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赏

塘午村:石碑与石头的对话

作者:张小明   发表于:
浏览:0次    字数:1412  手机原创
级别:文学童生   总稿:6篇, 月稿:6

  在丽岗镇塘午村,村口那座崭新的石碑与角落里斑驳的老石头,是最动人的风景。它们静静矗立,宛如两位跨越时空的老者,以沉默诉说着村庄两百多年的岁月故事。

  新石碑棱角分明,表面工整地镌刻着“仁义礼智信 忠孝廉耻勇”十二个大字。每当阳光洒落,碑面上的字迹仿佛被赋予生命,闪耀着温润的光泽。而百步之外的老石头,表面爬满青苔,裂痕纵横交错,它们是曾经宏伟“节孝坊”留下的残片。尽管石头上“节孝坊”三个字已模糊不清,但村里的老人路过时,总会忍不住伸手轻抚,眼中满是感慨与追忆。

  时光回溯到两百多年前,21世颜氏祖婆用一生诠释了坚韧与孝道的真谛。嫁入陈家不久便遭遇丧夫之痛,在改嫁之风盛行的年代,她毅然折断银簪,发誓守节。没有亲生子女的她,将族中两个侄子视如己出。白天,她在田间插秧割稻,汗水浸透衣衫;夜晚,借着微弱的油灯缝补衣裳、侍奉生病的公婆。这样的日子,她默默坚守了几十年。

  彼时,皇帝推崇“以孝治天下”,认为在家孝顺父母的人,在外也会忠于朝廷。颜氏祖婆的事迹传到皇宫,乾隆皇帝深受感动,亲自下旨修建节孝坊。工匠们选用整块优质大理石,在丽岗圩到尖岗圩的官道中央,建起一座四柱三门的宏伟牌坊。牌坊上,祥龙瑞凤雕刻得栩栩如生,巨龙张牙舞爪,凤凰展翅欲飞;顶部“圣旨”二字鎏金闪耀,在阳光下光芒夺目;坊身刻满二十四孝故事,人物的神情、衣褶都刻画得细致入微,引得过往路人纷纷驻足观赏。

  然而,1966年,在“破四旧立四新”的浪潮中,一声巨响过后,百年牌坊在工作队的炸药下轰然倒塌。27世陈朋章大叔与28世儿子陈承惠心疼落泪,连夜召集亲戚,用箩筐、麻绳偷偷搬运尚未炸碎的石头。这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石块,有的被藏于床底,有的埋进灶台灰堆,在动荡岁月里静静等待着重见天日的那一刻。

  在守护牌坊残石的陈家后人中,涌现出许多杰出人物。陈承惠的四个儿子陈安、陈通、陈明、陈利先后投身军旅,奔赴保家卫国的前线。家中的老人们常常倚靠着老石墙,目光越过村口,盼望着儿子们平安归来。同样身为28世的陈勇,毅然投身抗美援朝战场,在枪林弹雨中立下不朽功勋。战后,他在辽宁省宽甸县法院任职,凭借战场上锤炼出的坚毅品格,一路晋升为院长,守护着一方的公平正义。而陈朋章一家积极学习,当年成为学毛著的“全家红”,更成为全公社的标兵,事迹传遍四方。

  如今,作为29世后人的现任村长陈国用,将先辈的精神转化为建设家乡的磅礴力量。在他的带领下,塘午村焕然一新:泥泞小路变成了宽阔的水泥路,破旧老屋被整齐的楼房取代,还建起了气派的大广场与崭新的舞台。每到傍晚,广场上热闹非凡,村民们随着音乐跳起欢快的广场舞,或是围坐在舞台下,欣赏村里文艺队自编自演的节目。文学爱好者们也常聚在一起,交流创作心得,一篇篇描绘家乡新貌的文章不断涌现。塘午村的文学娱乐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走在全镇前列,成为远近闻名的文化示范村。陈国用创建的丽岗村义工队,更是活跃在帮扶孤寡、关爱儿童、整治环境的一线,让助人为乐的美德如春风般吹遍塘午村的每个角落。

  新石碑与老石头,一立一卧,一新一旧,却又如此和谐共生。老石头承载着往昔的荣耀与坚守,每一道裂痕都是岁月镌刻的痕迹;新石碑则指向未来,碑上的每一个字都在激励着后人奋进。每当微风拂过,沙沙的声响仿佛是它们跨越时空的对话——诉说着坚韧与孝道,传承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火种。这些故事,随着风声飘向远方,融入每个塘午人的血脉,续写着这片土地崭新的辉煌篇章。

【审核人:雨祺】

99Ai聊天   收藏   加好友   海报   23分享
点赞(0)
打赏
标签: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文欣赏

查看更多美文欣赏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