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赏

随笔||若非诚心 不要轻易

作者:董天宝   发表于:
浏览:90次    字数:3133  手机原创
级别:文学秀才   总稿:56篇, 月稿:0

  国家宗教事务局原局长崔茂虎涉嫌受贿一案调查终结,最高人民检察院依法以涉嫌受贿罪对崔茂虎作出逮捕决定。这事非同小可。

  据公开的通报显示,崔茂虎处心积虑对抗组织审查;沉迷奢靡享乐,长期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旅游等活动安排;违规收受礼品礼金,大搞权色、钱色交易;毫无底线,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在工程承揽、干部任用等方面谋利,收受巨额财物。

  就在崔茂虎落马前的一两年里,国家宗教事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乐斌,南京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副局长纪勤和贵州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邓兆桃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相继落网。

  说实话,这些年落马的官员太多了,我已经见怪不怪。但从事宗教事务的领导相继出事,还是颠覆了我的认知。我一直以为,宗教事务局是依法保护公民宗教信仰自由,引导宗教在法律、法规围内活动的崇高职业,其自身信仰必定是虔诚的,心灵必定是高尚的,没想到,这些人也竟然知法犯法,违背了信仰,践踏了自己的人格,玷污了神圣的殿堂,实在是不可思议!

  如此看来,南京玄奘寺住持传真法师与多名落马的官员有深厚交情,被停职副局长遭33名僧人实名举报的事,也就不足为奇,称不上荒唐了。

  传真法师拥有南京市政协委员、江苏省佛教协会理事、南京市佛教协会副会长等多个头衔。具有讽刺味道的是,他却是一个坐拥6家公司的商人,涉及养老、旅游、文化传媒、寺庙经营等多个领域。他在接受一家媒体采访时坦言,与南京多名官员有交往。在他的落马官员朋友圈里,均是南京市的高层领导。他还说:“我常常跟官员们讲,做官啊要记住三点,第一有文化没文化不重要,但要学会听话;第二,得过且过,太阳出来都暖和;第三有矛盾,就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因为传真法师的卑劣行径,也因为33名僧人的联名举报,南京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多名官员被停职检查,传真法师也被责令撤换玄奘寺主要负责人的职务,相关部门还责令玄奘寺停止日常活动,限期整顿。

  曾经何时,在我的印象当中,寺庙是佛门清静之地,永远都代表着神圣和虔诚,在寺庙里修行的僧人过着清贫的生活,内心是圣洁的,值得尊重。可事实呢?并非如此。

  释永信成为少林寺住持时只有22岁,拥有少林寺最大的管理权和最高的地位。由于电影《少林寺》的热播,全国各地的游人纷纷来到少林寺参拜。释永信意识到,人气和名气非常重要,是少林寺能够赚钱的重要因素。

  于是,他组建了一支少林寺武术队,到全国各地表演,演出期间,传授所谓的佛法,以此来赚钱。不得不说,这些做法的确很好,为少林寺带来了巨额资金,也为他之后走向商业化道路奠定了扎实基础。在进入互联网时代后,有商业头脑的释永信又开设了上百个商标,其中涉猎的范围包括医药、餐饮、旅游等几十个领域。

  他甚至还走向国际市场,在洛杉矶、纽约等多个地区都有少林寺的身影。通过他的一系列商业操作,把少林寺成功变成名副其实的商业帝国。

  许多游客反映,想进入少林寺,必须拿出不菲的香火钱。不仅如此,就连周围的景区都要向游客收费。赚到的这些钱,一部分用于寺庙运营,大部分则流入到释永信的腰包。

  释永信名下拥有18家公司,一年捞金2个亿,这样的收入水平连很多老板都做不到。身上所穿的袈裟用纯黄金丝线绣制,价格达到16万元,充满了奢靡的感觉。

  释永信是僧人,并不是商人,可他的行为早已违背了僧人的本质。更重要的是,他还被曝包养女大学生、偷税漏税、做假账。当我和外界得知这些事情时,终于意识到少林寺已经不再具备虔诚的意味了,而是带着满满的铜臭味。

  毫无疑问,佛门应该是神圣纯洁的,如果与商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只会破坏他原本的意义和价值。

  比如,一些受传统文化熏陶较深的人,可能会选择信仰佛教,甚至出家为僧为尼。对于这样的做法,我不批判,也不支持。但我认为,一旦选择了出家,就意味着要与红尘彻底了断,从此不再贪念凡尘俗世。然而事实上,如今很多佛门之人没有真正断绝六欲,仍然有强烈的贪欲。

  尤其是一个叫释智定的尼姑,虽然阪依佛门,却把出家当成生意,把寺庙当作“摇钱树”,住大别墅,开豪车接送,过着顶级富豪的生活,让好多善男信女情何以堪。

  释智定所在的寺庙虽然不大,但她善于营销,将自己包装成佛教信徒的偶像,前来找她解惑的信徒纷至沓来,收到的香火钱越来越多,成了小有名气的女富豪。白天,她在寺庙里伪装成道法高超的女住持,到了晚上,就戴上假发,穿上华丽的服装,开始享受俗世的物质生活。

  不仅如此,她还花4000多万元买了一座豪宅,每天出门都有豪车接送。后来因为交友不慎,劣迹败露,这位骄奢淫逸的富豪尼姑终于被逮捕,从此结束了奢靡的一生。

  赚钱!赚钱!赚钱!为了赚钱,各大寺庙大显神通。从少林寺上市之后,普陀山传出筹备上市的消息,九华山和五台山也在准备登陆资本市场,著名的宗教寺庙都想率先进军资本市场,着实让人扼腕唏嘘。

  佛教名山卷入经营大潮,可以想象不远的将来,泰山、华山、武当山以及其他名山,有可能无一幸免,都将成为上市公司。

  如此一来,人们去山水间朝拜心灵的家园,结果都成了去参观一个个上市公司。

  同样是信仰,都是精神寄托,国外有教堂,中国有寺庙。

  但进教堂和进寺庙的目的却大不相同。西方人进教堂是为了忏悔,中国人进寺庙是为了进贡。

  进教堂的是免费听布道,忏悔自己的灵魂,听劝导与教诲;进寺庙的则是花钱烧香求佛求签,寻求保佑,乞求平安、免灾、升官发财交好运。

  前者是灵魂的沟通与升华,净化心灵;后者则用金钱图谋更多的好处与利益。

  不难发现,几乎每个有名的景区都有寺庙。寺庙仿佛变成了当地的摇钱树,即使原本没有的,也要造一个。

  有人说,这是一门新的生意,不要技术,不需厂房,打的是寺庙的主意,靠他人的虔诚和信仰攫取暴利。也有人说,现在佛不像佛,成了“招财佛”;僧不像僧,成了假和尚;庙不像庙,成了收敛钱财的交易所。

  烧香要买香,撞钟要花钱,求签要钱,解签也要钱……只要你有大把钱,寺庙就可以提供各种规格的服务,烧头香、敲头钟、办各种价格的水陆道场。

  一般游客到庙里,寺里的和尚会劝你烧个高香,但外面的香不得带入,说是不干净。等你烧完了才发现要几百元,甚至还不能讲价,因为讲价就表明“心不诚”。香客大多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得。

  在寺内请一炷香,最低200,最高10万!不用咂舌,创造吉尼斯世界纪录的,也许是峨眉山的宝光寺:头柱香拍卖,成交价99万!也不用担心自己没带足够的现金,因为和尚会拿出POSS机,让你刷卡。

  接下来,和尚拿出功德簿让游客签名。并慷慨许诺,凡签上名字的,住持大师亲自念经,为您祈福消灾。结果签上名后,才告诉你:“名字不是白签的,要捐功德钱,多少随意,三、六、九都行。”

  什么三、六、九?一细问才知道,所谓三、六、九,就是300元、600元、900元;3000元、6000元、9000元,随你挑选。

  正所谓旧社会,有钱能使鬼推磨;新社会,有钱方得佛保佑!

  和尚成了赚钱的职业,方丈们都是百万富翁千万富豪,他们甚至挤进某些重要的会议,装出一幅人模人样,令人啼笑皆非。

  昔日庄严肃穆清净之所,今日沦落为铜臭十足的龌龊地。这是何等沮丧的污染啊!

  在佛门世界,虔诚与欲望永远存在悖论。

  尽管如此,众多的善男信女还是坚持认为,一旦进入佛门,成为佛门弟子,就一定要遵守佛门规定,切断凡尘俗世,更不能生出捞金生财的非分欲望。倘若把出家当做生意,把寺庙当成摇钱树,最终只会遭到反噬,得到更大的恶果。

  我非善男信女,更非佛门弟子,但我为这样的“坚持”叫好。我也曾多次在佛门前徘徊,却始终没有勇气削发为僧。因为我在提醒自己,若非诚心阪依佛门,最好不言轻易剃度出家。否则终有一日,会追悔莫及。

【审核人:凌木千雪】

99Ai聊天   收藏   加好友   海报   29分享
点赞(0)
打赏
标签: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文欣赏

查看更多美文欣赏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