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散文

春日,行走在贡井老街

作者:马蓓佳   发表于:
浏览:15次    字数:1409  电脑原创
级别:文学童生   总稿:40篇, 月稿:40

  春日闲闲。早春的阳光温度不高,却足以晒热头顶和肩膀,温暖每一位行走在贡井老街的人。

  连续几个周末,凡得闲,我都会去贡井老街走一走。我喜欢这儿的平静与不争,以及它带给我的松弛感。

  这条丁字型的老街建于清代,由盐商建宅汇聚而成,可谓百余年前的富人区。如今,街道与房屋虽已老旧败落,但建筑造型之别致、宅院铺面之密集、黄浆石路面之厚重,难掩曾经的富有与繁华。文物局挂牌保护的老宅数十家,餐馆、药铺、商行、古玩店旧址沿街罗列,居民几代生活于此,天主教堂至今有礼拜活动。

  世界在走,老街居民坐着。守着祖辈留下的老宅,一日三餐、花鸟茶闲,生活节奏极慢。很多人家门开着,却不见主人,唯桌上茶盏热气升腾,檐下凉晒的青菜水珠欲滴,朴实而自然。我的步伐也不由地慢下来,我甚至想住下来。有人说,住这里,你傻呀!

  确实,有些人总把别人当傻子对待。不过,我倒觉得做傻子其实挺好。傻子心地单纯,从无害人之心,无欲无求不与人争,活得简单而快乐。把别人当傻子的人,却终日忙于打小算盘占小便宜,人生满是算计与钻营,反为聪明所累,终日惴惴不安。

  街巷中,传来姜育恒《驿动的心》的隐隐歌声,时光仿佛回到上世纪九十年代。那时,我们大声地唱着《跟着感觉走》,追随内心的指引。而快节奏生活的今天,我们却被不断增长的欲望驱使,驿动的心早已成为焦虑的心,平静成为奢侈品。我们总是重视“有”忽略“无”,只允许“拿得起”却难以“放得下”,产生各种焦虑,而焦虑随着时代的车轮越转越快成为心理问题。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病着,或间歇性地病着。病,不可怕。凡病皆有药可治,知道自己病着就有救。

  于是,我又来到老街,加入这里的慢生活,走进老宅院与盐商达人时空偶遇。虽然,这只是一种想象,却令我无比放松,不再有紧绷感。我也清楚,离开老街又将重新面对飞转的时代车轮,哪怕只是一次短暂的不正式的小憩,于我,也十分必要。

  我不再焦虑人工智能是否会将我们的工作替代。我想,一切具有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能传递温度、需要人类传承的事业,都不可能被替代。也不再担心被洪水猛兽裹挟与席卷,只要坚持终身学习、不断提升认知能力,又有何惧?面对无法改变的世界,我们尽可以改变自己面对世界的心态,让自己慢下来,慢便能平静,平静便能清醒,清醒方能更好地前行。

  近街尾,一所胡姓盐商老宅吸引到我。宅院虽显见破败,但从院墙所围面积,足以想见宅子及主人曾经的显赫。文物局示牌“重点保护民居”旁,紧闭的旧式木门上有贴示:租房请拨打周先生电话……

  不禁悲悯,或因多种原因家业未能传承,百十年间不知几易其主,如今已属周姓人家,胡氏后代现在何方?

  不禁遗憾,再富有的家庭也可能败落,再兴旺的家族也可能衰落,哪怕是走西口的晋商一脉也因缺失精神人格的传承,仅凭商业人格魅力无法抵达人生的大安祥,最终淹没于历史洪流,何况其他?

  不禁感慨,“传承”的意义何其重大。小可家庭风尚、家族事业,大有民族精神、民族文化。涵盖精神与物质的双重传承,既需要前人积极传递,也需要后人努力承载,一代一代不间歇方能流传后世,发扬光大。

  不远处,徐氏锅盔百年老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牌匾在阳光下鲜活灵动,年约六旬的徐师傅与女儿正忙碌。四十余年炉龄的炭炉中烤制着百年不变的味道,而徐氏父女心中则怀揣着传承百年的技艺。照例,我点了盐酥的锅盔和滚烫的油茶,落座,细细品味这道百年的美味。

【审核人:凌木千雪】

99Ai聊天   收藏   加好友   海报   52分享
点赞(0)
打赏
标签: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叙事散文

查看更多叙事散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