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趣事

中秋拜月

作者:薇清清   发表于:
浏览:73次    字数:1354  手机原创
级别:驻站作家   总稿:114篇, 月稿:0

  又是一年中秋节,月到中秋分外明。

  小时候只要是过节我就很高兴,那意味着有很多好吃的。但有一年中秋节晚上,不知是何缘故,家里连晚饭都没有做,所幸在村里闲逛时路过二堂哥家,他一个人在家,炒了几个菜,正在喝酒,见我路过,连忙叫住我:“进来陪我喝两杯酒。”这个片段一直深刻在我的脑海里,连同那一夜的清朗明月。

  对小时候的我来说,中秋节还有个很好玩的节目,那就是中秋拜月。

  拜月的来历起源于一个神话故事,传说后羿射日后得到了一颗长生不老的丹药,坏人知道后,趁后羿外出时跑到他家里去抢。后羿的妻子嫦娥为了保护这个丹药不落入坏人之手,误吞了丹药,成了仙人升到月亮里面去了。当天刚好是农历八月十五,后羿因为思念嫦娥,每逢农历八月十五,都要赏月拜月,希望嫦娥能够回来。因此中秋节也被称为团圆节。

  中秋拜月是全村孩子共同的游戏。每到中秋节,村里的孩子们全体总动员,一般有个孩子头负责组织整个工作,男孩子负责捡砖块,女孩子负责拾柴火,大孩子负责堆拜月用的石塔,大家分工合作,忙得不亦乐乎。

  石塔要选择在一处平坦宽敞的地方搭建,周边要没有高大的树木遮挡视线。石塔底下用土砖搭架子,土砖又厚又大,比普通做房子的青砖红砖厚近5倍、长近2倍,底面直径约1米,然后用整块青砖架在土砖上,如果没有整块的砖,用砖头也行,不过石塔下面的要用大一点的砖头,上面用小的砖头。一层层地错开向上搭、一层层地向内收拢,最后形成了小塔顶。整个石塔都是纯手工搭建,没有用水泥、湿土等粘住,很是考验技术。

  拜月是要用月饼的。那时候老家的月饼主要有两种,一种叫生糖饼,与现在超市里卖的月饼个头差不多大,但要薄很多,用糖做夹心;一种叫发饼,可大可小,小的也快有蓝边碗的碗口大,可能是用面粉做的,发酵后再烤制,中间象面包一样是海绵状结构,但比面包坚硬许多,表层上洒了一层白芝麻增加香味。我一向不喜欢吃月饼,偶尔会吃点发饼,生糖饼我碰都不碰。中秋节各家走亲戚送节,礼品中一般也都有月饼。拜月用的月饼就是发饼,而且要足够大,除了显示诚心之外,主要是因为孩子们之间是会比较的。老家还有个风俗,当了外公外婆的,必须要给外孙、外孙女一人一个大月饼;如果外公外婆不在了,只能由自己父母准备。

  吃过了晚饭,到了约定的大概时间,孩子们拿出早就准备好的月饼和香火,带上小板凳,聚集到石塔的前面。大孩子组织好秩序,让孩子们对着月亮的方向,按先来后到顺序排好位子,最前面的一排也要距离石塔1.5米以上,因为要在石塔里烧火,近了怕出意外。等孩子们到的差不多了,大孩子们开始在石塔里点火,并时时往塔里添柴火,保证拜月期间不会熄火。小孩子们点好香,一人一根香,香要斜插在月饼前面。在孩子头的指挥下,孩子们坐在凳子上,两手端着月饼,朝着月亮低头俯身拜月,要持续不断地拜着,一边拜一边说:“月亮月亮吃月饼,去吃别人的,不要吃我的。”然后偷偷地咬上一小口,算是月亮吃了、不是自己吃的。拜月仪式一般也就进行半个小时左右。等到柴火烧光了,香火快熄灭了,月饼也被吃得差不多了,拜月仪式就结束了。孩子们就各回各家,向父母报告拜月情况,父母一般都会开玩笑地问自家孩子:“月饼呢?被月亮吃光了吧!”孩子们还傻乎乎地回应:“是的是的,都被月亮给偷吃了。”

  孩子的世界总是简单又快乐!

【审核人:雨祺】

99Ai聊天   收藏   加好友   海报   33分享
点赞(0)
打赏
标签:拜月中秋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生活趣事

查看更多生活趣事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