也终于可以停下车子,喘一口气,舒缓一下筋骨,欣赏一下路边的风景。路标牌上显示,这里距丽江111公里。

  山雨刚过,满眼的草木青翠欲滴,脚下的庄稼一直延伸到山跟前的村庄,村庄依偎着山脚,连绵逶迤,拱卫着身后的小山,屋舍俨然,层层叠叠,白墙灰瓦,沿着山坡,通到山脊。山脊之上,白墙灰瓦的前后左右,一例郁郁青青,齐齐整整的是稻田、玉米田,阔叶的的芭蕉与高大的乔木相互掩映着,也簇拥着白墙灰瓦的农舍。再往上,云雾依然在缭绕,有的横向飘逸,有的蒸腾而上,浓浓淡淡之间,黛黑的山峦隐约可见。路边的农作物似乎是少见的品种,应该是大烟叶吧?大烟叶也是整整齐齐的,油油绿绿的,从脚下一直布满山坡,连成一片,令人联想到“云烟”“玉溪”“红塔山”那一系列产自云南的烟卷的名号。

  这里是横断山脉的腹地,古往今来,一直是山阻水隔的荒蛮之地,而今的清新样貌,真的令人刮目相看。这里的农村,早就没有了低矮的茅舍,而代之以规整的白墙灰瓦的小楼,而且大多还是三层的小洋楼;不见了鸡鸣犬吠,缕缕炊烟,然而它的沉静与安详,早就替代了原有的浓浓乡愁;杨柳桑榆随处可见,农舍田园清丽可人,弥望的葱茏苍翠,孕育着生机无限。

  横断山、大凉山,大名鼎鼎,享誉中外。这里原是中国最艰险的区域,拥有天下最壮美的景观,只可惜,我们却在雨中经过了,所见景物一侧是山崖,一侧为云雾,单调而沉闷,还险象环生,这样的自驾旅行,有点亏。

  继续前行,雨量明显小得多了,而且断断续续,时有时无;光线也明显亮得多了,即使隔着缭绕的云雾,也能清晰地看到高远的山峦,幽深的山谷。临近中午的时候,走过一段长长的下陡坡,进到谷底,路的右侧,悠悠然流淌出一条宽敞的大江来。——金沙江,我敢确定。

  在举世闻名的横断山脉那巨大的山系里,纵向分布着一系列的高山、河流,这些高山大河并列而行,山河相间,山高谷深,横亘在我们国家地形的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交界处,从而形成阻断东西交通的横断山区。在横断山区云南境内,还造就了一处世界自然奇观——三江并流。

  “三江并流”自然地理景观由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及其流域内的山脉组成,地处东亚、南亚和青藏高原三大地理区域的交汇处,面积达170万公顷,跨越云南省丽江地区、迪庆藏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三个地州,是世界上罕见的高山地貌及其演化的代表地区,也是世界上生物物种最丰富的地区之一。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这三条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大江,在云南省境内自北向南并行奔流170多公里,江水并流而不交汇,其中,澜沧江与金沙江最短直线距离只有66公里,而澜沧江与怒江的最短直线距离还不到19公里。“向云端”之行,从2024年7月21日进入这一区域,并在当天中午时分,与第一条大江——金沙江近距离相遇了。

  值得一提的是,金沙江是中华母亲河——长江的上游,是横断山区大江大河里,唯一的一条发源于青藏高原,一直在中华版图上流淌,最后注入东海的河流,而澜沧江、怒江等,却向南流经东南亚、南亚诸国,注入南海或印度洋。

  正值盛夏时节,金沙江进入丰水季,江面宽广,水流舒缓,江水浑浊,一色金黄,我不知道这是不是金沙江得名的缘由,但在刚刚驶过的山路上看到,高山峡谷里,已经很少见陡峭的山石岩壁,而是一面一面线条柔和的山坡,山坡坡度很大,绿色植被让从山顶上倾泻而下的流沙,冲击得七零八落,而土黄色的砂石完全暴露在天地之间,山体表层显得非常疏松,禁不起连绵的雨水的冲刷,这也可能是导致江水浑浊的直接原因。

  去年夏天走318国道去西藏的时候,曾经在四川境内跨过金沙江,也曾经在进入青藏高原的时候伴随金沙江走过一程,那里有一段山体除了岩石就是泥沙,几乎看不见绿色植被,而且,江水下切很深,江流也非常湍急,再加上路程的迢远,需要在规定的时间里赶往可以住宿的下一站,因而并没有停下赶路的脚步,也因此没有留下金沙江第一手影像资料。这回好了,不着急赶路,路上车也不多,我们可以从容地将车子停在路边,在一个江水转弯处,仔细观赏这条具有象征意义的大江。

  江流宛转舒缓,没有浪花激荡,没有水声轰响,也没有碧水蓝天,但两岸山坡上的树木却依然郁郁葱葱的;对岸江边的房舍也清晰可见,仔细看,还能看到房舍后面山上的果木,还有盛开在小雨中的玫红的三角梅。江水流淌,两岸的青山给江水让出一条开阔的通道,也将云雾努力推到更加遥远的山腰间,推向更加高远的云层上。云依然很厚,不让太阳露脸,小雨却时断时续,但并不妨碍在小雨中拍照,相反,小雨中的金沙江与两岸对出的青山,更加清新,更加妩媚了。

  有金沙江的伴随,心情也无比舒畅,毕竟山水相依,山回路转,心灵似乎也找到了可以依附的对象,即使在这阴沉的雨天里,即使在这人迹罕至的横断山脉深处,即使没有头脑中“金沙水拍云崖暖”的磅礴气势,内心却也没有丝毫的落寞与无助。

  跨过一座普通得再也不能普通的钢筋水泥的大桥,我们跨过金沙江,来到右岸,随后便一路上行,盘绕回环,不知不觉就到了山的高处,一个叫做“山路十八弯”的观景台。在山区,被称作“山路十八弯”的地方太多了,要翻越高山大川,山路崎岖盘桓,又岂是十八道弯可以涵盖得了的?但既然有观景台,那就不妨歇歇脚吧。

  这个观景台十分简陋,山顶上一块不大的开阔地,依然是石子沙土的地面,平整一下就作了停车场;面向山崖的一边,搭建起几间低矮简易的帐房,走过帐房,一边连接卫生间,一边通往观景台。连接卫生间与观景台的通道里,摆列着当地的土特产,诸如川贝、云母等山货,游人不多,卖家也懒散,走过阴暗的通道,也没人理会你,登上观景台,便可以居高临下,俯瞰刚刚还在伴随一路前行的金沙江。

  我没有测知此处的海拔高度,但云雾已在眼前,“荡胸生层云”的快感,令你的心胸一下子开阔起来,见高见远,豁然开朗,刚才还因山路逼仄而压抑,还为几乎一个上午阴沉天气而落寞,现在统统被眼前的山水云雾扫荡一空了。云在头顶,也在前方,还在脚下。展眼四顾,云海苍茫之间,群山耸翠之处,层层叠叠,不知何时是一个尽头;云雾之下,最为醒目的,还是那一带金黄的江水,金沙江依然悄无声息,平整舒展,脉脉流淌;在江水与云雾之间,一团一团的白雾漂浮着,缭绕着,掩映着一条有一条的山路,山路于山坡上回环往复,渐高渐远,缠缠绵绵,荡气回肠,有几处还架设桥梁,公路也从而悬挂于绝壁之上……我们居然就是从那里攀爬到了山顶,那里居然便是我们刚刚走过的人间仙境。“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有人说,出行遇到非常的天气,那是摄影师的幸运。我同意,非常的天气,才能出不同寻常的片子。我们错过了泸沽湖蓝天碧水的优美,但收获了沿途山村云雾缭绕的清新;我们错过了金沙江清流急湍的映衬,但收获了山环水绕的沉静与柔情。身处人世间,他人的生活总是那样的美好、风光,而自己的经历,几乎处处都有遗憾与不如意。谁曾想过,在他人的眼里,你便是那个幸福的他人;而在自己的心中,你也永远会有一个永不满意的自己。然而,等时过境迁,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忽然发现,当初的那些遗憾与不如意,居然就都变成了意外的收获,你也从而成为他人眼里的幸运儿。

  观景台上有一架玻璃的平台,估计是特为这里的蓝天白云搭建的,须晴日,这里定会蓝天映衬白云,碧水伴着青山,山光云影共徘徊,一幅人间仙境的样貌,只可惜今天阴雨绵绵,云遮雾盖,老天不开眼,怎奈我何?就连商家也没有了招徕生意的兴趣,远远地不知道躲到哪个角落里去了,因而,我们也得以借助这一平台,拍上几张照片——没有人,自然也没人收钱,一切免费了。

  赶紧走,雨又下起来了。今天的目的地古城丽江已经不远了。

【审核人:站长】

99Ai聊天   收藏   加好友   海报   58分享
点赞(0)
打赏
标签: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丽人生

查看更多美丽人生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