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每天刷手机,想写点啥的时候,脑子跟被掏空了似的,估计好多人都这样——毕竟现在大家都习惯碎片化阅读了。刷短视频五分钟一晃而过,打开公众号文章看两行就想划走,正经读完一本书,反倒成了奢侈的事。
我爸总唠叨我不看书,跟他比起来,我确实差远了。我们家地下室的书柜里,塞满了他读过的旧书。那些书边角都磨得起了毛边,翻开还带着一股淡淡的霉味。英语课本里夹着他手抄的笔记,日语教材上密密麻麻标注着发音,最夸张的是那本俄语书,书页间居然夹着几张手写的单词卡。老爷子常说,当年为了学外语,下了班在路灯下边啃馒头边背单词。从金庸武侠到黑格尔的哲学,他都能聊得头头是道,那些书里的故事和道理,都化成了他随口就能说出来的人生经验。
其实我自己书也不少,以前没手机的时候,一无聊就翻书看。记得中考前数学题总做不出来,心烦得很,就随手翻钱钟书的《围城》解闷,结果一口气读完了。那时候不懂,只觉得方鸿渐的故事好玩,现在人过而立,才发现自己在职场、圈子里兜兜转转,可不就跟书里写的一样?还有《资治通鉴》,砖头厚的大部头,闲着没事也翻过好几遍,虽然不能全懂,但每次看古人争权夺利、兴衰成败,都觉得现在遇到的事儿好像也没那么难了。
现在好多有钱人家里,书房摆得跟图书馆似的,整面墙的书柜看着气派极了。但仔细一瞧,好多书连塑封都没拆,烫金的书脊崭新得能反光。马云不是说过嘛,老板办公室放一堆书,大概率是给访客看的。这就跟夏天大街上的漂亮姑娘似的,穿着限量款的裙子,踩着十厘米的高跟鞋,打扮得花枝招展。你问她累不累?肯定累,但谁不想在出门的时候被人多看两眼,被夸一句“真好看”。说到底,现在就是个看脸的时代,房子、车子、穿着打扮,都成了展示自己的名片。
说回读书,好书肯定得读,但啥算好书?封面好看的不一定内容好,就像有些网红书,包装得花里胡哨,翻开全是心灵鸡汤。但真正的好书,连装帧都透着讲究。你看路边摊的盗版书,错别字一堆,缺页少字,油墨味还刺鼻;但正儿八经的精装书,用的是厚实的纸张,排版疏朗,有的还带藏书票、作者签名。我有本珍藏的《红楼梦》,线装本,翻页的时候能摸到宣纸的纹理,就这手感都让人爱不释手。
人也一样,都说“相由心生”,光长得好看不算本事。就像我楼下早餐店的老板娘,看着普普通通,但每次去买包子,她都笑眯眯地多塞个茶叶蛋,还会唠两句家常。相处下来才发现,这种让人舒服的气质,比空有一张漂亮脸蛋更吸引人。现在好多人找对象,第一眼先看照片,可过日子不是看照片,得看这个人骨子里的品性。
所以说,书得翻开读,才知道好不好,人也得慢慢品才看得出韵味,急不得!就像老茶得用沸水慢慢泡,才能品出回甘;好酒得窖藏多年,才会越陈越香。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或许我们都该放慢脚步,别让精美的包装迷了眼,真正去发现那些藏在深处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