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散文

见或不见,都在心里

作者:雷育才   发表于:
浏览:17次    字数:1686  电脑原创
级别:文学童生   总稿:33篇, 月稿:33

  2025年春节,我是在老家过的。在外工作30多年,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过年更是少得可怜。每次回去,岁月在变、家乡在变、人文在变,可心底珍藏的乡情、友情、亲情没变,历久弥坚、浓烈甘醇。

  飞机掠过长空,白云飘然如絮,山川尽收眼底,夕阳悄然西坠,“远远的街灯明了”。晚上7点多着陆,网约车在高速公路奔驰,星夜兼程、马不停蹄,深夜11时到达县城,五妹家灯光透过寒窗,照亮“回家”路。从入门到归程,我的“整个世界”都被温暖包围着……

  我每次回家,第一时间必然拜望两位初中老师,他们是一对夫妇。第二天,我带车将老师从乡下接回他们县城家中,聊师生情谊、社会发展、人情世故、健康生活……

  俗话讲,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他们的培养、信任、支持,给予了我莫大的鼓舞;他们的善良无私、坦荡襟怀、为人师表,塑造了我棱角分明的品格;他们在我无助时,如父如母,没嫌弃、放弃、抛弃,至今如往、有求必应,“出场站台”、甘当后盾……老师当我作“幺儿”,情莫大焉。

  “您们为我付出很多心血,教我诚实做人、踏实做事,大恩不言谢!”“当初,论学习你不算太好的,论条件你算是困难的,你的执着与热爱、单纯与宽厚,老师看在眼里,尤其有今天的成绩,老师真的高兴!”我和两位老师有电话、微信,平常互不打扰,都在心里。

  第三天,回到哥嫂家,这是生养我的老家,是我的根据地。父母不在了,长兄如父,长嫂如母,他们就是家长。哥嫂投入大量精力、财力,将老宅翻修一新,改建厨房、卫生间,增建卧室、客厅,添置家具,挖建鱼塘,种植花草。老宅犹如“庄园”“别墅”,兄弟姊妹、子女侄辈回家,真正有了安身立命之地。

  树高千尺,忘不了根。我在“生产队”土生土长,左邻右舍了解我的“过去”“现在”,预知我正在来的“未来”。无论走多远,背后都有乡亲们炯炯如炬的目光,他们“看着我长大的”,我怎能忘“本”!这大概就是“绿叶对根的情谊”吧。

  稍事休整,我去串门。恰逢过年,“在外的”都在家,家家热热闹闹,个个喜气洋洋,递烟、沏茶,寒暄、祝福,满满情谊、溢于言表。与长辈,毕恭毕敬表谢意;与同辈,握手言欢叙旧情;与小辈,挥手招呼即致意。认识的,直呼其名“你是谁”,不介意;不认识的,自我介绍“我是谁”,不难堪。岁月雕饰人生,既有久别重逢的热烈拥抱,也有“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会意笑容,乡土、乡音、乡情,让我体会到“昨天”很远,又很近……

  安顿下来,走亲访友。

  远亲、近邻,过寿办生、婚丧嫁娶,杯盘碗盏、美食佳肴,“坝坝宴”、“九大碗”,欢欢喜喜、悲悲切切,农村农民、生活生存,风化成俗、莫非如此。世易时移,风物还在,千里归来,根本植心,我还是原来的我。

  同学相见,别开生面。有机关干部、个体从业者、企业老总,也有“蓝领一族”,“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不再是“嫩头青”“含羞草”,言谈举止透着成熟、成功,曾经“谁喜欢谁了”“谁考上中专了”“谁捣蛋被老师批评哭了”,现在哪里、干什么,追溯回忆、谈笑风生,旧趣新闻、皆是华章,经历变经验,沧桑筑大成。

  战友重逢,情胜一筹。远的、近的,干部、战士,大家欢聚一堂、把酒言欢,平起平坐、不分高低,说部队“青春岁月”满腔激情,唠当下“家和万事兴”精神抖擞,开玩笑不脸红、扯把子不较真,绘声绘色、笑声爽朗,热烈真挚、淳朴自然。“一二三”把酒干,“各一边”情相牵,战时过命、平时过心,“若有战,召必回;回必战,战必胜”,当过兵的兄弟,骨子里的自信,纯粹、纯洁、纯真。

  兄弟姊妹、内侄外侄,既是亲人又是朋友,“拜年话”说的是一年光景、期许愿望,随便随意随心,顺风顺水顺遂,无需客套外道。特别是晚辈对我有所知、有所不知,我给他们讲“创业观”“爱情观”“家庭观”,希望有所启发,别作“笑谈”……

  这个春节,我格外高兴,更“意外”的是,见到了二三十年未见面的同学、战友,生产队嫁出门的姐妹、在外打工的邻居,“失联”一年多的知己。那一刻,问候掩饰不住激动,无语即是尊重。

  《见或不见》,歌曲背后,淌满深情,乡情、友情、亲情,抑或令人神魂颠倒的“爱情”,都在那里……

【审核人:凌木千雪】

99Ai聊天   收藏   加好友   海报   13分享
点赞(0)
打赏
标签: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叙事散文

查看更多叙事散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