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的寒意,挡不住太阳的灿烂,也挡不住我们心里对“仙人洞”里仙人印迹的好奇,更挡不对似梦似幻仙景与泉水“叮咚”音乐的诱惑。
那天,沿途明媚的晨光,穿透霜雾,看到腊月已为高凉大地的群山披上多彩缕衣。车轮从宽阔大道奔跑,又碾过深镇墟的青石板,山路如仙人遗落的玉带,盘旋着将我们引入深山之腹地,映入眼帘的是两边是黄绿峻岭的高山,披着有五颜六色的外衣,那是冬天高凉土地上多彩的风光。白色的轻雾随风飘移,在苍翠山峦间流转,斑斓的冬衣缀满崖壁,恍惚间竟分不清是山岚裹挟了落叶,还是彩叶融作了云霞,多彩的山色与轻雾环绕,使我心仿佛有进入仙境之感。
进入“仙人洞”景区,禁不住脚去寻找仙人的足迹,来回行走于仙人洞村,寻着左边栈道而上,耳边听到的都是那流水声,走过石桥,桥下溪水奔流于错综复杂大石小石之间,迂回旋转,“淙淙”在耳边作响,宛如深夜响起的一段古典音乐,似母亲轻哼的摇篮曲,又若少女絮语的歌谣。歌声令我思量:水从何而来?
叮咚作响、淙淙而歌,永不停息,这生命的源泉的声音。万年不息地流淌,声音清爽悦耳,仿佛在诉述着生命的秘密。流水沿溪而下,又无处不在,它可以是山涧中缓慢流淌的小溪,也可以是悬崖边飞流直下的瀑布。瀑布的流水,指引着我渐渐地往山上边爬边行,仿佛在诱我去寻找生命的源泉。
沿着水流深处,俯身眺望,泉水从石缝中涌出,在苔痕斑驳的石缝间游走,时而碎作琼珠迸溅,时而凝成碧玉沉潭。这水声似琴键上跃动的音符,又似檐角铜铃随风,恍惚有仙人广袖当风,将万年光阴都谱成了泠泠七音,传唱人间喜怒哀乐的故事。
再从索道拾级而上,沿途登山,举头眺望,左边的山上郁郁怱怱的树木、右边是密茂翠绿的竹林,还有高大苍劲的杉林,使我感到置身于天地间的舒畅,耳边尽是“叮咚”潺潺的水声,瀑布与溪水,有近亦有远,似有似无。循声入耳,一条清澈见底的山涧映入眼帘,它从高山之巅奔流而下,时而欢快跳跃,时而婉转低吟,伴随轻轻的雾霾,竹林与杉树,都仿佛在诉说着万年的故事。
行至山溪深处,突觉溪水叮咚声变至“轰轰隆”的声响,似千军呐喊,像万马奔腾……原来是瀑布流水,一缕一缕地倾泻而下,水珠四溅,大的如珍珠,晶莹剔透,欢蹦跳跃;小的细如烟尘,弥漫于空气之中,形成了蒙蒙水雾。此刻此景,我仿佛在朦胧中看到,远古冼夫人的军队在饮马,是仙人洞里流水的清甜的泉水,在为兵马加油;又仿佛看到神医潘茂名在远山深处采药的身影。透过树叶的阳光,把溅飞的水滴照耀,折射出七彩的光芒,宛如仙境一般。
栈道的尽处是“仙人洞”的洞穴,在洞口流出的是清澈明亮泉水。沿着小弯延的小道,我继续溯流而上,寻找泉水之源,泉水尽头的背后却是巍峨的高山,密林重嶂,开阔之地,似有草色遥看近却无,山脊如青蛟蜿蜒,杉林似墨笔皴染之景。
经过登山一路的行走,倾听一路的泉水叮咚声,再到站在高山之上的草地中,俯瞰群山,感受那肆意的风。在攀登中我不断超越自己的极限,在路上感悟到了生命中的许多奥秘。我仿佛是在寻找自己、挑战自己,找到内心的坦然和安宁。走过高山,也走过自己的心灵足迹,并没有停留在山巅或河中,而是深深印在我游荡的心中。鼓励我在生命中继续前行,在高山和流水的旅途中,寻找生命的真谛。
归来已有数日,耳畔犹响叮咚的泠泠七音。深思方知“仙人洞”之奇,不在缥缈传说,而在清泉濯心。这万载不息的叮咚响声,原是天地无弦之琴,待红尘倦客来和。正如宋人妙句“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此间山水,早己写成青山绿水的诗句;此醉人乐章,也让人忘了归途。我想:耳畔那犹响万年的叮咚的泠泠七音,像万年的名曲,一直的传唱;今天的“仙人洞”流出的泉水“叮咚”与“淙淙”的声音,之所以有如此的美妙动听,是这个新时代给赋予更多更新更美妙的配乐,才奏出这个时代更美更动听的乐章。
至于“仙人洞”是否有真正的仙人居地,并不在传说中,而是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当我们置身于这片神奇的土地,便能感受到的那份与自然相融的宁静与超脱,那曲悠扬泉水叮咚声,经高凉赤子的努力耕耘改造,在这新的时代,才赋予新的乐谱,使此间的山水涵养万年的灵气,赋予浮世尘埃浣洗美妙的诗篇;也教我们每个风尘仆仆的游客,在美丽多彩的景象里、动听的美妙的乐章中,寻见属于自己的“仙人”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