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的晨曦,如轻柔的薄纱,悄然洒落。我怀着对传统习俗的深深眷恋,赶在破晓时分,第一个迈进了理发店。坐上理发椅,目光触及镜中的自己,儿时的回忆瞬间如潮水般翻涌。那时,父亲总在二月二这天念叨,剃头能沾染龙气,庇佑一年顺遂。岁月悠悠,这习俗却似心底的一根弦,轻轻一拨,往昔便如音符般跳跃而出。理发师手中的剃刀轻快地游走,不多时,后颈便留下了崭新的短发茬,指尖轻触,那微微的刺感,瞬间将我拉回到去年回老家的理发,王师傅那柄豁了刃的剃刀,刮得脖颈火辣辣疼的滋味,仿佛就发生在昨日,还有那次糟糕的染发,过了几天还是做味又掉色,真的是一份钱一分货也。
理完发,我从西四环启程,驱车驶向妙峰山。车子缓缓驶上西六环,一路向北。出城后,视野愈发开阔,心情也随之畅快起来。我悠然地驾驶着,尽情欣赏沿途不断变换的景致,城市的喧嚣逐渐远去,郊外清新的空气和自然的景致扑面而来。
临近妙峰山,山路愈发蜿蜒曲折,我谨慎地操控着方向盘,车速也随之放慢。终于,在 11 点 30 分左右,车子稳稳地停在了山顶。今日的妙峰山,游人并不多。我登上金顶,极目远眺,或许是因为雾霾的缘故,天空略显灰蒙。但在那雾气氤氲的远方,连绵起伏的山峦,恰似一条蛰伏的青龙,若隐若现,透着一股神秘而磅礴的气势。
与往年不同,妙峰山新增了财神殿和喜殿。财神殿内,香烟袅袅升腾,人们虔诚地合十祈愿,祈求财运亨通,生活富足;喜殿中装饰得焕然一新,满是对美好姻缘的憧憬与向往,那精致的布置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个浪漫的爱情故事。
逛完山顶,日头渐渐西斜,我顺着蜿蜒的山路缓缓下山。午后时分,腹中传来阵阵饥饿感,便在山下寻了一家餐馆。走进店内,简洁干净的布置让人倍感舒适。点上几个菜,品尝之后,虽价格稍贵,但菜品干净卫生,恰到好处地慰藉了一路的疲惫。
回到家中,夜幕已然降临。我翻开手机,看到央视正在播放婺源龙抬头的灯笼节目。屏幕中,绚烂的灯笼如繁星般照亮夜空,人们脸上洋溢着节日的喜悦,盛大的庆典充满了浓郁的节日氛围。看着这热闹的场景,我不禁联想到妙峰山,这座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的山峰,在二月二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本也应举行一场盛大的节日庆典。
思绪飘飞间,我仿佛看到妙峰山上,一场关于板凳龙的盛景正在上演。山脚下的广场上,人群熙熙攘攘,摩肩接踵。一条由无数条板凳连接而成的巨龙,在众人的簇拥下,显得格外壮观。每条板凳上都精心装饰着五彩斑斓的花灯,花灯上绘制着精美的图案,有寓意吉祥的龙凤呈祥,有象征丰收的五谷丰登,还有展现民间传说的生动场景,栩栩如生,让人目不暇接。
随着激昂的锣鼓声骤然响起,板凳龙如苏醒的神兽,开始舞动起来。舞龙者们身着鲜艳的传统服饰,迈着矫健的步伐,沿着既定的路线穿梭腾挪。他们默契配合,龙头高高昂起,龙须随风飘动,仿佛在云端呼啸;龙身则蜿蜒起伏,犹如蛟龙在云海中翻腾,气势磅礴;龙尾左右摆动,灵动自如,仿佛在与观众互动。
在舞动过程中,板凳龙不断变换着姿态。时而如蛟龙出海,气势汹汹,冲向广阔的天地;时而似灵蛇游走,轻盈灵活,在人群中穿梭自如。龙身上的花灯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与舞龙者们脸上的汗珠相互辉映,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周围的观众们欢呼声、喝彩声此起彼伏,孩子们兴奋地在人群中奔跑穿梭,手中挥舞着彩色的小旗,为舞龙队伍呐喊助威。
这场板凳龙的表演,不仅是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更是对传统文化的生动传承与演绎。它让人们在欣赏精彩表演的同时,深深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底蕴,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充满神秘与欢乐的古老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