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赏

王树民:住院杂记

作者:嗨一下   发表于:
浏览:27次    字数:2489  电脑原创
级别:文学童生   总稿:5篇, 月稿:5

  七十年来,第一次真正住进了医院。

  因何住院?肯定因病。病不是太要紧的病,但却是太痛苦的事。

  腰间盘突出症,坚持了二十三年,忍受了每年最少两次的复发,这次终于扛不住了。经过了近半个月的犹豫、观察和商量,最后还是选择了住院手术治疗这一不得已的方案。

  亲戚、战友双线联系,找到了医院相关科室的主任,没费一点周折,就顺利地办了入院手续。

  不知是心理作用?还是过多活动的作用?住了院反倒比之前病情严重了许多。由可以走一、二十米,突然变得寸步难行了。

  躺在病床上,已顾不上其他任何的考虑,只有一个想法:赶紧进行手术吧!可事与愿违,因为需要进行相关检查,需要等到手术日。所以,只能是干着急,咬着牙忍耐吧!

  第五天,终于要上手术台了,不夸张地说,心里一点也不紧张,反而有点喜出望外了。

  进到手术室,让我眼界大开,本以为只我一个准备挨刀的,四顾之下,有好多手术台,都在忙碌着。来到我的台前,左等右看,怎么不见主刀的主任呢?疑惑之时,一医生向输液的管里推了些药,还未来得及作进一步的思考和判断,就知觉全无了。

  再次醒来,手术已经结束,虽眼睛有点迷离,似腾云驾雾一般。稍顷,逐渐清醒,边聊着天边被医护人员推出了门。家人、亲戚、朋友们一拥而上,像迎接凯旋而归的“大英雄”一样,护卫着送到了“重症监护室”。

  也许是精神放松原因,也许是麻醉药的作用,迷迷糊糊两、三个小时后,才算彻底清醒了过来。刀囗隐隐作痛,腿却一点不疼了。想翻个身,吸着痒,身上还有不少管子,只好暂时作罢。

  整整三天重点监护,像个“木偶”一样,吃饭靠人喂,翻身靠人推,即便有天大的本事,也施展不开了。第四日回到自己原来的病房,才觉得彻底轻松了下来。戴着护具学下地,扳着床栏学翻身,含着塑管学喝水,一切是那么得简单,又是那么得困难。

  出院、卧床,按医嘱一个月不许下床,三个月减少活动,不提重东西,不干重活,不受寒受风,慢慢恢复后才可转为正常。

  躺在床上,虽有手机相伴,一天两天足可坚持,但长时间如此,再有涵养的人也会破防。左侧、右侧、平躺,三种姿势反复转换,皮肤与床体发生摩擦,又一种疼感应运而生。闭目养神,养了又养,迷糊一阵,清醒一阵,无聊之极。难怪有些人因此而心理变态,抑郁寡欢,最后旧病未能痊愈,反倒又增添了新疾。

  身处此状,苦恼也罢,着急也罢,都已无济于事。既摊上了这档子事,那就只好权当“修行”吧。索性静下心来,梳理梳理前前后后,总结出点有用的东西,以示他人,也不枉一场血的付出了。

  健康,就要从年轻时做起。

  健康,人皆求之。健康,不是一蹴而就。健康,需要从年轻做起。这是我经历住院手术后的第一点认知。

  病因何成?细细回顾,忽然明白:这种劣根,早已种下。只是往昔凭着年轻气盛,身强力壮,将其深深掩藏了起来。一旦聚集到一定程度,就会于一瞬爆发,来势汹汹,不可阻挡。凡老来身体健康的,年轻时都注意保养和珍惜。如果病来了,再“亡羊补牢”,虽可收到效果,但付出的代价将是非常沉重的。

  病来,沉着应对,早治疗早决断,切忌“养虎为患”。

  我的腰间盘突出始于2001年,第一次发作时非常凶猛,不但不能工作,而且影响到了生活的全方面。卧床十多天,自然好转,也就放松大意,没再重视。此后每年总要犯上两次,且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治疗提上了议程,针灸、按摩、烤电、牵引、正骨、膏药、药酒、偏方、操练等,只要与之有用的,无一不做过尝试。可不管什么方法,起初均有效果,可终究有限,仍然外甥打灯笼一一照旧(舅)。

  近几年,每当犯病难以忍受时,做手术的想法就占了上峰。可是一有好转,又好了伤疤忘了疼,侥幸的意念就冒了出来,拖一拖,看一看的心态左右了大脑。直到这一次硬扛了半个多月,实在一点也扛不下去了,才被迫不得已做出了手术治疗的选项。

  事实证明,无论什么事,当断则断,不要优柔寡断,更不要侥幸心理,将短痛弄成了长痛。

  忍一时之困,换长久之安。

  为了巩固手术的成果,在恢复期间,医生提出了很多注意事项和必须遵守的条条框框,看起来十分的苛刻和不讲情面,但这恰恰证实了他们负责任的态度和严谨的医学作风。作为病者而言,遵从医嘱,配合康复,忍一时之不适,求长期之安逸,这才是最正确的最明智的选择。如若觉得难忍束缚,完全可以放任自流,因为出了医院,失去了监督,谁也拿你毫无办法。但换来的结果却是残酷的,不是旧疾复发,就是新伤增加,酿成更大的痛苦。

  最后想说的是:患难之处见真情。

  这次住院手术,本不愿让任何人知道,但一点小九九作祟,还是通过了邢台的战友大哥,原因是他以前曾告诉过我:“邢台矿务局医院里有熟人”。果不其然,电话告知他后,仅仅半个钟头,就收到了回复:“医院的主任已联系好,近日可随时来!”

  决定去医院的那天上午八点钟,他早已等候在大门口。一同上楼、找人、寒暄、介绍病情、办理住院手续,几乎没有什么停顿,一气呵成。直到彻底将我安排妥当,他才于午饭前匆匆离开。第二天他又邀上了另一位大哥,在医院陪伴了我半天。

  术前术后,两位大哥只要有空,就必定前来,嘘寒问暖,关怀备至。特别是手术当日,他们都有照看孙辈的任务,我一再请求不要前来,可硬是不听劝告:“我们必须过来,帮不什么忙,给你壮个胆总可以吧!”话说到这个份上,我还能说啥呢?只有遵从听命了。

  最令我动容的是,术后第二天,为了给我增加营养,他们炖了整整一高压锅牛肉,专门蒸了一大包方便食用的小馒头,骑着电动车送进了医院。看着他们花白的头发和沧桑的面容,感受着他们的真切深情,我一句感谢的话也没有说出来,只是眼眶一次接一次的湿润了。

  出院时,二位老大哥坚持送我上了车离开医院才算完事。回想起整个经历,我由衷地发出震撼心灵的感慨:“人间自有真情在,患难之处更坦诚。”

  十多天的住院,像经历了一次漫长的时光穿越,既有肉体上的煎熬,又有心灵上的洗涤。忽然之间,仿佛又让自己长大了许多,成熟了许多。这正是:“人生厄运时常有,去腐成新苦乐经。不历严冬寒霜事,怎知暖春徐来风。”

【审核人:凌木千雪】

99Ai聊天   收藏   加好友   海报   31分享
点赞(0)
打赏
标签: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文欣赏

查看更多美文欣赏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