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中的炊烟早已消散在钢筋水泥的森林,那方镌刻着我生命印记的故土,却始终在记忆深处闪烁着温暖的光芒。拆迁的轰鸣声里,乡愁如同永不褪色的胎记,深深烙印在灵魂的最深处,在岁月的长河中,泛起层层涟漪,诉说着无尽的眷恋与思念。
故乡的清晨,总是被第一缕阳光温柔唤醒。推开斑驳的木门,吱呀一声,仿佛开启了一天的诗意。门前的老槐树,是岁月的见证者,它粗糙的树皮上,刻满了时光的痕迹。春日里,槐花如繁星般缀满枝头,微风拂过,落英缤纷,空气中弥漫着清甜的香气。孩童们在树下嬉戏,追逐着那飘落的花瓣,欢声笑语回荡在整个村庄。“簌簌衣巾落枣花”,此时的场景,恰似苏轼笔下那充满生活气息的田园画卷,宁静而美好。
沿着蜿蜒的小路前行,便来到了村边的小河。河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弋。岸边的垂柳,依依袅袅,将枝条伸进水中,仿佛在与河水私语。夏日的午后,村里的人们总会来到河边,在树荫下乘凉,唠着家常。女人们则在河边浣洗衣物,棒槌敲击衣物的声音,与河水的潺潺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和谐的乡村乐章。“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儿时在河中戏水的欢乐场景,如同一幅生动的画面,永远定格在记忆之中。
故乡的夜晚,静谧而祥和。月光如水,洒在青瓦白墙上,给村庄披上了一层银纱。繁星点点,闪烁在深邃的夜空,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躺在院子里的凉席上,听着奶奶讲述那一个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传说,不知不觉间,便进入了甜美的梦乡。“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这般宁静美好的夜晚,如今想来,依然让人倍感温馨与安宁。
然而,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拆迁的脚步打破了村庄的宁静。推土机的轰鸣声,无情地碾碎了曾经的美好。老槐树倒下了,它的枝干在尘土中扭曲,仿佛在诉说着最后的不舍;小河被填平了,取而代之的是冰冷的水泥地;那些承载着无数回忆的老屋,也在瞬间化为废墟。站在曾经熟悉的土地上,看着眼前的一片狼藉,心中满是失落与伤感。
但那乡愁,却如同胎记一般,无法被抹去。它是老槐树下的欢笑,是小河边的清凉,是奶奶故事里的奇幻,是故乡的一草一木,一房一瓦。“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无论身在何处,故乡的月总是格外明亮,故乡的一切总是让人魂牵梦绕。
拆迁带走了故乡的模样,却带不走心中的乡愁。这份乡愁,将永远是我生命中最珍贵的印记,如同胎记一般,伴随着我一生。它在夜深人静时,悄然爬上心头,让我在思念中,寻找心灵的慰藉;它在迷茫困惑时,给予我力量,让我在前行的道路上,不忘来时的方向。
在岁月的流转中,那留在拆迁里的乡愁,将化作一首永恒的诗,在记忆的长河中,轻轻吟唱,诉说着我对故乡无尽的眷恋与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