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久的失眠,没想到在昨夜的浅斟慢酌之后,第一次日高起,在这个经久不去秋意的南方初冬;而且在非我的故乡和非客居的工作地,一个叫肥东的地方,我第一次下榻亚朵酒店的房间。
是的,酒逢知己千杯少,心安之处即吾乡。纵使在生养你的故园,倘若心中有事,就像与君即使天天遇见,却貌合神离的人坐在一起毫无欢喜一样,再好的夜你也是睡不安稳的。
躺在洁白的暖融融的被窝里,我真舍不得离开这位新欢。可是,上午颁奖活动必须并且欣然要参加的,只能爬起来,作别温柔之乡。
昨晚饭桌上,广东帅小伙子本届小说选刊“包公故里杯·优秀小说奖”短篇小说奖获得者张戈代我朗诵的写给肥东的第一首诗,依然存有温度,其他的烦心事经过一夜的沉淀,遗忘得差不多了。大概平时让身心俱累的事被喜悦、相逢与感恩冲淡得如窗帘缝隙间渗漏的微光罢。不禁也老夫聊发少年狂,张开双臂,放声歌唱:万古青天故里逢,因缘际会合肥东。心中有梦呈恩润,笔底生辉谢苦攻。似未相知均熟识,如期幸遇尽圆融。寒来飞舞千城雪,静待梅园点点红。(《七律·寒冬包公故里行》)
拉开窗帘,一觉不知窗外事,满城肤雪润肥东。寒冬随着一场风雨到来,但没有雪少却了冬的涵韵,也就辜负了腊梅等迎霜傲雪者的等待。
这场雪来得如此悄无声息,没有惊扰昨夜的梦,青春的、秋天的、五彩斑斓的梦,又是那样晶莹剔透,仿佛圣洁的天使垂青大地。她不愧为世界包公、天下肥东的灵魂写照。
一座城,一个人,都是天赐尤物。然而,是城名人还是人名城?这个问题,在我工作的黄州不言自喻。苏东坡的一词两赋彪炳千秋,让黄州从古走到今,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在肥东又一次让我坚定了城因人而名的观点,包公的孝廉同样让肥东享誉中外,泽被后世。老实说,如果不举办小说选刊包公故里杯优秀小说奖,我不能作为获奖者来肥东,也许一辈子只知道包公,而不知道肥东了。此所谓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耳。
未来的世界将是智能科技化的世界,同时也是文化支撑的世界。肥东因包公才有了腾飞的底气与依凭。肥东人也不负先人的厚望,赓续美德,踔厉奋发,将优秀的精气神发扬光大而不辱使命,无论政治、经济、科技,还是文化、教育。一座崭新的城脱颖而出,一个文化强县工程如旭日喷薄而出。
初到肥东,我感觉肥东的大地一片清新、祥和、朝气。人的脸上洋溢着友善和微笑,大街小巷清爽、磊落,乡村充满富庶和诗意。自然的冬的冷寂与萧瑟,完全淹没其中。不由得再一次张开双臂,拥抱这位风姿绰约的丽人。
人生永远如初见。这句饱含无奈而期盼的话语。在肥东,我敢臆断,它只有褒义。因为包公的精神光照这一块纯洁的、红色的、绿色的沃土。充满正能量的沃土永远会催生出伟岸之树,和荷池一样的丽景。
腹有诗书气自华。不单用在人身上,也可以看一个地方的实力。从上午肥东县承办的颁奖活动圆满成功观之,肥东的经济文化实力雄厚,完全有能力步入中国文学之乡殿堂。通过一天的实地采风,我领略了肥东深厚的人文底蕴,看到了肥东的美好明天。
肥东县委、县政府善于审时度势,抢抓机遇,发挥地域、人文优势,以文强县,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打造了全省乃至全国的一张张靓丽名片。文联作协建在乡村社区,文学走进校园,文化深入千家万户,厚实了文学土壤,广植了文学新苗。可谓包公故里无白丁,老少都能赋诗文。清廉孝善人人敬,巢湖碧水槎山青。值得一提的是,包氏五代八夫人言传身教,培养后代的做法在当下的肥东从幼儿园小学生抓起培植道德、培养文学兴趣、培育各类人才,得到了弘扬和提升。我见到社区、校园、街道招牌匾额上不是冠以“先锋”就是“未来”二字。肥东人的眼界高,格局大,学识广,可见一斑。
昨夜那场悄然而至的薄雪,在我早晨掀帘时不见了飞舞的踪影。仿佛肥东的天空要给我这位新客一个惊艳,又羞怯闪开。怀揣拾梦的喜悦与感恩,踏上去大剧院颁奖典礼现场,天公颇解余意,雪霁。一路清纯远尘事,恰如两袖清风镜万年。心有所感,诗兴勃起——初雪肥东浑未知,掀帘已是艳琼枝。一城纯白涌千思。天霁冬风寒意浅,霜红冰洁暗香迟。人生难得在坚持。(《浣溪沙·包公故里夜雪晨霁》)
肥东文厚德彰,物阜民丰,人杰地灵,正如一轮红日初升,活力四射,前途似锦!作为一个异乡人,在今天即将告别归去的时候,抑制不住自己的不禁,再次打开一扇窗,一抹淡黄色的似少女见到我的偷窥而泛起一脸娇羞,将肥东的天空染得分外妖娆。真的不想离开,我已痴醉。
2023年12月17日于合肥南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