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晚,春天迟迟没有露面。在二月的最后一天,在前往曲河的途中,我们终于看见春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现在,从青川县城去到曲河很方便。上广平高速后,可从乐安下,走国道G543抵达;也可从青龙湖下,再从曲河库周公路经国道G543到达。
这次我们的目的地是去三纂山。去时从乐安下高速,回程的时候从青龙湖上高速。之所以选择这样的线路,除了路程上并无多大差异外,还在于我们很惦记路边的油菜花,想看看这预示着春天到来的标配开得怎么样了。
阳光明媚。运气很好,我们在一个正确的时间到了一个正确的地方。从乐安下高速公路后,正如我们所期待的,一路上都有油菜花开放。漫长的冬天给大自然深深地打上了萧瑟的烙印,能早一点进入充满希望的季节,是一切生命的期盼。路边的油菜花为春天送上了最珍贵的礼物,把一抹靓丽的金色安放在了沉寂里,灰色的山野开始苏醒,那金黄虽然只是星星点点,却点燃了无尽的希望。
在“九分山、半分水、半分田”的青川,春天想要盛大起来很不容易。在去往曲河的路上,让人有一种被群山拥抱的感觉,被拥抱的还有一块一块小小的油菜花田。山路弯弯,前路漫漫。我们四处搜寻着油菜花金色的影子,很多时候,它们像顽皮的孩子,总躲在山弯里,和我们玩着捉迷藏的游戏。它们不是藏在溪沟边,就是卧在堆土上,或是躲在房屋的背后,或是伏身于竹林边,只稍稍露出一个头。但因为那黄色太耀眼,总是很容易就被我们发现了。
在反反复复的目光捕捉里,我们渐渐发现了端倪。那一带一带的油菜花总是连着房屋,有了花香便有了人间烟火。我很喜欢那些大大方方开在半山腰的油菜花,它们不带半点羞涩,就在主人家的大门前怒放着,闪耀的金色就像从门里倾倒出来的水彩,自由地流淌在房屋前面的斜坡上。我欣赏它们,除了它们本身具有的烂漫以外,还有它们的不管不顾的倔强和勇敢。
青川的“九分山、半分水、半分田”中,曲河有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们要去的三纂山在全县很知名;至于水,在“曲河”这个名字中已经展露无遗。
在青川的二十个乡镇中,名字与水有关的乡镇很有几个,除了曲河以外,还有姚渡、沙州、青溪、凉水,它们分别位于青川两大河流——白龙江和青竹江的沿岸,代表着这两条河流的气韵和风度。姚渡、沙州位于白龙江畔,沙州的名字看似无水,但这“州”其实是“洲”的简写,而且沙州还有另外一个名字“白水”,即张莹在《汉南记》中所载“蜀有阳平、江关、白水关”中的“三关”之一。青溪、曲河、凉水被青竹江一水贯通,一座中型水库就建在曲河乡境内,大石河与青竹江弯弯曲曲宛若两条盘龙在此相会,故曲河在很早以前就被称为双龙场。
在去曲河的路上,我们看见一座电站还在建设,几台挖掘机正在隧洞的出水口清淤,听说电厂就要开始发电了,曲河水库就要开始关水了。曲河水库,还有一个十分好听的名字“青龙湖”。如果赶在春季前把奔赴而来的江水关进大坝,偌大的一池碧水不知又要迷倒多少人。
一进入曲河乡境,便进入了茶的故乡,到处是一派鸡犬相闻的好景象。
曲河种茶的历史悠久,茶叶一直是当地村民致富增收的产业,现有茶园一万三千余亩。曲河发展茶产业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茶品多样,茶香浓郁。绿茶清香甘醇,汤色明亮;红茶色泽红润,口感醇厚,果蜜香回味悠长;白茶口感清淡,营养丰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曲河独有的大叶茶,被誉为茶叶界的“熊猫”,口感独特,独树一帜,深受业内人士的青睐。一入春,茶叶便开始抽枝发芽,在我们目力所及处,茶园里一片新绿,绿叶满布枝头,如同一簇簇绿色的火苗点燃了春天的希望。
在前往三纂山的路上,听为我们带路的青城社区的程奇建书记介绍,这里几乎家家户户养青川猎犬。有一位姓叶的人家养了几十只,最贵的卖到了十几万元一只。这一点不假,曲河人历来喜好养狗。我曾在《青川县志》上看到过一则有趣的故事:曲河曾有一位名士叫杨彦芳,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年)毕业于平武短期师训班,曾任曲河初小校长。一日,在学校听到猎狗撵鹿的吠叫声,即出一上联令学生作对:“山狗撵山山应山狗嘴汪汪”,众生不能对,杨笑对曰:“水牛滚水水淹水牛鼻呼呼。”
当前,县里正在抓猎犬产业发展,曲河有养殖基础,又有人文积淀,还有得天独厚的山地条件。把握好机遇就能抓住发展的春天,期待不久以后我们就可以到曲河参加围猎观光活动。
从国道G543到三纂山还有七公里多陡峭的盘山公路。一步入这崎岖险峻的山路,我们心中立刻生出许多敬畏来,为这里的村民不惧艰险与天斗、与地斗的精神所感动。在途经的路上,有一条长约五十米的隧道,是村民们采用最原始的方法一钎一锤硬敲出来的。由于缺乏技术指导,在隧道就要贯通的时候出现了失误,洞口偏向了悬崖,只得重新调整掘进方向,在费尽千辛万苦后方才成功。当我们笑看那因打偏而成为一道独特风景的隧道时,心里涌上的是深深的感动和佩服,便不由自主地将此路称为青川的“红旗路”。
上三纂山的公路正在硬化之中,其中有四公里路列入了项目,剩下的三公里路村里还在想办法申报项目。入春以来,村民们已经为发展产业做了许多事情,还在计划着许多想要做的事情。快要上到山顶的时候,车轮在泥泞路上不断打滑,我们只好弃车步行,行走在一片核桃林中。这片核桃林足足有五百多亩,是村民几年前在被本地人称为“高核桃”的野核桃树上嫁接的。这批核桃树适生性强,耐干旱,结出的果子品质优,市场销售行情好。从二〇二〇年开始陆续挂果,想必一定会迎来独属于它们的春天。
顺着山路登上山岭,回头一望,远处的锣鼓顶白雪皑皑,光彩夺目,对面的群山环抱处升腾起如梦似幻的云雾,我们如处在仙境中,忍不住地惊呼:太美了!
在赞叹声中,我们来到了三纂山的脚下。灿烂阳光下,背阴的路上竟然积着厚厚的白雪,眼前景象真是冰火两重天,来路阳光普照,前路白雪堆积,久闻而未曾蒙面的三纂山近在咫尺。抬头仰望,那三座并立的山峰真如妇人的发纂,大纂、中纂、小纂栩栩如生,在阳光下俏拔挺立,神采奕奕。
程书记告诉我们此处是三纂山的最高处,海拔约有一千七百米,再向前走二百米就是三纂山寺,问我们愿不愿意踏雪前去。大家求之不得,不由分说就奔向那积雪的山道,脚下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身后留下一长串脚印。把脚放进半拃厚的堆雪里,我们心里格外稳,格外踏实,不由得异口同声地赞叹:太好了,太美了,太安逸了。
在行进中我们惊奇地发现,在前方的雪地上有许多动物的脚印。这里山高路远,人迹罕至,野生动物活动频繁。对于二〇二五年春天里的这一场雪,不知在动物的眼里是什么样的概念,但在我们眼里它无疑是快乐的化身了。我们边走边谈笑,爽朗的笑声回荡在山谷中。瑞雪兆丰年,曲河的春天来了。
转过两道弯,当一片陈旧的老房子进入眼帘的时候,三纂山寺就到了。三纂山寺有一寺一阁,由石墙围定,开一山门进出。寺里建有两摞青瓦斜屋面的木架平房,左边一摞两幢,右边一摞一幢,墙体由山石砌成。两摞房屋中间是宽敞的院坝,院坝中轴线上镶嵌有三行青石条,摆布得四平八稳。现存的寺庙是汶川特大地震之后由村民自发集资恢复重建的。据说这寺庙在成都、绵阳一带极有声望。曾有一口大钟,钟声可以传到江油。《青川县志》记载,在清嘉庆、道光年间,由广清、广昌两位名僧出资恢复建设的寺庙规模更巨,主庙为长三间四合院殿堂,东立山门,西设丹房,依山就势布建东岳洞、南岳洞、药王洞、观音阁等小庙多处。寺庙旁有一凌空突兀而起的阁子山石高耸于右侧屋后,高七八丈,顶上曾建有三层阁楼,有盘曲小径可通,现已不存,只在那如屏风般的山上有孤松耸峙,临风而立。
我们在院子中间发现一块石碑,字迹已经模糊不清,幸有《龙安府志》载碑记:“始建于宋,名狮林古刹,火于明。此庙早年僧曾至西域秘藏丝卷《华严经》”(后经考证为大般若波罗蜜经)。《青川县志》也有记述:“二僧(广清、广昌)拥资巨万,其来源众说纷纭。一说二僧本为大户,携金隐于佛门;或说重修三纂山寺挖得大量金银珠宝……广清、广昌的徒子名续意、续顺,与青溪杂木沟老庙子系同一师传,现存老庙子兴源和尚圆寂墓碑载:其徒子名广安、广明,徒孙名续真、续修,可知兴源老僧当为昌、清之师辈。而老庙子又系明建文帝隐跸之所,其承传渊源,非同凡响。”
据相关史料记载,在解放青川的时候,三纂山曾发生过一场武装对峙。当时国民党最后一任县长曾汉强、省参议员魏甲先等一百多人携带电台枪支,押拘地下党员史册,于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十七日夜出青溪南门直奔三纂山,欲与民众自卫总队副总队长贾应坤合流顽抗。次日,中共曲河地下党员谈长青组织力量,利用地方势力和当地猎手十人,包围了三纂山,经政治瓦解和武力围困,曾汉强等人缴械投降,十九日青川解放。所以,眼前的三纂山,不仅有历史,而且有故事。
不知不觉,时间已经过了正午。因为有事,我们必须要离开了。伴着阳光,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积着春雪、开着春花的三纂山。
春雪皎洁,春花烂漫。春到曲河,春满人间。虽然今年的春天有一些晚,但是曲河的春天已经在路上,春天的曲河已经在阔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