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园者,竹园也。它位于美丽古城扬州的东关街北侧。据有关资料显示,个园建成于清嘉庆年间,为两淮盐业总管黄至筠的家宅园林,彰显江南私家园林特色,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以及苏州拙政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个园之名,别出心裁。黄至筠的别号就叫“个园”。古籍《史记正义》云:“竹曰个,木曰枚”。个字的繁体“箇”,便是竹,“个”字看上去也如竹叶一般。清诗人袁枚有“月映竹成千个字,霜高梅孕一身花”的诗句。因此,竹园名个园便名副其实了。
个园占地2.3公顷,除了种竹,还有住宅建筑及叠石假山,各居三分之一。我最感兴趣的无疑是翠竹林了。 那天,正值炎夏时节,我与几个文化老友,特意赴扬州游个园。由北大门进入,竹叶遮天蔽日,顿觉凉意袭人,仿佛置身于海底龙殿。幽径两旁,万竿修竹,如绿衣军士布阵,万马千军,“丝竹”和鸣,气势庄严雄伟,令人油然而生敬畏感。这实在是人对生态自然美的一种敬畏。我细细欣赏享受,仿佛是在品读扬州八怪的集体创作。真乃“一枝一叶总关情”啊!据说,我国自然分布的竹,有500余种,个园就有60余种,大都是后来人种的。我无法对园中的竹一一点出类别,有两种竹,经导游点明,便更是赏心悦目。一种叫金镶玉或玉镶金竹,在园中数量最多,置身其中仿若置身于金玉宫中,富甲天下。只见有的竹竿呈金黄色,竹节间套有碧玉般的条纹;也有的正好相反,竹竿呈碧绿色,而竹节间套金黄色条纹。这种竹便是金镶玉,或是玉镶金了。还有一种竹,叫斑竹,黄绿色的竹竿上呈现出紫色的斑点,宛如珠泪斑斑。我当即吟咏伟人毛泽东的诗句:“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这里记录着一个关于斑竹的动人传说。据说,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明君尧帝,有两个美丽的女儿,一个叫娥皇,一个叫女英。姐妹俩同时嫁给后来继承帝位的第二位明君舜帝为妃,恩爱情深。舜帝驾崩后,姐妹俩为失去爱夫而昼夜啼哭,泪泣成血,一滴滴洒到竹子上,从此长出来的竹子都长满了斑点。人们便叫这种竹做斑竹。后来,娥皇女英的泪干了,就投入湘江自尽了,做了湘水女神。因此人们又把斑竹称做湘妃竹。如今,我站在传奇色彩浓郁的斑竹面前,觉得忠贞的爱情,其力量是何等之伟大和神圣啊!我向斑竹默默致敬!
身在画中,步履轻轻。观赏完竹林部分,我们又去浏览园中住宅建筑及叠石假山。亭台楼阁,奇花异石,尽显江南人文景观特色。因为我们的兴趣放在青竹上,对其他景物便是走马观花了。只记得在参观建筑物“汉学堂”时,有一副郑板桥撰的楹联,过目难忘。今特录之:“咬定几句有用书可忘饮食;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古人爱读书爱养竹之真情实感,跃然笔底。
中国人之爱竹,不仅因为竹有姿态清雅、色若碧玉般的美,它的清幽雅致装点了祖国的河山和村舍;更因为竹象征了一种高贵的精神品格——正直虚心,高风亮节。正如唐诗人张九龄的咏竹诗云:“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中华民族,像竹一样,具有高尚气节,虚怀若谷,坚韧正直。我想,这便是人的心灵美与自然美的和谐统一吧!个园彰显的,不正是这种和谐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