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真相,在书里从固有观念里扒出了缝隙,且有惊喜发现,譬如曹操。这位历来被当成反派的“奸雄”,真像个大冤种。
天下大乱的东汉之末,曹操以他过人的胆识和雄才伟略,统一北方。对汉献帝这个窝囊的滥皇帝,如果曹操此时再不出来料理国事,百姓会更不聊生。而这所谓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假皇帝之令来控制诸侯纷争,少战或不费一兵一卒便停战,天下暂时安宁一段时间,稳局,让军民们把更多精力投入生产生活,这,难道不算功垂千古?
官渡之战这场典型的“以少胜多”之役,也为后来的军事家们做了表率。杰出的指挥家就应该在排兵布阵中减少损失与伤亡,这得提升出多少人家幸福的指数啊。况以其雄才伟略实现抱负,包括以后的胜仗,平吕布、灭袁绍……以至平息军阀割据的混乱,哪一次不是智慧之战?
以及屯粮之举,成为后世军事后勤及休养生息的典范操作。民以食为天,解决了吃,天下自然太平。百姓的小美满,就是潜伏在“没什么大愿望,只要一觉醒来床单洒满阳光的温暖”里,也是我们仰望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之倡导,是把握“民心向背决定着历史的选择”的底色。
毛主席诗词亦对曹操有赞——“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在“换了人间”75年后的今天,回望历史,满足于当前的美满,希冀于未来的美好,让我重新认识了他——我们的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