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身边参加马拉松跑的朋友人数越来越多,隔三差五,信息不胫传来,有朋友去某个城市参赛,或者事后从朋友圈获悉,他们千里迢迢,长途跋涉,专程去某个城市,只为去奋力奔跑属于自己的那一棒。
按照常规思维,马拉松需要跑几十公里,在规定的时间跑完全程,全然不敢想象,更无敢触碰,简直就是一座不可逾越的大山,潜意识中,那是乘车才能完成的距离,或者专属运动员的赛道,一般人根本不具备那个潜质,身体机能跟不上,简直就是一个庞然大物,无法落脚奔跑。长期以来,被这种思维一直困扰着,不敢向前迈出一步,在原地踏步,人为设置精神牢笼,观望徘徊,企图用其它方式转移注意力。
曾经有段时间,这种思维趋于极端,听到有朋友参加马拉松跑,习惯性认为,他们竟是闲来无事,打发时光。当下交通便捷,乘车1小时就能跨省市,儿时那个交通受阻时代早已过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都市之中,没有车辆到达不了的角落,何必好端端自讨苦吃,折腾自己呢,根本体会不到一个奔跑者的心灵快乐,迟迟走不出这种思维桎梏。以至于求学期间,也一直摆脱不了这种思维的束缚,课外跑步锻炼,也存有心灵阴影,不敢加快步伐,找各种理由搪塞着,任凭性格使然。殊不知,迟缓、拖沓、懒散的习惯就这样悄无声息生根发芽,不断蔓延扩散,而真正改变这种思维认知理念,源于参军入伍。
众所周知,军旅生活紧张有序,生动活泼,每天时间安排很满,训练成为例行性功课,雷打不动。不论刮风下雨,还是冰雪地冻,四季如初。正是这样的环境淬火磨练,思维发生了极速转变。渐渐地,从排斥训练到热爱训练,对跑步也产生浓浓兴趣,以至于后来情有独钟。坚持每日奋力跑步,少则几公里,多则几十公里,跑步的路程也在逐渐加长,不再是跑步几百米就停滞,而是经常加码使劲奔跑。凡是周内不进行一次至两次深度长跑,反倒感觉身心疲惫,提不起精气神。汗流浃背,浑身冒气越发成了常态。
虽时过境迁,但军旅留下的印记深深刻在心底,挥之不去,一直坚持恪守着,一旦有空,就会选择跑步,用脚步去丈量脚下的土地,再没有被公里数吓怕,倒是越发喜欢跑步带给的那份神清气爽感。那一刻,沉浸在一片快乐中,内心澄澈无比,屏蔽了与外界的一切联系,完全忘记生活的烦恼苦闷,尽情享受着运动焕发的活力。
一场马拉松,就是一次挑战自我,突破自我的过程。酣畅淋漓,身心通透,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