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当春风又绿蒙山顶,除却梦里花落,唯期待那杯春茗。临近春分,应几位茶友相邀,前往蒙顶山采茶。
三月的蒙山,杉枝吐新,蕨芽初卷,李花漫天。人说“雅安天漏,中心蒙山”,恰巧这两日遇上晴好天气。清晨的阳光穿过云雾照在茶园里,新绿的茶芽泛着光,柔柔绒绒,生机满园。
蒙顶茶在唐朝就成为贡茶,一度为贡茶之首。循道直达山顶,有“皇茶园”,七棵茶树围于石栏之内,后有一石虎镇守。相传这七棵茶树为西汉甘露年间茶祖吴理真手植,树龄至今已两千多年,但看上去,外形也和石栏外几十年的老茶树差不多大小。现已没有人真拿来做茶喝过,纵使可以,也不是我等寻常人可以消受的吧!石栏外,虔心相望,凝神静气一闻,恍似有仙气扑鼻而来。
路过的几个寺庙,都已开始春茶售卖。这里寺庙的师傅历来就有制茶的传统。绕道拜访了永兴寺。这座始建于唐代的寺庙,上世纪六十年代曾是国营蒙山茶厂的场部。门前红砂岩雕刻的石狮上苔痕斑驳,古老的木楼静静伫立,处处写满光阴的故事。院内两株高大的李树开满了花,花枝绕过屋檐,伸向蓝天里。有花瓣随风飘下来,落在青石地面上,星星点点,幽幽的带着远意,寺里的师傅如今还在坚持传统手工制茶,他们有自己专门的茶园。有幸尝到师傅刚刚制成的黄芽,别有一种干净朴素。
茶友的朋友拥有一大片茶园。推开院子后门,才发现别有洞天。层层叠叠的茶园顺着山坡依势而上,一排排的梨树间隔其中,梨花正是开得繁茂,满园花香,茶树吸着梨花的香气生长,天然带上了花果香。我们每人背了一个茶篓,开始采茶。采茶最是讲究,病叶不采、下雨不采、露水不采;采的方法也重要,不能用指甲掐断,只能轻轻折断。这个时节的茶刚刚是一芽一叶初展,有的还是圆肥的单芽,正适合制作黄芽或者甘露。刚采下来的茶,闻着有一股清甜的青草香气,让人沉醉,欲罢不能。
我们每人采了一大篓,先摊开在匾里萎凋。旁边师傅开始炒制已经萎凋好了的茶叶。茶灶锅底已烧得透红,一畚箕茶芽倒下去,满满的一锅,噼里啪啦乱爆。师傅伸手下去就炒,动作之快,边炒边抖,茶锅里热气腾腾。茶芽随着师傅的手势上下翻腾,像在舞蹈,手一刻也不见停歇,娴熟得如行云流水一般。一会儿就只见先前鲜活青翠的一锅茶芽慢慢焉下去,少下去。这时,师傅用畚箕顺势一阖,翻转盛起,用棕帚掸去剩下的几粒,就摊在旁边的簸箕里开始搓揉,揉成紧紧的一团,碧绿的汁水慢慢渗出来,再抖散晾在簸箕里。想要喝到这一杯甘露,还得耐心等最后一道干燥的工序。
我们几人的劳动成果最后收得了二两多甘露。弯曲紧细的墨绿甘露,披着银毫,在水里浮沉展开。茶毫翻飞,根根直立,呈现嫩绿本色,只觉得春天都来到了杯里。轻轻啜一口茶汤,先是鲜爽在舌尖打转,随后是清甜在喉头徘徊,花果香溢满鼻腔口腔,回味悠长,仿若听见白居易当年悠悠一声唱道:“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