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摘抄

铭心的记忆

作者:梦影轻舞   发表于:
浏览:23次    字数:2254  电脑原创
级别:文学童生   总稿:5篇, 月稿:5

  那一年,我们大队所有飞行员都飞完了米格17—nΦ的训练大纲,只剩下了夜间空靶这一个科目。

  米格17—nΦ是当年苏式截击机的第一代全雷达全天候截击机,由于当时的射击雷达使用的电子管元件体积庞大,米格—17在拆去了机头的“37航炮”之后,才把一部射击雷达装入机头中。由于探测雷达罩突出于机头,当时在飞行部队中把这种飞机俗称“大鼻子”。

  当年我军装备这种米格17—nΦ截击机之后,台湾曾经在夜间横行大陆的侦察机P2V就不敢来了。

  虽说当年这米格17—nΦ截击机的夜间空靶只是一个训练科目,却都说是一个脱胎换骨一般艰难的科目。虽然没有直接的实战意义,却是驾驶技术提升的一道难以跨越的门槛。

  我在初二时进入滑翔学校训练,原本对于飞行也没有什么兴趣,就是当年在报纸上报道的那一场空战对抗,却让我对于歼击机产生了兴趣。也真没有想到,十年之后,我的空靶带飞教员竟是谷副师长——当年我在报纸上看到的那个与四架鬼怪式死缠烂打的带队长机。

  人生的机缘有时非常神秘莫测。

  说起当年那个空靶训练,我记得米格17—nΦ夜间空靶的训练好像是分为三个阶段:

  首先是,昼间教练机带飞两架次,每架次发射20发航弹,只要击中一发就可以进入下个阶段。教练机没有射击雷达,是属于目视攻击(目视攻击的训练标准是打20发航弹,击中1发为及格,击中2发为良好,击中3发以上为优秀),也就是体验一下航炮的射击特点,为夜间的雷达射击做铺垫,而且也并不记入年度训练成绩。

  其次是昼间使用米格17—nΦ进行两次机载雷达射击,每次备弹20发,击中2发为及格,击中4发为良好,击中6发为优秀。这两次训练算是为夜间打靶作准备,也不正式统计成绩。

  最后是在夜间使用米格17—nΦ进行5次空靶射击,每次备弹20发,击中2发为及格,击中4发为良好,击中6发以上为优秀。我们整个大队至少要有12个飞行员以上的成绩在及格以上,才算完成本大队年度训练任务。

  在进入夜间空靶训练前,我们进行了充分的理论学习。从教科书以及空靶射击经验汇编上,大家一致的看法是:对盘旋中的靶标射击,距离越近命中率越高,在射击距离不得近于200米的安全规定前提之下,大家认为200米—300米应为最佳射击距离。

  我决定就打200——300米。

  没有想到,我们的空靶射击训练在昼间开飞就不顺利,三架教练机一开车就趴窝了两架。只有谷副师长带飞我的这架教练机正常起飞了。

  当时我心里就开始打鼓了,只是暗暗祈盼我这两架次40发炮弹能击中一发,否则还要增加带飞。

  还真是怕什么来什么,我前两架次居然一发未中,只好再飞第三架次。我注意到了大家焦虑的眼神,那个场景,到今天想起来都觉得脸面发烧,非常尴尬。

  从教练机上下来后,我记得谷副师长眉头紧锁,思索着对我说:“按照你这个射击动作来看,不应该不上靶呀,怎么也应该有个七八发才对,问题在哪里呢?”

  好在第三架次终于击中了一发,算是可以进入昼间那两次单飞练习了。

  昼间单飞那两次使用机载雷达的空靶射击,我仍然是打200——300米,有一架次命中了3发,一架次命中了4发。虽然勉强过关,却也仍然没有摸到机载雷达射击的门道。

  使用教练机进行空靶射击是目视判断打靶,使用米格17—nΦ进行夜间空靶射击,在设计上是可以“盲打”,就是在看不见目标的情况下,使用瞄准具的中心光点,对准机载雷达的“人工映像的中心光圈(一支铅笔横断面的直径)射击,即可击中。但是,因为空靶是一个直径0.8米,长度只有10米的靶标,比实际目标小很多,所以在空靶实弹射击中,必须综合沿用射击雷达,结合目视射击的方法目视精确瞄准才行。夜间使用机载雷达的优点是射击距离呈现非常准确,至少省去了距离判断的精力。

  终于正式进入夜间空靶射击训练了。记得我在打第一架次准备登机时,正在旁边一架教练机旁准备登机的谷副师长匆匆走过来对我说:“根据你的射击动作特点,打300米至400米比较好,而且一定要带杆击发。”

  原来谷副师长还一直琢磨着我的空靶射击动作调整呢?

  不是都说越近越好吗?我不明白为什么要打远不打近?正在这时,训练参谋来告知拖靶机已经登机了,催促我赶紧登机。当时也没时间再问再想,也就姑且依计而行了。

  “距离打300—400米,带杆击发。”我依计而行,没想到,奇迹居然出现了,我这第一次夜间空靶射击就居然命中了15发。

  指挥员不相信我这夜间第一次空靶射击就命中了15发,命令作训参谋把那个三页靶标送到了外场休息室。指挥员从塔台上下来,亲自观看靶标:这是一个全新的靶标,我是首次使用,当然不可能误判,甚至靶标尾部还有一发弹痕没有算上。

  此后,我一直按照谷副师长嘱咐的射击诀窍打。除了一次因为雷达故障,勉强射击,那个架次仅仅击中了4发外,每一架次都击中了十几发,最高一次命中了18发,创造了当时海航米格17—ΡΦ的夜间空靶三项射击记录(平均得分、平均命中率、最高命中数额),部队给我记了三等功。那是我军旅生涯8个三等功中的第一个。

  为什么要打300到400米?当瞄准具中心光点稳定在靶标瞄准点1——2秒时,为什么一定要“带杆击发”?这些问题,我一直都没有找到确切的答案。

  打完夜间空靶之后不久,我们大队又进入了米格19—nΦ的改装,一时也就无暇它顾了。况且我们这个截击机大队一直驻守HN,与师部不在一起,也就一直没有机会再向谷副师长请教。

  但是,谷副师长那一次空靶射击的技术指导——“打300——400米,带杆击发。”却给我留下了铭心的记忆。

  现在说起谷副师长那一代从战火中走出来的军人,好像大家都佩服他们的英勇善战,我却尤其对于他们的睿智多谋印象深刻——那真是才华横溢的一代军人。

【审核人:雨祺】

99Ai聊天   收藏   加好友   海报   51分享
点赞(0)
打赏
标签: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文摘抄

查看更多美文摘抄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