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片宁静祥和的小村落里,老闫的生活恰似一泓平静的湖面,偶有微风轻拂,便泛起丝丝惬意的涟漪。他的儿子,在外闯荡多年,似蛟龙得水,在商海之中斩获颇丰,赚得盆满钵满。在这质朴的村落里,儿子的成就无疑是老闫最值得骄傲的谈资。他逢人便夸赞儿子出息,还常将当年葬父选得风水宝地之事挂在嘴边,坚信是老父亲的在天之灵庇佑全家,使得财富如潺潺溪流般汇聚而来。 近日,儿子的一通电话,宛如巨石投入湖面,激起千层浪。儿子告诉老闫,打算在村里自家的宅基地上建一栋三层小洋房,这消息让老闫兴奋得几晚都辗转难眠。他仿佛已瞧见那崭新的洋房矗立村中,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兴奋不已的他,赶忙买了一包好烟,哼着不成调的小曲,一路小跑着先到村委会,又奔赴乡政府。那几日,他脚步轻快得似乎年轻了十岁,凭借儿子的荣耀与自己的热情,建房手续顺利办妥。 经过精挑细选,施工队大张旗鼓地进了村。技术人员手持工具,在宅基地上仔细测量规划,描绘着未来洋房的宏伟蓝图。然而,命运总爱开玩笑,好事多磨。技术人员一脸无奈地告知老闫,按规划图纸,要让洋房面积达标,必须占用邻居老付家后门口那颗柚子树下二平方米的宅基地。这消息,犹如五雷轰顶,瞬间让老闫的世界天旋地转。他瞪大双眼,仿佛听到梦想破碎的声音,大声叫嚷着:“这下可完了,看来这洋房是铁定盖不成了。” 老闫与邻居老付之间的矛盾,可谓由来已久。从祖辈起,两家便结下梁子,到他们这一代,不但未缓和,反而愈演愈烈。两家不和,在村里早已是人尽皆知。老闫的儿子与老付的女儿同岁,小时候,孩子们打架闯祸,老闫和老付便如两只斗红了眼的公牛,赤膊上阵,谁都不服谁,谁都绝不想让自家孩子吃半点亏。 这些天,老闫茶饭不思,每日如着魔般围着老付家的柚子树转上十几圈。他深知,求老付让出这块地,简直比登天还难。那天,他路过老付家后门口,差一点就被老付倒的洗脚水浇成落汤鸡。这突如其来的 “危机”,让他气得浑身发抖,回家后对着老付家的方向骂了整整一个小时:“不让就不让,用得着这样出气吗?” 早上,闫小华起床打开门,就看见老付在自家柚子树下收拾堆放的杂物。他认定,这是老付故意借口保护树,来刁难他用地。气得嘴唇哆嗦的老闫,忍不住又骂道:“我没想要你这块油子树的地时,你一点都不在乎,现在知道我想要过来建房了,你就千方百计来阻难我,还出这种损招。” 老闫满心忧愁,夜晚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各种画面。他想到儿子满怀期待的眼神,想到自己在村里炫耀儿子建房时的得意模样,如今却可能因为这块地而化为泡影,心中便如刀绞一般。他想着,如果房子建不成,自己在村里如何抬头做人,儿子又会多么失望。每一次想到这些,他都觉得胸口仿佛压了一块巨石,喘不过气来。白天,他走在路上,看到村里的人,都觉得别人在背后指指点点,似乎都在嘲笑他的无能。他试图想出各种办法去说服老付,可每一个念头刚一出现,就被自己否定,因为他深知两人之间的矛盾太深了。 几天下来,老闫被气得精神恍惚,仿佛整个世界都变得灰暗无光。恰逢外地亲戚家做好事,他便像抓住救命稻草一般,以帮忙做好事为借口,匆匆躲了出去,试图在那陌生的环境中解解忧愁。 一星期后,老闫心不在焉地回到家。当目光触及老付家后门口时,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那棵熟悉的柚子树,竟然消失不见。他以为自己在做梦,闭上眼,用手使劲掐了一下自己的大腿,钻心的疼痛告诉他,这不是梦。他瞪大眼睛,没错,柚子树真的被砍掉了。他忧心忡忡地跑到被砍掉的柚子树的宅基地中间,盯着那剩下脸盆大的树桩,心中满是疑惑,百思不得其解。就在这时,老付家里面传出了老付父女清晰的对话声。“爸,你真把树砍了啊?” 老付女儿的声音带着一丝惊讶。“砍了,咱不能因为这树,坏了邻里的情分。这么多年了,和老闫家也吵够了。他家孩子要建房,这是好事,咱得帮衬帮衬。” 老付的声音沉稳而坚定。 “可以前咱两家闹得那么僵……”“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人啊,不能总活在仇恨里。邻里之间,抬头不见低头见,互相帮衬着,日子才能越过越好。”“老爸,其实我打心眼里支持你的做法。咱和闫叔是搬不走的两家邻居,就该这么做”。 老闫听到父女两的对话,愣愣的站在那里,心中五味杂陈。这些天的愤怒、忧愁,在这一刻,如冰雪般渐渐消融。他的眼眶湿润了,心中既有对老付父女两此举的感动,又为自己之前的狭隘和冲动感到羞愧。他不禁想起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的故事。
那一刻,老闫明白了,在这小小的村落里,邻里间的情谊,远比那些过往的矛盾和争执更为珍贵。而他心中那邻里芥蒂筑起的高墙,也在老付的宽容与善良下,轰然倒塌。未来的洋房,或许不再只是一座冰冷的建筑,它将承载着两家人重归于好的温暖,见证着邻里间那份难能可贵的和谐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