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散文

串场河畔一名校

作者:王庆彦   发表于:
浏览:0次    字数:2108  手机原创
级别:文学童生   总稿:5篇, 月稿:0

  悠悠串场河,碧波荡漾,水光潋滟,源远流长;漫漫范公堤,固若金汤,坦荡如砥,美名远扬。有一座美丽端庄、闻名遐迩的校园伫立其旁——阜宁县沟墩实验小学。

  这是一所弘扬正气的学校。该校一直坚持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学校特别注重利用家乡的英雄模范人物的感人事迹,引导教育学生成长成才。学校始终坚信英模身上有舍弃小我、成就大我的牺牲精神,有攻坚克难、勇敢前行的奋斗精神,有默默无闻、不求名利的奉献精神。英模精神要大力弘扬,让其永放光芒。于是,学校精心打造了一部杰作——家乡英模墙。走进校园,你会看到师生在英模墙前驻足。一张张巨幅彩绘,图文并茂,师生百看不厌,触动心灵。他们敬佩家乡英雄,投笔从戎的王智谋烈士、威震敌胆的薛权烈士、坚贞不屈的杨以德烈士、决不投降的陈云烈士、民兵模范杨文灿烈士、富商英雄戴俊烈士……英雄壮举,无不催人泪下。他们羡慕家乡模范,著名医师单健民、出色军长沈穆、世界文化名人夏振亚、新华社高级记者戴煌、军中楷模陈昌锋、雷锋式飞行员王冠扬、省部级领导唐克、陈克天……模范事迹,无不励人上进。学校还经常开展“学习英模事迹,争当时代先锋”系列主题活动,用红色润泽生命,用榜样塑造新人,培养品学兼优的人才。从该校先后走出唐克、陈克天、夏振亚、戴煌、王冠扬等一批知名校友,仓基荣、夏斯亭、邓明鑫等清华学子小学时均在该校就读。

  这是一所留住乡愁的学校。该校历史悠久,始建于1908年,目前是全县唯一一所省级农村实验小学。习总书记说,农村“要留得住绿水青山,记得住乡愁。”乡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根基,是民族的魂魄,是乡愁的记录。为了继承与弘扬乡土文化,记住乡愁,留住乡愁,该校不断组织教师挖掘乡土文化资源,编写乡土文化读本。近几年来,学校成功编写了《沟墩方言》《沟墩民俗》《古今沟墩事》《古韵古迹看沟墩》《沟墩近当代杰出人物》《三RONG文化读本》等乡土文化读本。师生通过乡土读本的阅读,增强了乡土文化的认同感,形成了关心乡土、感恩乡亲的人生观和奋发有为、追求美德的价值观。“铭记乡愁,不忘故土;振兴家乡,时不我待。”这已成师生共识。

  这是一所全面发展的学校。多年来,该校一直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意识,教学实绩在全县一直名列前茅。学校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各项工作十分出色。课间篮球秀是该校最早的特色。千名学生,人手一球,掷地有声,单手拍,双手拍,转身拍,动作自如,整齐划一,动感与活力十足,快乐和健康永驻。师生竹竿舞是该校最热闹的场面。欢快的音乐,开合的竹竿,轻盈的跳跃,流畅的转身,灵动的舞姿,灿烂的笑容,既舞动身体,又放飞心灵。千人功夫扇是该校最亮丽的表演,刚柔并济。开扇,合扇,打扇,一招一式十分标准,十分有力。特别是打扇的声音,既响亮又整齐。学生尽情地舞动着手中的大扇,一面红色,一面黄色,扇子随着身体的转动,在空中划过一道道优美的弧线,哗哗作响,飒飒成风。安塞腰鼓是该校最壮观的风景,气势磅礴。随着急促的鼓声,踩着铿锵有力的鼓点,跳起节奏欢快的舞步。上千学生,一个个舞姿矫健,步履敏捷,挥动手中的鼓槌,边击鼓边呐喊。舞姿曼妙,时而左右开弓,时而双剑合璧,时而转身摆尾,时而如燕子穿花,时而如蛟龙探海,时而如雄狮飞腾,令人眼花缭乱,叹为观止。这些活动,多次接受国家省市领导视察,赢得赞誉。器乐进课堂,人人会弹奏;美术多画种,班班有特色。学校先后组建舞蹈、合唱、古筝、篮球、足球、竹竿舞、腰鼓、武术操等二十多个社团,多次参加市县文艺汇演,广受好评。其中,篆刻、魔方、民鼓、陶艺等项目多次在省市比赛中获奖。

  这是一所品位高雅的学校。乡村办学,既是培养人才的需要,更是传播文明的需要。学校是传承文化的阵地,是师生成长的乐园。该校用学校文化引领乡村文明,着力打造学校“三RONG”(荣、融、容)文化。走进校园,高高的“三RONG亭”引人注目,“敬业争荣,敬知相融,敬人在容”铭刻亭柱之上,非常醒目。行走校园,一块块巨大的“三RONG石”呈现眼前,“荣、融、容”三个红色大字熠熠生辉。学校还建成三RONG文化长廊、三RONG文化展厅。中心路两侧,“三RONG”名言目不暇接,耐人寻味。特别是童声合唱《三RONG之歌》每天在校园回荡,振奋人心,鼓舞斗志。多年来,学校始终用三RONG文化熏陶师生,文明新风满校园,三RONG花开别样红。该校还着力创办家长学校,主张乡村振兴,农民是主体。家长学校是农民走向美好生活的课堂。学校一是让家长掌握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质量,推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合作,形成教育合力。二是向家长宣传乡土文化的同时,让家长收集更多的人文风情资料,不断丰富乡土文化,开发乡土文化旅游资源,促进家乡文旅产业发展。三是强化专业技能培训,培养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带动老区经济腾飞,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同时,该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扎实有效,多次受到省市表彰。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乡村振兴,文化是灵魂。乡村学校在乡村振兴中肩负神圣使命,任重道远。相信全体沟小人会和阜宁广大干群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为共建产业新阜宁、开放新阜宁、生态新阜宁、幸福新阜宁只争朝夕,勇毅前行,让老区人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审核人:雨祺】

99Ai聊天   收藏   加好友   海报   68分享
点赞(0)
打赏
标签: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心情散文

查看更多心情散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