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趣事

战火淬炼的热血人生

作者:闲者    发表于:
浏览:3次    字数:4648  原创
级别:文学秀才   总稿:1006篇, 月稿:918

  写在前面的几句话:

  在全国人民欢庆“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喜庆时刻,今天,我们全家四代人欢聚一堂,为我的老岳父、抗战老战士孙秀国庆贺寿辰,共送祝福。借此,我们共同回忆了老人家的光辉历程,再次接受了革命传统教育,大家表示,传承红色基因,共铸时代辉煌!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以非凡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在时代的舞台上留下深刻的印记。

  他,就是抗战老兵孙秀国,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老战士,一位值得铭记的老英雄。他的一生,历经战火硝烟,见证了新中国的崛起与繁荣,犹如一部生动的史书,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诉说着那个战火纷飞年代的热血与坚韧。他的人生轨迹,是一部用热血与信念书写的壮丽史诗。

  家庭熏陶,政治思想进步

  孙秀国,1928年农历4月出生在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县朱吴乡锁子前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

  抗日战争时期,他的家乡是抗日根据地,地雷战的故事就发生在海阳一带。1941年,朱吴乡锁子前村就解放了,属于老解放区。当时村子就设有村公所。1943年的时候又改称村政府。他还记得,在村公所的组织领导下,那个时候就开展了反奸、反特、反蒋保田斗争,组织支前队伍随军作战。

  孙秀国的父亲孙连京,当时也是“识文断字”,在村里也算个“文化人”,村里私熟老师如果有事,他时常去当“代课老师”。在抗战时期,父亲是村里有名的积极分子和“支前模范”,也是党组织在村里发展的第一批党员。

  战争年代,只要上级工作组来到村里,最愿意住在孙秀国家里,因为他的父母亲思想进步,政治可靠,为人忠厚,热情好客,他的家里就成为八路军代表的常驻点。由于从小就经常与八路军代表接触,耳濡目染,受到了教育与熏陶,他的思想上比较进步,政治上比较可靠。

  孙秀国兄弟四个,上面有两个哥哥,他排行老三,下面还有一个弟弟。他大哥比他大10岁,14岁就跟着本村人到了烟台去学习手艺,并在烟台成家立业,解放后进厂当了工人,是山东省级劳动模范。他的二哥,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一直是“支前模范”。他推着独轮车跟随八路军、解放军南征北战,踊跃支前。后来从淮海战役到福州战役,把部队从一个战场送到另一个战场,直到福建解放后,他才推着独轮小车返回家乡务农。

  孙秀国小的时候,由于家境比较贫寒,直到10岁时,父亲才把他送到村办私塾去读书,读完小学三年级,弟弟到了该上学的年龄,父亲就让他辍学,帮助打理庄稼地里的农活。从此,他整天帮助父亲犁地种田,管护庄稼。也协助母亲砍柴割草,喂猪养鸡。直到1945年7月底,他已年满十七岁。

  响应号召,奔赴抗日战场

  194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关键一年,也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决胜之年。5月到7月间,山东军民对日冠发起强大攻势,胶东主力部队进行整编扩编,各地青年积极响应,踊跃报名参军参战。孙秀国作为一名热血青年,怀揣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痛恨,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参军之路。他告别了家乡的亲人和熟悉的土地,跟随部队日夜兼程,奔赴东北抗日最前线。

  东北,这片被日本侵略者铁蹄践踏多年的土地,早已满目疮痍。这片饱受战火蹂躏的土地,成为孙秀国挥洒热血的战场。

  1945年8月,孙秀国刚入伍的时候,被分配到胶东军区6师直属警卫连,后调到6师司令部机要科,担任“电台摇机员”。1945年8月下旬,随部队开赴东北抗日前线。出关后,转隶辽东军区司令部机要科,后隶属第四野战军第12兵团司令部机要科,直接服务于萧劲光司令员,跟随首长南征北战。

  在辽东军区期间,孙秀国先后参与了“沙岭战役”“鞍海战役”“四保临江战役”“梅河口战役”“围困长春战役”和“辽沈战役”等大大小小十多次战役和战斗。每一场战斗都是生与死的较量,每一次冲锋都伴随着枪林弹雨。然而,孙秀国从未有过丝毫退缩,他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赶走侵略者,让这片土地重获自由与和平。在枪林弹雨中,他毫不畏惧,冲锋在前,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捍卫着祖国的尊严和人民的安宁。

  鞍海战役,英勇立功入党

  1946年5、6月间,孙秀国迎来了人生中一场意义非凡的战役——“鞍海战役”。鞍海战役,是我东北民主联军在解放战争东北战场战略防御阶段,为牵制国民党军进攻和策应我军四平大撤退,在辽南一带进行的一场重要战役。鞍海战役就其战役规模和激烈程度来说,对改变我军四平之战后极其不利的态势影响是非常深远的。这场战役不仅考验着孙秀国的军事技能,更考验着他的意志和勇气。

  鞍海战役从1946年5月23日到6月3日,战斗持续时间长,战场情况瞬息万变,前方指战员十分辛苦,司令部机要电台人员也通宵达旦工作。战场上,硝烟弥漫,枪炮声震耳欲聋。孙秀国和战友们并肩作战,他们冲锋在前,毫不畏惧敌人的凶猛火力,保障连络畅通。他英勇善战,灵活地穿梭于枪林弹雨之中,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出色的战斗技能,一次次突破敌人的防线,保证上情下达及时准确,为战斗胜利提供了保障,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的英勇行为不仅赢得了战友们的钦佩与赞扬,也引起了上级领导的高度关注。

  战评时,孙秀国受到司令部的嘉奖,并因其在战斗中展现出的坚定信仰和卓越表现,被组织上批准“火线”入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从那一刻起,他的肩上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心中的信仰之火燃烧得更加炽热。

  和平年代,坚守初心使命

  在漫长的战争岁月里,孙秀国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仰和初心。战争的残酷在他身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但他从未向命运低头。无论是战争年代的枪林弹雨,还是和平时期的生活考验,他都以顽强的毅力和乐观的态度去面对。

  从1948年12月开始,孙秀国随东北第四野战军第12兵团司令部机要部门南下,日夜兼程,一路急行军,打沈阳、围北平、越华北、渡长江、占武汉、进长沙。

  1949年8月,湖南长沙和平解放。第12兵团机关进入湖南,兵团机关兼湖南军区,萧劲光兼湖南军区司令员、湖南军政委员会代主任。同年8月,12兵团所属机要部门的电台全部集中管理,成立了机要处,下设发报组,调配组。孙秀国被任命为湖南军区机要处电台调配组组长,晋成为正排职干部。

  1950年4月,第12兵团机关由萧劲光司令员率领,赴北京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领导机关,第12兵团番号撤销。在此次赴京挑选人员时,由于孙秀国已经成为机要干部,并负责湖南军区电台调配工作,所以被留在湖南军区机要处工作。

  1952年初,组织上把孙秀国作为骨干培养对象,送到了湖南军区军政干校学习文化知识。其间,西北空军到湖南军区军政干校来选拔学员,经过文化考试和全面体检,他又被选拔到了西北空军二预科总队学习空勤和地勤技术。从此,孙秀国又成为一名空军航校的学员。

  刚入校时,孙秀国先到了户县航校报到,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又被转到了西安西郊第11航校学习。作为干部学员,从52年秋天入学,到54年秋天毕业。在航校学习期间,他门门课程都是优秀,获得“优秀学员”称号。后来,由于抗美援朝战争己经结束,加之地方经济建设的急需人才,他们这批22名学员被集体转业支援地方建设,他被分配到了华阴县供销联社系统工作。

  新中国成立之初,是一段极为艰难的岁月。那时候,华阴的建设和发展任务极其繁重艰巨。他曾说,“我们这些转业干部正是奔着这种艰苦来的。没有想到,这一来,就是一辈子”。从此,再也没有离开过华阴这个地方,直到离休。

  平凡岗位,工作兢兢业业

  从1954年到1988年30多年的工作时间里,孙秀国在华阴踏踏实实地工作,默默无闻地奉献,见证了这里的翻天覆地的发展变化。他先后担任了华阴县棉花公司副经理、经理;华阴县生产资料公司经理;华阴县糖厂厂长、县副食加工厂厂长;华阴县无线电厂厂长以及观北供销社主任;华阴县供销联社监事会主任等职务。1988年正式离休,离休时享受正团职待遇。

  孙秀国深深懂得,和平来之不易,需要倍加珍惜。在和平年代,他继续为国家和人民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无论是在工作岗位上,还是在生活中,他都始终保持着一名共产党员的本色,以身作则,低调为人,发挥着模范带头作用。

  孙秀国在工作中兢兢业业,认真负责,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对党的忠诚和对人民的热爱。他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对待同事热情友善,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在生活中,他也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如今,孙秀国是四代同堂。全家先后有三代5个人有过当兵的历史。两个儿子都当过兵。女婿也在部队曾经服役了24年。后来,他的小孙女又从解放军艺术学院毕业后参军,现在还在驻港部队服役。他经常教育家人,要听党的话,努力为党工作,积极向组织靠拢,争做对社会有用的人。他的子孙个个都有出息,思想进步,工作积极,都是共产党员,在不同的岗位上为党的事业而努力奋斗着,这是他一生中感到十分欣慰的事情。

  荣誉加身,保持党员本色

  2020年9月1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到来之际,华阴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党委书记、局长王伟军一行专程前走访慰问孙秀国等抗战时期参加革命工作的离休干部。慰问组为孙秀国送来了慰问金和慰问品,向他致以崇高的敬意和亲切的问候。当时已93岁高龄的孙秀国,身体硬朗、精神矍铄,面对组织的关怀,他眼中满是感激,由衷地感谢党组织在百忙之中来看望和慰问自己。他们与孙秀国促膝交谈,详细询问生活情况、身体状况及家庭情况。孙秀国回忆起抗战时期那段峥嵘岁月,感慨万千,他的讲述仿佛将大家带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让在场的人深刻感受到了他为抗日战争胜利立下的不朽功勋,以及为新中国建设和华阴经济社会发展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2021年“七.一”前夕,94岁高龄的孙秀国收到了中共中央颁发的《光荣在党75年》纪念章。当这枚金光闪闪的纪念章挂在他胸前时,孙秀国激动得热泪盈眶。这枚纪念章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对他这位有着75年党龄的老党员坚守信仰、忠诚于党的最好见证。孙秀国深知,这枚纪念章承载着党和人民对他的认可与尊重,也激励着他继续发挥余热,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铭记历史,共铸时代辉煌

  最近,孙秀国又收到了中共中央颁发的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章和纪念品,他更是激动万分,眼含热泪。

  80年前,历经长达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是自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首次取得的完全胜利,彻底洗雪了民族耻辱,有力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筑牢了坚实根基。值此抗战胜利80周年的重要时刻,我们理应以庄重而深刻的方式缅怀这一伟大的历史成就。

  在抗战胜利80周年到来之际,孙秀国老人勉励子孙们,要铭记历史,共铸时代辉煌。他虽然年大体弱耳背,但只要看到抗战题材的电视剧,便能全神贯注地看几集不知疲倦。说到抗战的经历,他眼睛一亮,仿佛浑身就有了劲,他说:“那个时候,我们面对敌人就是冲锋陷阵!”他说:“革命不容易啊!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啊!”当我们问他后悔当兵不?他说,“我从不后悔当过兵、打过仗、流过血,看着祖国越来越强大,感到无比自豪和值得!”

  孙秀国告诫子孙们,“要勿忘国耻!这是血海深仇啊”!他说,“抗日战争,日本人在中国烧杀抢掠,杀死4000多万同胞,其中当兵的就400多万,我们凭什么要原谅日本人呢?”他说:“我能活到今天,感谢党、感谢国家。我真心希望咱们老百姓能把生活过好,越来越富足、越来越幸福,国家越来越强大!”

  孙秀国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是热血的一生,是为国家和民族不懈努力的一生。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爱国精神,什么是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他的人生经历和精神,将永远铭刻在子孙们心中,成为激励后代勇往直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宝贵精神财富。

  (2025.5.3)

【审核人:站长】

99Ai聊天   收藏   加好友   海报   97分享
点赞(0)
打赏
标签:人生感悟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校园趣事

查看更多校园趣事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