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感悟

乘春自有期

作者:刘炜   发表于:
浏览:0次    字数:2678  电脑原创
级别:文学秀才   总稿:19篇, 月稿:19

  年近不惑,每每回想多年来的读书写作经历,也是感慨万分。

  那是在1996年上小学四年级的某天,父亲在家收拾屋子,翻出一本纸张泛黄、连封面都缺失的《聊斋志异》。这本《聊斋》出版年代久远,故事中凡是有关迷信的情节都被刻意修改或删除了,每篇故事最后还会有一段编者唯物主义辩证观点的点评,这也和那个时代工作用纸、学校作业纸上部都会印有“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服务”字样的做法如出一辙,都是“时代”的产物。不过,即使是这改动后的版本,也让我第一次对课外读物爱不释手,甚至是有置身其中的感觉:父死含冤状告无门,隐忍他处大半年,扮作男儿身随戏班返乡杀恶霸、报父仇的烈女商三官;一身正气刚正不阿,除鬼姥、救小倩的君子宁采臣;在财主家中不卑不亢,把一个落魄的富家小少爷培养成顶天立地男子汉的仙人宫梦弼;哪怕是葬身鱼腹也要寻找大海那边的夜叉国、寻找别离了十余年母亲的青年军官徐彪……书中的这些人物即使到了二十年后的今天,在我的脑海中依然历历在目。完全可以这样说,从这本《聊斋》开始,我彻底爱上了读书。

  《今晚报》曾刊登过这样一句话:对于爱读书的人来说,受学业所限,学生时期阅读的数量其实并不多,绝大部分是在走出校门后读的,但学生时代读书却为日后人这一辈子读书打下了基础。对于这句话,已经身为“过来人”的我深信不疑,而对阅读课外书一事,那时的父亲也是全力支持的,他从报刊亭买来了原版的《聊斋志异》《三国演义》《围城》,陪我到书店选购了《上下五千年》《水浒传》《唐诗三百首》,再到邮局订阅了晚报。父亲还说:“论起对将来的作用,如果不是搞科研,数学在日常生活中也只是用到四则运算,但语文一定要学好,那是关乎一生的事情。”我记着父亲的话,认真地汲取着书中知识。通过阅读,比如《上下五千年》,我从中知道了陈胜、吴广反抗暴秦揭竿而起,知道了王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多民族的团结,为岳家军大破金兀术铁浮屠而喝彩,为苏武牧羊、玄奘取经的坚贞不屈而感动。同时,读书还带来了一个显而易见的好处,那就是让我养成了爱阅读的习惯,家里订的晚报、学校发的《国防教育》《青少年博览》甚至是《作文选》,我都是一字不落地阅读。

  进入中学后,所有的时间肯定是用在功课和考试上,毫无自主阅读的兴趣,直到上了大学之后,周五下午没课,家门口的东北角书店、天津最大的书城图书大厦便成为我消遣时光的首选。每次到那里我都直奔世界名著专栏——语文课本中收录的名著节选意犹未尽,正好可以来这里“再续前缘”。这些名著能让人快速地融入,而不再仅是一个看客。我读着读着,仿佛自己就是希腊神话中的竖琴手奥斯菲,拨动手中的琴弦为心爱的人谱曲,和她一起相濡以沫生死相许;仿佛自己也乘坐鹦鹉螺号与尼莫船长一起展开了海底两万里的旅程,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当遭遇到不共戴天的英国殖民侵略者时,我会让尼莫船长回去休息,一个优秀的航海家、伟大的学者担负着那样的国仇家恨实在太过残忍,我会代替他指挥鹦鹉螺号将侵略者的军舰撕得粉碎;仿佛自己也和简·爱同在一个寄宿学校,我会告诉逆来顺受的海伦·彭斯,你是个那么善良的女孩子,但更要懂得像简·爱一样反抗,寄宿学校不是你的世界,更不是你的全部!自己的命运绝不能任由道貌岸然的伪君子来摆布……在一个人的青春期能够读到这么多优秀的作品,我非常欣慰,书在我的人生当中早就占据了一个牢不可破的位置,让我增长了知识,收获了充沛的情感与满足感,家中的书柜也早就放不下了。

  大学毕业后,我成为了一名军人。一次某个天津战友的家属来探亲,带来的食品盒用晚报包裹。当看到《今晚报》的那一刻,在军营里训练的伤痛、别离的煎熬与憋屈都转化成泪水夺眶而出。在我眼里,晚报不再是简单的报纸,而是父母双亲,是家乡——天津!即使是在部队,我也没有丢下读书的习惯,文娱室借出的《呼啸山庄》《一千零一夜》,还有向战友借的一本2008年刚刚颁发的《劳动合同法》,每每半夜站岗的时候被我带着去。一起站岗的战友也很仗义,每次都是他在外面巡视,我在岗亭里读书。那几年博客比较流行,我也开通了一个,每个月至少用手机写一篇博文。那时还是键盘手机的天下,连复制粘贴功能都没有,就是用拇指一个字一个字地敲上去。

  两年服役的时间过得很快,退伍后我考入天津电力公司,成为了一名检修工人。从上班开始,我除了继续读书外也开始尝试写作,作品写好之后向《天津电力报》投稿,从一开始的杂文、散文投稿再到写自己擅长的历史评论,相继写出了像是我所崇敬的三国姜维、西汉飞将军李广、《史记》中的战国四公子、宏伟波澜的丝绸之路等历史杂文。慢慢的,我不满足于内部的行业报,开始向日报、晚报这样的社会报刊投稿,幸运的是,连续几年在社会报刊征文活动中均有获奖。2015年3月,我到区文化馆报名参加“孙犁杯”散文征稿活动,工作人员要了我的联系方式,并在网上将我拉进了一个文学爱好者的群里。在这个群里有诗人,有退休历史老师等等,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就是作协成员,就连当时的河北区作协主席岩波也在里面。我在群里经常发言,和前辈们讨论读书和写作,创作了新的作品就拿出来和大家分享。

  2015年时值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岩波先生反映天津人民抗战的新作《地下交通站》正式出版,他特地在区文化馆召开读书研讨会,我十分用心地读完这本书后参加了会议。按岩波先生的话说,我在会上发言有亮点,加上之前几个月的相互沟通了解,他给予了我十分中肯的评价和令人终生难忘的建议,他说:“你的历史知识很厚实,是写作的好条件,但需要读更多的文学作品来找感觉。也就是说作家写书或文章时都有一股气和感觉,你要准确找到它们,看它们是怎么转换成故事的。”岩波先生认同我向历史题材的写作方向发展,鼓励我加入作协,并告诫说写作不可浅尝辄止,必须坚持。曾经有位朋友不解地问成天写作这种事有什么用,我告诉他,几十年后要离开这个世界了,但是这些文章却还在,它们不就是另一个我自己,不正是代表着自己依然活在这个世上吗?我把这番话说给岩波先生说,他听了大为赞赏,笑着说他自己的愿望也是将来儿孙看着他的书,自豪地说我爸、我爷是作家!后来,我又通过岩波先生的介绍,有幸结识了区作家协会主席张秋铧先生等许多名作家,从中受益良多。我把他们当做追寻的目标,不断向前迈进。

  一晃又过了十年,现在我接过了接力棒,也当选了河北区作家协会副主席。与读书结缘,与写作为友,是为了抒发心中情感,为了倾诉内心独白。不管文字是否优美、故事是否精彩,但与书籍长达几十年来的这份感情,却是真的。前面的路还很长,把读书和写作当成一生一世的追求,终有一天还会收获更大的成绩,达成更圆满的人生!

【审核人:凌木千雪】

99Ai聊天   收藏   加好友   海报   86分享
点赞(0)
打赏
标签: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读书感悟

查看更多读书感悟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