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赏

皇城根絮语

作者:美文苑   发表于:
浏览:37次    字数:2915  电脑原创
级别:文学秀才   总稿:38936篇, 月稿:46

  过去常说,京城的老百姓都生活在皇城根下,有几分的调侃,多半也是真实的写照。北京有着三千多年的建城史,八百多年的都城史,历经燕国王室、辽的陪都,到金、元、明、清的皇朝都城,城池多次变迁,到明代基本形成了现在的城垣范围。北京的古城遗址覆盖范围广,文物勘探保护是建设项目绕不过的问题。你脚下的路,即使不在现在的二环路里,那也可能是曾经的某个朝代都城的区域。

  在北京住了二十多年,从海淀搬家到丰台,不曾想到,我也成了“皇城根下”的百姓。

  我所说的皇城根下,是金朝中都的西城墙,居所的楼房紧挨着都城的丽泽门,现在正在建设的金中都遗址文化带。

  伴随商务区的大规模建设,同步进行着金中都遗址保护工程。自北边的高楼村,向南过凤凰嘴,再转向东,到万泉村,已基本成型,金中都遗址文化带初现成果。

  金朝与辽朝、宋朝在历史上,是相对共同存在的三个政权。1115年,女真族完颜阿骨打于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哈尔滨阿城地区)建立了金朝;1125年,金灭辽;1127 年,金灭北宋;1153年,金朝的海陵王迁都北京,到1234年蒙古灭金。金朝历经九代皇帝,存109年。

  金中都仿北宋东京之制,扩建辽南京城址,营建新的宫室。现在,广安门南线阁街北口立有石碑,标明此处是辽代燕京的角楼故址。元代金时,金中都宫室在战火中焚毁。元世祖忽必烈以金代离宫万宁宫为中心,新建大都,即元大都,在蓟门桥西南、政法大学东门与邮电大学西门间,可以看见“元大都城墙遗址”的标志。金中都旧城被称为“南城”,南北二城并置使用。明朝大将徐达整修元大都旧城时,金中都尚可见。永乐十六年(1420年),拆除元大都南垣,都城向南移动,形成了现在的北京内城。之后,金中都旧址完全弃之不用,逐渐湮灭消亡。

  顺便说一句,北京的外城是在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修建。至此,北京城便形成了凸字形的轮廓。

  现在完全保留下来的金中都城门名称的,有会城门、景风门,此外有取自丽泽门的“丽泽”地名,如:西三环南段有丽泽桥。此外,金中都的水关遗址保留较为完整,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对外开放,可供游客参观。

  金中都的城西北部处是莲花池,曾为都城的主要水系之一,在西客站的建设规划时选定的车站位置。西客站开工建设前,经过文史地理专家据理力争,陈述利弊,所提建议最终被决策者采纳,既定的西客站位置向东北方向移动了100米,莲花池遗址得以保留下来,后引入了新的水系,成为了现在的莲花池公园,这是西三环一带,以至于城西南地区老百姓休闲、晨练的绝佳去处,也为后人更加全面研究、保护金中都遗存,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金中都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进程的重要地位是显而易见的,五千年中华文化生生不息,孕育的长寿基因有若干可能,历代都城的遗迹留存是不可或缺的例证。

  上下五千年的中国,不仅存在于经史子集、浩瀚的历史文献和金石书画、文章诗词,还存在于民间代代相传的口头文学,如各民族的民间传说、神话故事、歌谣和民歌,也蕴含在浓厚的众多民俗与节日中,如:春节过年迎春,正月十五赏灯,清明祭祖拜坟,端午泛舟,中秋赏月,重阳登高等等。

  以上之外,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与优秀的传统文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载体,那就是建筑了。众多的宫殿庙宇、园林、特色民居、经幢石刻,必是你旅游时的,不愿错过的打卡之地。对此,大家并不陌生。

  当你想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总是与一些具体的符号相联系。它可能是文学名著、经典音乐、著名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等,也可能是不朽的土木工程。譬如:埃及的金字塔,希腊的帕特农神庙,两河流域的巴比伦空中花园。我国的万里长城、天坛、故宫、颐和园,不仅是北京的城市名片,也代表着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文化。

  建筑在形式上是土木砖石的集合,实质承载着历史、艺术和生活的功能。建筑活动与民族文化的动向有直接的关联性,并互为因果。五千年华夏,从农耕时期仰韶文化、半坡文化、河姆渡文化,到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在到有了城市形制特征的良渚遗址,二里头遗址,殷商遗址,曾经的历史与文化,都留存了那个时代的建筑遗迹中。

  建筑是文化的记录,也是一个时代的印记。

  金中都遗址文化带的两侧,是繁华的丽泽商务区,街道两旁是外立面各异的高耸建筑,超大的玻璃幕墙在阳光下,映衬着街道。这里有大型企业总部、金融机构,川流不息的车流,步伐紧促的白领,预示着正在蓬勃发展的生机。

  金中都的遗址是旧的,过去的,毗邻的商务区是新的,现在的,城市的旧与新在这里得到了有机的统一。古都北京建都八百多年以来,始终是在旧与新相互映衬中不断地发展,其中也蕴含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现在,古镇、老街、古村落的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呈现着不同地区、民族的历史文化,成了旅游的招牌。乌镇、周庄、南浔、丽江、凤凰、大理、宏村等众多古镇,各具特色,时代不同,民风不同,包罗万象。当你信步走在古老的街镇村落,畅想一个地方遥远的昨天,再向上穿透五千年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它们宛如古老中国灿烂文化的绚丽之花,绽放在东南西北中,彰显着中华文化的兴旺。

  金中都遗址文化带的建设,古镇、老街、古村落的保护,其背后是坚定的文化自信,实质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尊重和传承,这是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春日的暖阳中,漫步在金中都遗址文化带上,我信马由缰,想到昔日金中都是前朝后市,街道里坊,商贾往来,人流如织的景象,也想到了在我们读过的课本中出现的,都江堰、赵州桥、应县木塔、莫高窟等标志性的国家重点保护文物。

  都江堰,修建于两千年前的水利工程,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至今还一直是亿万人生计的重要保障。赵州桥,建于隋代,距今有1400多年的历史,为中国工程界一绝。此类石拱桥较之欧洲要早八百多年,为中国现存最古之桥。应县木塔始建于1056年,为国内现存最古老的楼格式木塔,与比萨斜塔、埃菲尔铁塔并称为“世界三大奇塔”,类似的,还可以列举诸多我国古代的工程奇迹。世人皆知万里长城,它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象征之一,古代先人们凭借聪明智慧,营造的经典工程,如同永不熄灭的航灯,始终照亮着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

  莫高窟,始于东晋366年开凿。此后,从北魏到元代续有开凿,成为世界上著名的石窟艺术群。读到“莫高窟”三个字,你会想到丝绸之路曾经的辉煌,你会想到它是半部中国艺术史,想到它是一座几大文明汇聚交织的博物馆。也许,你还有想到两个人,愚昧、无知、贪财的王道士,贪婪无度的文化盗贼斯坦因,他们在进行肮脏交易的时刻,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伤口在流血,那是中华民族孱弱,中华文化面临衰落危机时抹不去的伤痕。今天,在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滚滚洪流中,历史的耻辱、文化的悲剧绝不会重演。在此,我们永远不能忘记常书鸿、樊锦诗等为敦煌文物保护做出杰出贡献的人们,他们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脊梁。

  江山如画,世事沧桑。拨开了荒芜的杂草,清理出金中都城垣的基础,城池的脉络呈现于世人,已经湮灭在岁月中的城门重见天日,尚存的几段夯土城墙,静静地矗立在那里,仿佛在向今天的人们诉说一段尘封的历史。抬头仰望城市的天际线,是晴朗的无限蓝天,昭示着这座城市的希望,与中华民族的复兴正在到来。

  2025年2月7日

【审核人:雨祺】

99Ai聊天   收藏   加好友   海报   98分享
点赞(0)
打赏
标签: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文欣赏

查看更多美文欣赏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