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赏

乡村百岁寿星

作者:阿智   发表于:
浏览:65次    字数:4976  电脑原创
级别:文学童生   总稿:15篇, 月稿:15

  古人云,人生七十古来稀。更何况是百岁寿星!这是世间人瑞!经过百年风风雨雨,仍然傲然挺立人间,这是生命的奇迹。临高是块出人瑞的地方,两百多年前就留下记录,这就是公元1807年在临高县三省村竖立的寿门坊。该村两位百岁寿星夫妇彭京贤和妻子吴氏,不仅长寿,而且品德高尚,丈夫一边教书育人,一边协助妻子务农,妻子顺从丈夫,勤奋耕作,相夫教子。夫妻恩恩爱爱,勤勤勉勉,行善积德。同时,夫妻教子有方,儿子在当地从政,廉政为民,与人为善,一家人在当地有口皆碑。丈夫活到100岁,妻子活到102岁,夫妻德行和一家子的善行惊动当地官府,当朝的嘉庆皇帝闻之,龙颜大悦,亲笔题写“齿德兼隆”四个大字,凿刻于寿门坊之上,立于三省村前,一时惊动四方。

  除了彭氏夫妇外,尚有多少人瑞生活于临高这块土地之上,我们不得而知,但徜徉于这块土地,村口榕树下常见耄耋老人摇着蒲葵扇抱着曾孙重孙与人乘凉交谈,村道上常见寿星在缓缓遛跶,晒谷场上,常见耄耋老人一边逗孙子一边晒谷子,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从事新闻工作,是海南日报特约记者。九六年,海南日报开辟了一个“琼岛百岁寿星”栏目,因此,我与临高这块土地上的百岁寿星有了零距离接触。当时,尚未见到百岁寿星的有关统计,我只能凭借着新闻敏感,东找找西问问,随随便便就“挖”出了10名临高百岁寿星,交了差。至今,我还记得在波莲镇古柳村采访101岁的百岁寿星居仁婆的情景。

  那是一个艳阳高照、赤日炎炎的夏日,我们在村干部的引导下,来到居仁婆的家。居仁婆并不是老人的名字,因为老人的娘家在县内上百里外的居仁村,按临高话称呼习惯,村里人就称她为居仁婆。老人正和她的几个曾孙在自家院子里晒稻谷。淘气的曾孙正搂着曾祖母一个劲的亲,老人乐得“呵呵”直笑。老人身材瘦小,但身板硬朗,精神饱满,耳不背,眼不花,思维清晰,话语清楚,看到那样子,实在是难于让人相信她是位百岁寿星。村委刘书记说,老人的家是村里有名的和谐美满家庭,老人现有两个儿子,10个孙子,11个曾孙,大儿子原为镇税务所所长,已退休多年,小儿子曾当过多年的生产队长,颇受村里人敬重。居仁婆一生命运多舛,人生道路坎坷,当我们问起往事,老人就直落泪。坎坷的生活经历,造就了老人刚毅坚强又勤劳俭朴的性格。至今,虽已百岁高龄,老人仍闲不住,一天到晚,或是帮儿孙喂猪晒谷,或是帮忙带曾孙,或是扫扫院子,停不下手。儿孙们时常劝她别累坏了身子,她却乐呵呵地说,动动手心里踏实,手脚闲了反而感到闷得慌。小儿子说,母亲跟他生活多年,对吃的从未有过份要求,从未开口让子孙们给她买什么可口食物,有啥吃啥,一日三餐六碗饭。由于勤劳俭朴胃口好,老人一生很少生病,现在仍行走自如。最让人称道的是老人那随和的性格,她从未与左邻右舍发生口角,在家里,与一家人和睦相处,婆媳间从未吵过嘴。在她的教育和影响下,一家老小为人诚实,颇受村里人赞誉。晚辈们敬重老人,老人更疼爱晚辈,子孙们买来各类点心孝敬她,她总是要与年幼的曾孙们一起分享。小淘气们给她的回报是,一日三餐总忘不了请曾祖母与他们一同吃饭。采访过程中,几个淘气小曾孙始终形影不离地缠着老人嬉闹,老人也乐意地亲亲这个,亲亲那个。看到这情景,我们赶紧按下快门,拍下了一张祖孙同乐的照片。

  时光进入二十一世纪,宣传海南良好生态环境、宣传海南长寿岛的热潮日益高涨。2017年,我早已来到县文体局工作。当时,局里决定编一本《临高百岁寿星》,接过任务,我们几人很快进入工作状态。

  采访百岁寿星是工作的第一步。根据从有关部门得到的信息,百岁寿星分布于全县各地,绝大多数生活在各个村庄里。我们迈开双脚,一个村庄一个村庄地跑,一个寿星一个寿星的零距离接触,与其促膝长谈,深入到他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触摸他们的心灵深处。采访过程是辛苦的,但是,我们更多的是感受到其中的乐趣。至今还记得采访百岁老顽童的趣事。

  百岁老顽童是皇桐镇礼义村的人们对108岁老人王爱花的“雅称”。一个初冬的中午,细雨停歇,天气放晴,温暖的阳光普照大地,给人丝丝暖意。我们到访时,邻居说老人刚出去了一会儿,说要遛跶一下,老人的儿子到村里把老母亲找了回来。老人小个子,气色尚好,白发飘飘,精神饱满,除了满脸皱纹,很难将其看作是位年逾百岁的耄耋老人。她戴着一付老花镜,拄着一根竹子做的拐杖,腰板硬朗,迈着平稳小步,一步步走回来,颇有别样风釆。摄影师黎老师见状,赶忙在她前面不远处扎下马步,准备拍照。老人摆摆手说:“这么老,这么丑,照什么照!”话语幽默,还摆着滑稽的手势,惹得大家都笑了。走到跟前,她问我们:“年轻时,人家都夸我漂亮,现在是那满是皱纹的脸漂亮还是那无牙的瘪嘴漂亮?”说罢,用手捏了捏满是皱纹的脸,又张了张无牙的嘴巴,滑稽的动作惹得大家又笑了。待老人在树下坐好,我们跟她聊起来,老人说话特幽默,一开口,总是很开心的样子。一群大剦鸡围在旁边觅食,一只只毛色闪光发亮,煞是漂亮。我们指着大剦鸡问老人爱不爱吃鸡肉,她说,过去年轻时,满口钢牙,说到鸡肉都馋死了,却没得吃,现在是一群群的大肥鸡,想吃也吃不动。说着,还做出馋嘴的样子,惹得大家又笑了。我们和她说着话,一会儿,她听得明白,一会儿呆呆的,不知所措。“是接触不良!”旁边的儿子笑着说。儿子告诉我们,前年,老人生了一场大病,在医院抢救了七天,最后,医生无奈地说,老人年过百岁,气息奄奄,已经不行了,回家准备后事吧。返回家中,家人看到老人一息尚存,就细心照料。不曾想,十几天后,奇迹发生,老人缓缓地活过来了。活过来后,行动自如,讲话还是那么幽默好笑,只是性情大变,过去平和的好脾气变成了动辄骂人,一点小事,稍不合心意就唠唠叨叨地骂个没完没了,家人都拿她没办法,只能让她骂个够。“到底是弄错了哪根筋,谁也不知道!”儿子笑了笑说。

  如果说,百岁寿星是生命的奇迹,那么,百岁寿星夫妇就是生命奇迹中一抹更亮丽的风景。全县共有3对百岁寿星夫妇,他们夫唱妇随,在人生征途上携手共进,共同抗击风浪,共同分享幸福,让人羡慕至极。103岁的王照祥和101岁的苏爱珍夫妇生活在博厚镇新安村。这是个濒临大海的小村庄,村前是马袅湾,村后是绿意盎然的山坡,村里人种养为主,辅以捉鱼捞虾摸螺。上午时分我们到访,苏爱珍老人正在扫院子,王照祥老人在院子里走动。夫妇俩满脸皱纹,气色还好,头发浓密,黑白相间。两人腰板直,走路平稳,眼睛明亮,妻子听力稍为差一点,丈夫听力一点不差,夫妻俩讲起话来底气很足,声音宏亮,说到高兴处,丈夫微微翘起嘴角笑不出声,妻子则哈哈大笑爽朗出声。说话间,你拍拍我,我拍拍你,十分亲妮融洽。夫妻俩生了5个儿子,儿子们现已各立门户,生子生孙,五代人好几十口,热热闹闹,子孙满堂。老夫妻俩独自生活,住在祖屋里,生活自理,5个儿子轮流着给老父母亲买米买菜,从未因瞻养老人而发生争执,过年过节,全家几十人聚集一堂,其乐融融。说到这些,老夫妇显得很自豪,这是老夫妇俩言传身教的结果,一家老小村里村外颇有口碑。妻子告诉我们,他们胃口好,啥都随便吃,最爱吃鱼,丈夫一天三顿就着鱼虾喝酒,还抽烟。这些年,夫妻俩除了脚疼腰疼,没什么大病。丈夫抚摸着渔网深情地说,也许是大海把他们养育成了百岁老人吧,说着,又笑了起来。

  在临城镇文潭村百岁寿星王利兴倪海玲夫妇家里,102岁的丈夫王利兴近日身体不适坐在家里,驼背妻子刚拄着拐杖从村里回来。当我们要给夫妻俩拍照时,妻子赶忙喊住,从里屋打水出来,用毛巾给丈夫擦脸,丈夫用手推了推,她却认真地说,要照像,怎能不擦脸呢?说着,就认真地擦起来。丈夫告诉我们,前两次,从海口和三亚来的领导给他们拍照时,妻子也是先打水给他洗脸。“这老太婆从年轻到现在,都是那么在意容貌,臭美!”丈夫笑着说。妻子却一本正经地说:“老了,也不能不讲卫生呀,要不,人家会笑话我们,会丢子孙们的脸!”说着,就笑了。

  在波莲镇道显村,100岁的百岁老人刘文宽听说我们要给他们百岁寿星夫妇照相,赶紧让儿子进里屋把在里面卧床休息的百岁老母亲扶出来,又唤媳妇拿来湿毛巾给婆婆擦脸,说这样才显得有精神。刘文宽多年来一直从事民俗斋事活动,主笔抄写,有趣的是,他年已百岁,仍然天天伏案写字,而且还不戴眼镜。他身体很好,只是妻子精神有些欠佳,但在子孙的精心照料下,夫妇俩快乐地安享晚年。

  一年的时间里,我们采访了211名百岁老人。许多人问我们,那些老人为什么能活成百岁寿星呢?他们有什么秘诀呢?这是个耐人寻味的有趣问题,不是一句两句话能说得明白的。那些百岁寿星中,有家庭条件比较殷实子孙照料周到的,也有生活条件比较差艰难度日的,有一天到晚开心快乐的,也有急性子爱发脾气的,各种各样,不一而足。不过,总的来说,也是有迹可寻的,这就是,百岁寿星都有良好的心态,开阔的心胸,不怨天尤人,能看淡得失,与人为善,邻里交好,富有人缘。老人们彬彬有礼,见我们客人到来,请坐、请喝水、要煮饭给客人吃等礼节一样不少。好山好水养育寿星又是其中重要一环。临高一个小地方,能养育出二百余名百岁老人,依托的是临高这块地方自古留下的濒临北部湾、土地平坦肥沃、水源便利的“鱼米之乡”的宜居地,尤其是农村良好的生态环境,更是百岁寿星们最佳的栖息地,全县的百岁寿星绝大多数是乡下人。

  皇桐镇的密仓村是个不到30户人家的小村庄,周边是肥沃的红土坡地,在丰沛雨水的浇灌下,到处是茂盛的绿色植物。一片片庄稼地里,生长着香甜可口的蕃薯、毛薯、大薯和香蕉、菠萝以及各种各样的瓜果蔬菜。村里到处生长着木瓜、龙眼、荔枝、菠萝蜜和杨桃等各种各样的果树,瓜果四季飘香。村前山埇田里,溪水缓缓流淌,小溪两边,一垄垄稻田稻谷金黄。好水好地是居家生活的宜居之地,也是养育寿星的好地方。这么个小村庄,历来是长寿村庄,如今生活着三女一男4位百岁寿星。庞玉莲老人102岁了,媳妇带我们走进院子时,老人正坐在床上闭目养神,三个曾孙绕着老人玩耍。见我们到来,老人起身走到院子迎接客人。老人背微驼,腿脚尚好,走路平稳,眼睛尚好,耳不背,与我们交谈,思维清晰,条理清楚,话语间,时不时开怀大笑,是位健康快乐的老寿星。老人丈夫也是长寿之人,前些年去世时,也年近百岁。

  105岁的吴桂丽老人住在村南面,生养2男4女,四代同堂,老人住在小儿子家。我们到访时,子子孙孙,一大院子的人一起迎接我们。我们夸奖说好大一家子,儿媳妇说,许多子孙到外边去了,奶奶生日时,子子孙孙聚集一起,院子都坐不下,这才叫热闹呢。老人近日因天气变化偶得感冒,正坐家中床上。见客人到来,从屋里慢慢走出,孙子见状,马上拿一件外套让奶奶披上,奶奶直摆手说没关系,才作罢。老人一见面就忙着给我们请坐,让子孙们给我们倒开水喝。小儿媳妇说,老人性格温和,待人和气,在家很少责骂子孙,在外不与左邻右舍红脸。老人讲卫生爱清洁,经常屋里屋外打扫,天天洗澡,勤换衣服,不挑食,不暴食,早睡早起。“是个最容易侍候的老人!”小儿媳妇说。

  我们在村里釆访第三位寿星是107岁的吴玉黄老人。我们到访时,老人正在石盆子里捣砸一些草药,说是肚子不舒服,捣碎草药挤出些汁冲水喝下就会好了。她说,孩子们要带她到医院打针,她见孩子们正忙农活,不肯去,就自己动手到村边摘些草药吃。她说,自己能走能吃能睡,能自已做的事就自己做,别给孩子们添麻烦,爱子之情,溢于言表。

  我们要在村里采访的第四个百岁寿星是时年107岁的陈定三。小儿子说老父近日身子稍有不适,到县城的大哥家去了。他说,父亲身体一直还好,近日稍有不适,到县城打打针吃吃药痊愈了就回来,他平时很少去县城,喜欢在乡下住,觉得舒适。

  其实,临高各地,长寿村庄还多着呢,只是限于篇幅,不一一表述而已。

  成为寿星是人们的美好梦想,如何才能长寿是当今的一个热门话题。时下,各种各样的长寿、养生高论甚嚣尘上,有人说,生命在于运动,要经常锻炼身体;有人说,生命在于静养,要注意多静少动……各种学说,异彩纷呈,各抒己见,争执不已,莫衷一是。乡村百岁寿星们可不懂那么多养生、长寿之道,他们就知道享受这片宜居土地给他们带来的恩惠,就知道一年四季不息劳作,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该做就做,该吃就吃,该歇就歇,随心所欲,顺势而为,随随便便过日子,开开心心度年华,不知不觉间,就活成了个百岁寿星。我想,这或许是那两百多位百岁寿星给我们的启示吧。

  2024.03.21

【审核人:雨祺】

99Ai聊天   收藏   加好友   海报   55分享
点赞(0)
打赏
标签: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文欣赏

查看更多美文欣赏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