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感悟

为大地母亲而歌一一主卫平先生新著《大地放歌》读后

作者:余启明   发表于:
浏览:0次    字数:1811  电脑原创
级别:文学童生   总稿:32篇, 月稿:32

  为大地母亲而歌

  一一主卫平先生新著《大地放歌》读后

  •余启明

  大地孕育出我们鲜活的生命,馈赠给我们丰富的自然资源。主卫平先生怀着赤子之心,敞开嘹亮的歌喉,纵情歌唱人类共同的母亲一一大地母亲!

  大地母亲丰姿绰约。她身上有“巍峨苍茫的大兴安岭”,有“高耸入云的喜玛拉雅山”,有“樱花满天”的珞珈山,有滚滚东去的长江,还有“水波浩渺如烟”的城中湖东湖。海岛“象铁塔、象金钟、象飘过的风”。海湾“碧波微微地荡漾,时而裸露出肌肤,让人们无限遐想”。三月的桃花,“绽放出浅浅的笑容,像极了少女脸上的酒窝,清纯、娇羞、美丽”。五月的芍药,“映红了清晨的朝霞”。菡萏,“在红日下静静绽放”,桂花,“幽香飘向远方”。而栀子花,则“洁白如雪”,“静静地凝结在纯净的心间”。除了这些以外,还有承载着中华民族厚重历史和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大禹陵、观音阁、春秋楼、灞陵桥和孙权雕像关公雕像等。在主先生笔下,大地母亲的颜值,冠绝宇宙,令我们更加热爱更加崇敬更加景仰。

  大地诞生出数不清的英雄豪杰和人间才俊。古代的有:“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英雄大禹;“一代枭雄”曹操;“正义擎起天地,慈爱洒满人间”的关公;三分天下的孙权;因《兰亭序》而“传颂千古”的王羲之。近现代的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有前仆后继的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中国共产党人;有英勇无畏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有以钟南山李兰娟李文亮张定宇朱灏宇等人为代表的抗疫英雄;有“与洪水猛兽展开你死我活”斗争的抗洪勇士。他们创造了历史。他们“是人民的骄傲”,“是祖国的脊梁”,他们的“崇高的形象,永远矗立在人们心中,赢得了百姓齐声喝彩”!写到这里,我在为英雄喝彩的同时,禁不住为具有英雄情结并倾情歌颂英雄的主卫平先生喝彩!

  大地母亲亦免不了偶感风寒。怎样对待这些微恙?这是文学创作中一个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作出了明确回答:“要解释现实的社会问题,开什么处方治什么病,首先要把是什么病搞清楚。要把好脉,中国身体怎么样,如果有病是什么病,用什么药来治,对这心里要透亮透亮的。号脉都号不清楚,那治什么病?” 主卫平先生牢记领袖教导,对某些疾病,来了一次“望闻问切”,并对其症状进行了描述:“世俗的牵绊,物欲的享受,每时每刻都在绑架着人们的冲动。道德已被摔得支离破碎,满地狼藉,留下难以缝合的伤痕。”振聋发聩,让人警醒!诗人的明亮的眼睛、敏锐的洞察力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可见一斑!

  为大地母亲增辉。《大地放歌》共分赞歌赠英雄、行歌越时空、悲歌诉衷情、恋歌寄深情、诗歌慰平生和欢歌话昌明六章。其中第六章,集中体现了作者以国家繁荣人民幸福为己任、为大地母亲增辉的强烈愿望。而在第六章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首诗,便是《春天寄语》。不妨全文照录:

  春风掀开了新娘的盖头

  温暖的双手

  拥抱着玫瑰花般的娇羞

  红艳艳的嫁衣

  染红了记忆,散发出清香

  仰起头,天空灿烂绚丽

  洒满了斑斓色彩

  艳丽的日光,普照着苍茫大地

  皎洁的明月,俯视着芸芸众生

  任凭云彩亲吻往日的梦想

  山峰屹立的青松

  扎根在巨石之上

  深深地爱着绿意遍野

  参天蔽日,遮风挡雨

  抚慰心灵,挺起胸膛

  绽放的花儿开在心头

  泪水和笑容,伴随着娇艳的花蕾

  诉说着昨天的故事

  满山花瓣,迎风飘扬

  展开翅膀去寻找新的方向

  因为年龄原因,主卫平先生退出了工作岗位。但现在的他,却象上班时一样忙。他现在是中华诗词学会、中华当代文学学会、武汉市诗词楹联学会丶湖北省老年大学鹰台诗社、益友文学社(社)员。并任鹰台诗社社长、《鹰台诗词》主编、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省直分会会长、益友文学社副社长。

  二0二四年二月,主先生出版了《明静斋诗词选》一书。时隔十四个月后的二0二五年四月,他又出版了新诗集《大地放歌》,间隔时间之短,效率之高,令人钦敬,可喜可贺!手捧还散发着油墨香味的新著,我清楚地看到,作者的胸中,燃烧着激情;作者的脑海里,跳跃着奇思;作者的笔下,火花迸发;作者的笺纸上,写满了瑰丽!主先生才华横溢,在诗歌散文小说等诸方面,都有较深造谐。他出第一本书时,我说只是一个良好开端。见到他的第二本书,我仍然这样认为。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华夏文坛上,受众们一定会欣赏到由他亲手培植的新的奇葩!

【审核人:凌木千雪】

99Ai聊天   收藏   加好友   海报   21分享
点赞(0)
打赏
标签: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读书感悟

查看更多读书感悟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