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赏

在故乡的影子里流浪

作者:张春志   发表于:
浏览:0次    字数:2729  手机原创
级别:文学童生   总稿:10篇, 月稿:0

  浪漫,一个许多人曾向往的词,一个永远让人怦然心动的词。又是一个沉重的词,是生活的经历和感知的总和,让许多人付出了永生的代价,只有经历了许多的尘间琐事后,才能真正感知它的本真。

  万物的感觉皆因心生。说起“浪漫”,必须要说另一个词“流浪”,它们像孪生的姐妹,许多人的浪漫总是与它联系在了一起。说起流浪,不得不提起那个曾为许多人所感动和痴迷的女子,三毛。她本名叫陈平,陈平是个通俗至极的名字,却因个体的不同,充满了生机和迷人的光彩,我刚知道三毛的原名叫陈平时,首先想到的是西汉的陈平。

  三毛,用一颗脆弱的心灵经历了那么多的世事。我愿相信她是用那透明的丝袜诠释了自己的一生。

  十八岁时,张爱玲在《天才梦》的结尾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李叔同的“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之交半零落。一瓢酌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是许多看过电影《城南旧事》的人所熟悉的。唐朝乐队也曾以这首《送别》作为专辑《演义》的尾曲,希望能够重整旗鼓,但终究像是《送别》的第二段所说“今宵别梦寒”,与第一张专辑《唐朝》的影响力比较,相去甚远。李叔同15岁时,写下了“人生犹如西山日,富贵终如草上霜”的诗句。他的诗词一路走来,永远是那么地清新隽逸。但因种种原因,他命运的轨迹发生了变化,应验了青年时代的断句,在不惑的年龄踏上了“成就慧业”之路。但我更喜爱成为“弘一法师”之前的他,“华枝春满,天心月圆”纵然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境界,但于滚滚红尘中体验生命的凄凉与华美又何曾不是一种境界呢。

  三毛生前,曾在台湾演讲,迷倒了众多的人。她的作品集中《谈心》和《亲爱的三毛》是她和众多来信者的交流,她回答了他们许多困惑的问题,可见她洞悉人世,真的看透了许多世事。

  对人生的领悟,她不是从书本上得来的,她所受的教育不是那么系统,个人的独特经历,成就了她鲜明的人生。很少有人单纯以自己的个人经历为素材写出丰富多彩的文字。她的文字感情直率,简洁,一行行,一句句,都闪着个人的光辉。没有性情的人,心地不明净的人是写不出这样的文字的。

  就是有许多这样的人,在现实的苦难和心灵的苦难中成就了自己,圆满了自己的人生。三毛未婚夫猝逝的经历让我想起了智利女诗人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和瑞典女诗人奈丽·萨克斯,她们在曾经的恋人离世后,开始了最动人的吟咏,诗集《绝望》和《在死亡之屋》以一种痛彻心灵的感觉,表达了自己独特而深沉的爱,将个人与民族的遭遇交织在了一起,把个人与民族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她们的诗歌成为了众人的诗歌。

  世人的许多感情是相通的。《橄榄树》由三毛作词,齐豫演唱,费翔的一张专辑中也有这首歌,还好像是主打歌曲,歌曲中添加了更多的电子音乐的元素,从成名时的《故乡的云》到再次试图占据人们的心灵的《橄榄树》,一脉相承的元素渗透其间,从天边飘过故乡的云,到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一种冥冥中的感情因素在十几年后,在同一个人的声音中的得到了契合。故乡,永远是无法逃避的根心灵的落叶终究要融入故乡的土地。费翔在美国的歌唱事业并没有像在大陆时成功。不止是在另寻一条歌唱的道路,而是心灵在年龄的增长中,越来越需要故乡的空气,不然的话,他会窒息。真的是有个声音在向他呼唤,呼唤着远方的游子。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她以灵澈而悠远的声音,清晰而忧伤地表达着远方的那些梦幻。我一直以为有许多东西不是任何人都能用声音准确地诠释的,个人的天性和思想经历很重要。我喜欢齐豫的声音,当有人说拥有了她所有的专辑,坐上飞机远行时,总喜欢戴上耳机听她的歌时,我们的心灵得到了契合。

  橄榄树,它是自由的代名词吗?它是自由的化身吗?它是浪漫的化身吗?不,不是,它的果实是沉重的,承载了太多太多,是一个人梦幻的总和。

  三毛的作品集中有一本是《哭泣的骆驼》,而后来齐豫的专辑《骆驼·飞鸟·鱼》〉中也有一首许常德作词的《哭泣的骆驼》:我背负着幸福,却追寻着痛苦,流浪,也许是爱你唯一的出路。

  1991年1月4日,冬天的清晨,隔天后的节气是小寒。一个痛苦的梦幻破灭了,第四个本命年时,她结束了自己,以女人化的方式结束了自己,悬于空中,离尘而去。她像那吐出洁白之丝的蚕儿,层层地将自己重新包裹起来。由一只自由的飞蛾变为生命的茧,是一次飞翔?还是一次回归?

  《滚滚红尘》是三毛的最后一部作品,由此剧本改编的电影《滚滚红尘》获得了金马奖的八个奖项,但这只是其他人的荣誉,好像与她没有关系。《滚滚红尘》最后的第68场是《踏尽红尘何处是吾乡》,是“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的另一种表达。故乡在三毛看来只是心灵上的追寻,哪儿是她的故乡,我想她终究没有找到。《踏尽红尘何处是吾乡》中的“死在不同的动荡和命运中”,我想是她对这个可能经常在她的脑海中一闪而过的字眼的最准确的描述。如此准确,以致让我再次读到这个句子时感到灵魂在震撼,我只能用“震撼”这个词来表达我的感觉。我感到了在我的经历中,在我的描述中,我的词汇是多么地贫乏。

  三毛喜欢张爱玲的作品,而两人又都喜欢《红楼梦》,三毛送人书时经常是《红楼梦》,张爱玲对《红楼梦》更是痴迷,写出了一本《红楼梦魇》,把几个版本的《红楼梦》对照比较,从一个新颖的方面入手,证明《红楼梦》未完。她曾在人生恨事中说:(1)海棠无香(2)鲥鱼多骨(3)曹雪芹《红楼梦》残缺不全(4)高鹗妄改——死有余辜。可见她对《红楼梦》的痴爱。前两个是早就有的,后两个是属于她自己的。因为对《红楼梦》太爱,才有了对高鹗莫大的恨。

  三毛在五岁时读《红楼梦》,张爱玲在八岁时读《红楼梦》。是两人都太早的感知到了人生的苍凉,同时喜欢上了《红楼梦》,还是从《红楼梦》未曾结束的结尾中同时想到了应有的结局,同时喜欢上了《红楼梦》,我不得而知。

  张爱玲也是终究没有找到自己的故乡,在她的心灵里,我想只有上海,四十年代的上海,才是她心灵的故乡。1995年9月8日她被发现客死在洛杉矶的寓所内,而9月9日就是中国的中秋节。她,喜欢月亮,擅长写月亮,让许多人物在月亮中变化,但她最终没有看到9月里那轮最圆满的月亮。

  《滚滚红尘》有着张爱玲生活经历的影子,更是三毛自己的影子。她拖着病体,以自己的方式诠释了内心深处那个年代的女子的爱情。《滚滚红尘》将张爱玲和三毛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滚滚红尘》写完了她对生命的最后一丝感悟,人生的意义确实已到了虚无的境界。

  我喜欢《芭比之彩虹仙子》,只要有勇气、毅力、爱心、智慧,从前没有翅膀的仙子也会获得一双飞翔的翅膀。她眼中美丽的彩虹是一种永恒的希望,不灭的希望,它可以“种桃种李种春风,开尽梨花春又来”。

【审核人:雨祺】

99Ai聊天   收藏   加好友   海报   86分享
点赞(0)
打赏
标签: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文欣赏

查看更多美文欣赏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