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散文

走在那拉提草原上

作者:大林   发表于:
浏览:0次    字数:1523  电脑原创
级别:文学童生   总稿:10篇, 月稿:23

  驱车走上独库公路,进入眼界的景象不断地被刷新。虽是七月烈日如火,但远山却披着洁白,那是常年不化的雪峰。公路延伸,翻山越岭,过峡谷、越河川、走戈壁、进草原……从独山子出发一百多公里后,我们转道奔向了那拉提镇。

  那拉提镇是去往那拉提草原景区的集散地。这座大草原上的乡镇,得益于独库公路的开通,得益于那拉提草原旅游业的火爆。赶上旅游旺季,去那拉提镇的公路上车来车往、川流不息。因为正逢公路改造施工,我们在拥挤的车队中缓慢前行,二十多公里的路途居然走了近两小时。太阳西落地平线的时候,我们到达了那拉提镇游客中心。游客中心人头攒动,停车场不断有车辆进进出出。围绕那拉提草原观光旅游的主题,那拉提镇的交通、住宿、餐饮、露营等等产业都显得特别繁忙兴旺。这是那拉提镇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和感受。

  那拉提草原也叫巩乃斯草原,地处天山腹地,伊犁河谷的东端,行政区划属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源县。改革开放推动着新疆旅游业的发展,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大手笔地规划了近两千平方公里的那拉提草原景区,开发出了空中草原、河谷草原、盘龙谷三条游览观光线路。山地连绵,草原茫茫。三条游览观光线路穿越各具特色的草原、森林、河流、山峦,游客全部由景区车辆一站站地往返接送。

  七月盛夏,我们在草原最美的季节走进那拉提草原。登上天云台眺望,山巅披挂着白雪,草原铺满了翠绿,牛羊成群。小道曲折蜿蜒,伸向炊烟袅袅的村庄。连绵的草绿花香,引得游人情不自禁,好多年轻人在奔跑、欢呼、高歌……那拉提草原让人痴迷、让人醉倒。

  那拉提草原是个有故事的地方。据传成吉思汗大军西征时,饥渴、疲惫的将士们艰难地向伊犁河谷行进,他们翻越天山一座达坂后,但见云开日出,草原一马平川,溪水潺潺。将士们兴奋不已,高呼:纳喇特、纳喇特……蒙古族语意思是最早看到的太阳升起的地方。后来,这个语意就演化成了“那拉提”。

  近年来,《可可托海的牧羊人》唱响大江南北。那养蜂女爱恋牧羊人,但却不辞而别,离开可可托海,搬迁到了伊犁河谷。那拉提草原景区一处山坡上矗立着养蜂女的雕塑,养蜂女面向北方凝视,仿佛她的眼里除了可可托海什么也没有。爱情故事哪里都有,但到了那拉提却更具诱惑力,牧羊人在苦苦等待和寻找,养蜂女在深切思恋和凝望。有情人爱恋的故事无论悲欢离合都是茫茫戈壁滩、苍远大草原的精神花朵。

  那拉提草原从历史深处走来。哈萨克族群的生息繁衍,乌孙古迹的风雨沧桑,都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迹。两千多年前,在匈奴的逼压下,乌孙部落从河西走廊向西迁徙,最后落脚于伊犁河谷,发展成西域三十六国的强国之一,它的统治区域覆盖了整个伊犁河流域和西天山的广袤土地。在那拉提草原深处,有一处乌孙王陵古迹。乌孙王陵前立有一男一女石人像,他们面向太阳升起的东方,虔诚地守护着王陵。通向王陵的步道两旁竖立着两排图腾柱,庄严肃穆。乌孙古迹蕴藏着厚重的乌孙文化,景区不断发掘,古为今用,建成了极具乌孙特色又很有规模的乌孙大营。走进乌孙大营,那战鼓的鸣响,营盘的庄严,仿古歌舞的悠扬流畅,仿佛把我们带进了遥远的旧时光。

  时光的长河荡涤着悠悠历史,那拉提草原上那些汉唐时期甚至更远时代的许许多多古迹或湮没在逝去的过往中,或被历史风云卷走,或深埋在地下,或散乱于一岁一枯荣的草原深处。走在这片土地上,我们感慨万千,脑海里零散地现出西域三十六国的概念,还有张骞出使西域的画面。也许,我们的脚下就是乌孙人迁徙的古道;也许,我们的足迹就走在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促成汉乌联姻联盟,共同征伐匈奴的地方……

  那拉提闪亮在天山的起伏中。亲近那拉提,我们为这片大草原喝彩,为那拉提旅游业的大手笔点赞,为西域戈壁草原流传的故事感叹不已。

【审核人:凌木千雪】

99Ai聊天   收藏   加好友   海报   19分享
点赞(0)
打赏
标签: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叙事散文

查看更多叙事散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