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散文

绽放在石缝里的花朵

作者:陆宗合   发表于:
浏览:0次    字数:2965  手机原创
级别:文学童生   总稿:5篇, 月稿:0

  在东山乡供水工程高位水池的米蓝山上,由于地质和气候的原因,山间贫瘠土薄,没有漫山芳花,也没有大树幽林,可有一种独特的小树在牵引着人们的眼球,它枝弯叶嫩,长势独有风情,随处可见。那紫绿相衬的叶色,柔软又光滑,惹人喜爱。在面朝红水河的山间,有一条又弯又陡的小路通往山顶。我缘于好奇,移步顺路而上,绝顶之时已是吐气吁吁,汗流浃背。站在山巅,微风吹来,拂面吻身,自有几分惬意。放眼四周,景色斑斓,彰显山间诗情画意。

  纵观前方山头,惊有居高吻云霞、一览万山低之感。那万千耸峰峻岭,纵横交错,重重叠叠呈现眼前,美不胜收。

  俯瞰山下,那水碧如绸、洋洋洒洒的红水河,浸山衔云,流过山陬,山水之间,形影交融,风情独具,不失为一处观光赏景的旅游胜境。

  移目脚畔,一块半个平米大小的石头,竖在我的身旁,它是山顶之巅。石不算高,恰似一张独椅,正适坐用,石面显示几分光滑,无疑是游人坐磨出来的。同行的文友们,争相坐在石头上拍照留影,张张笑脸乐似身处仙境一般,声声赞语,频频传出,不绝于耳。我站在石头的一边,转身欣赏周围星星点点的小花小草。一丛我不知名的、与坐石齐高的山花凝固了我的视线。它生长在石缝中,属树科花类,但枝不太高,叶不太茂,可它坚韧顽强,傲立山巅,枝枝挂有花蕾,朵朵倾情绽放,色彩斑斓,鲜艳夺目。那红色的花姿尽显它顶骄阳、熬酷暑、抗天旱的特性。我目不转睛地欣赏着,心感钦佩地称赞着,手指轻轻地抚摸着,鼻孔也闻到了清香,自然忍不住将它的娇容拍摄入镜,并题了一首小诗:

  山巅石缝敢伸根,品性坚强散异芬。

  久旱何曾伤艳丽,娇花朵朵引游人。

  此时,我悟出了东山乡为何快速巨变,悟出了东山乡人民为何战天斗地、建设家园、铲除穷根、脱贫致富的精神,也想起了我曾经的东山游与今天的东山行所看到的不同景色,真是翻天覆地、今昔两重天的奇变啊!这就是东山人民志似顽强的山花,初衷不改,凝心聚力,尝苦品辛,笑对穷山僻壤,倾情创造出来的伟绩丰功,使幸福之花在高山上绽放,在深垌里耀彩。想到此,我当年游过东山看到的山村原貌、旧路影形仿佛呈现眼前……

  2000年10月的一个星期天,由于好奇好游的个性,我与一同事约游东山。行程前,我想,从地球的角度来说,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旭日东升时,是东方“近水楼台先得月”。而东山是地处巴马的东面,晨旭的到来必先沐浴阳光的照耀、享受阳光的温暖,山间垌场定有瑶草芳花、奇观异景。于是,两人不约而同,自驾摩托车前往,意欲边观景边前行,一睹东山岭形峰貌、深山幽谷。当行至江团从国道进入东山路段,惊见路面狭窄,尘土飞扬时,心境自然凉了几分。行驶一段平路后,拐上了既弯又陡的“之”字形上坡路,每逢来往车辆,总是避让困难,尘土飞扬,心惊胆战。过了此山坳,还是一路曲折,路线上下弯转不定,时过山坳山陬,时绕青峦峭壁,观望路的两旁,不时是悬崖绝壁,不时是幽谷深垌,躬身俯瞰垌底犹如万丈深渊,险象惊心动魄,不敢久视。路面砂土参差,凹凸不平,每遇道班新护路段,新铺的卵石尚未压紧,浮石路面险象频出,车头摇摆不定,手酸筋麻。可由于好奇之心在推动,始终静定前行。每到村屯旁边,都必停车看一看村容寨貌、道路农宅。一路所见,东山已有了相当程度的变化,部分村寨开通简易公路已展现眼前,民房改建也景象喜人,石墙瓦房随处可见,木架茅庐已少见稀闻,水柜欲似星落棋布,建在房前屋后或山边地头,但这只是张口等雨的蓄水池,每逢大旱年份还是难解供不应求的饮水之患。

  一路颠簸,一路风尘,一路观光,一路收获。初上东山自感不虚一行,日记本上我留下了一首《初游东山》的五言绝句拙诗:初上东山路,心惊险象稠。多弯尤窄陡,寨里景牵眸。这就是我初游东山的印记。

  20多年后,有幸参加县文联组织的以“走乡村、看变化、促发展”为主题的文艺创作采风团重上东山。在乘坐的车上,我特意选择靠窗的位子,眼睛不停地向着窗外东张西望,左看右瞄,所见所感,令我惊叹、羡慕与感动。路线还是基本沿着旧道延伸,与原来的路线没有多少更改,但路的等级提高了,当年的通乡四级砂路已改成三级水泥硬化路,坡度变缓了,路面拓宽了,那曾经颠簸不定、尘土飞扬的险象已不复出现,坐在车上深感舒适与安全。通村公路已全面硬化,并已形成路网,进寨连户,四通八达。当地村民世代赖以往来的羊肠山蹊已隐形匿迹,不见踪影。笛鸣深山里,车进农家门已是普遍现象,不足稀罕了。移目野景,村前寨后奇峰高耸,秀岭重叠,花草芬芳,蜂蝶迷恋……伴随路网的畅通,村民的住房已尽展焕然一新,村屯楼房林立,道路宽敞清洁,处处是脱贫致富、景观独特的喜人画面。供水设施,更是一改越千年。条条引水管道,翻山越岭,进村入户,龙头吐玉液,户户饮甘泉,是千家万户乐享的良策实惠。张口等雨的蓄水池大多已告别了人饮的历史,有的闲置,有的只当蓄水浇地来使用。

  当脚踏实地,眼看村落,每到一处,每观一景,皆是触目称心,欣赏流连。生态保护,环境卫生,乡村文明尽是一片今非昔比的新天地、新景色。继承传统,创新创优,同样成果丰硕,名声远播。

  文钱村有射弩的传统,文钱人牢记祖训,世代相传,而且不断创新和发展,精益求精,人才辈出,成为技艺精湛、誉传遐迩的射弩文化。在战火纷飞年代,射弩曾成为战场抗敌歼敌的利剑,红军东山瑶族独立营就利用射弩战术阻击顽敌,屡屡取胜,战功卓著,可赞可点,为保卫和巩固西山红色革命根据地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和平年代,射弩又成为体育比赛项目,在参加全国、全区少数民族运动会上,文钱的射弩项目喜讯频传,累计获得111枚金牌、45枚银牌和59枚铜牌的好成绩,令人敬佩和恭贺。

  巴优瑶寨是从几个原先居住在不适合人类生存环境的垌场里整体搬迁出来安置的新村。开始搬迁时,只建有大小不一的石墙瓦顶住房,脱贫攻坚开展后,经过党委和政府扶贫优惠政策的扶持、有关部门的重点帮扶打造、巴优人民持之以恒的艰苦奋斗,打工楼、硬化道路、篮球场、候车亭、停车场、舞台、休闲凉亭、农家乐民宿等等相继出现,而且造型优雅独特,引人入胜。绿化亮化美化齐头并进。现在走进巴优,已是楼竖成排,室装优雅,绿树成荫,环境怡人,休闲娱乐场所应有尽有的新时代村落,娇容美貌异姿突显。一个拥有68户316人的新瑶寨,户户安居乐业,人人生活幸福美满,笑颜灿烂。

  自然生态更是独树一旗,别有情韵。在巴优的前方,一片100多亩的香樟树争刚斗劲,茂密成长,驻足遥望,一派翠绿,色彩鲜艳。步入林间,枝叶交织,遮阳送爽。雅境招游客,青枝荡鸟声。沿路慢步欣赏,惊叹树高参天,盛赞幽境迷人,风清惬意,欲返情牵,是当前东山乡着力打造的“森林氧吧”旅游点的主阵地。景引人心动,韵激手笔扬。我歇在浓荫下的石梯上,静坐遐思,一首《赞叹巴优香樟林》的七律即慢慢在便笺上琢句:

  步入山间兴溢胸,迷人树下趣无穷。

  林深处处传莺语,气爽年年留客踪。

  翠色牵眸惊叶茂,清风拂面赞荫浓。

  身临胜境钦情涌,僻地瑶乡景万重。

  是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造就了巴优村容与生态的奇观异景,开通了巴优村民的财路富路,赢得了巴优的盛誉美名。因此,巴优被评为自治区的绿色村屯和卫生村,是当之无愧的。

  巴优的巨变,即是东山乡巨变的缩影。东山的新形象就像绽放在石缝里的花朵,姿引远客,香飘山外……

【审核人:雨祺】

99Ai聊天   收藏   加好友   海报   41分享
点赞(0)
打赏
标签: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田园散文

查看更多田园散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