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散文

视界的宽度

作者:周志敏   发表于:
浏览:7次    字数:2107  电脑原创
级别:文学童生   总稿:31篇, 月稿:31

  没登过泰山,是绝无“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慨。遗憾的是确实没去过。不过,尚记得《泰山日出》这篇课文描写了奔涌的云海,热奋的明霞,赤焰的朝旭,极其振奋人心,也许是第一次登泰山的感动,作者写的气势磅礴,极美极美的日出就展现在了眼前,但这是别人的视界。而挑山工们是天天要爬到玉皇顶的,也天天能看见极美的日出,可他们没谁会放下扁担去瞭望。只是足下台阶的尺寸、那儿有缺口、那个地打滑,在哪儿能放下挑物歇歇脚,他们是比游客清楚。的确,游客的目的是放眼九洲,看“碧霞如烟海,岱宗秀维岳” ,挑山工们最注意的却是足下,脚踏实地才最重要,这便是视界的宽度,往往于俯仰之间显露出生命的纹路。

  认知的疆域里,看物的立场与角度也极关键。比如数字9,你立着看确是9,倒着瞧则是6,这是截然不同的。拿一个驼背的人来说,病疾使他的腰板几乎弯成了数字“7”,以至于穿衣都露半个脊梁,他的母亲就特意将衣服前襟做得短了三寸,极似欧风的燕尾服。而他视界的范围,亦如挑山工们,也是俯视,但仅仅是搜索地面,于一呼一吸间,沟沟坎坎都了如指掌。如果让他抬头看,他可能如此的答,只能看到你脸的轮廓,但你鼻孔很大,黑黢黑黢的里面藏着人间的污垢。这便是让他仰视的结果。

  其实,俯视的人不单单有挑山工及驼背,文学家们更是背负青天,有扶摇九万里的刻度,也有不错过露珠里映照彩虹的机会,因而能看清人世的一切的苦与一切的难,甚至于窄的门缝里发现学生吃煤块的乐趣,透过斑驳的树影看到孩子不穿裤子去上学的无奈。而在斯德哥尔摩的领奖台上,弓成“7”来鞠躬的腰板下,眼睛也分明搜索着,终因于太激动,在一呼一吸间,颁奖人踩在脚下的文明却无了角度,这便是视界的盲点。

  庄子曰“井蛙不可语海”,确乎是。蛙的环境决定了它的视界,向上看也有蓝天,也有白云飘过,阴雨时,则似一块填井的石头,四周望,一围黑黑的苔壁,能交流的也就几个同类,鱼虫草木或不知晓,如果让它讲些故事,估计也就井底的那些事,除淤泥味极重外别无他物。说到此,不免忆起前几天的事来,天南地北的几个同学聚了,都是六十多的人了,自然就提到退休,农民是没有资格谈论退休的,只能静静听着。

  “我退了能拿六千多。”

  “我退过了,拿了五千多一点。”

  “我的少,四千大点。”

  “我刚退,拿了一万多。”

  “是吗,大城市的标准比县城高,你级别又高,不可比。”

  本来也想凑上去说“我养老金一百七十四块一毛四”!想给他们一个精准,可终没说出口。的确,假如能活到八十岁,养老金一共才四万一千三百九,还不如人家三个月的多!这百倍之差距,这三六九的等级,瞬间形成了一张厚的隔膜,在惊讶之中,感叹之时,将井蛙的感受紧紧地裹在了心头,此时,还能说什么呢?

  说到底,视界的宽度是限定在圈子里的,处在什么样的圈子里,你看到的景象大多出不了这个圈。从大来说,比如,中美之间的贸易战、关税战、俄乌间战争以及以色列对加沙的惨烈等,那都是地球上的事,至于外太空也仅目力所及之处,如,火星车可丈量火星地表了,用望远镜可窥视百亿光年外的星云,而最多的还是用想象力去揣摩,这便是地球人的视界,也就这么个宽度。所以,圈子很重要。而在中国,农民讲农村圈内的事,市民则议城里的事。朋友讲朋友圈子,可瞥见两肋插刀的义气,官场讲官场圈子,酒局上能看见喝出来的钱与权,文人讲文人的圈子,从文笔里可瞅到溜须吹捧,更见“伤痕”满身,甚至还炫耀过能从《红楼梦》里看出宫闱,艺人说艺人的圈子,但溢出圈外的潜规则却是一个遮不住的靓点。网络上也是大圈子套着小圈子,志同为谋、道合入圈等等,几乎形成了左右社会的“生态”,但是,每一个圈子似乎都罩着一个幔帐,大多的都是从外看不见内,唯一特殊的是工农,虽活在广阔的天地里,但这个圈亦如井底,是从里看不见外面的,这便是视界的迷茫。

  的确,工农的天地是广阔的,但农村这圈子却不大,了解世界的窗口就开在这个圈子上,似井口状,仰视时也知些时事,而环视所及的也仅是农事,什么退休、什么节假,似乎都是虚的,也是从来没有的,将来也许也不会有。而啥时种麦、啥时收稻、年成丰欠,粮价与化肥的环比,这才是最重要的。“民可使由之”,八旬老翁仍躬耕于垄亩,田间地头的银发硬生生的支撑着天下粮安,感天动地啊!终于,一百七十四块一毛四的养老金到了农民手中,面对这突然的横财,真的是百感交集,甚至有人涕零如雨“俺不嫌少,这可是历朝历代从没有过的呀”。至于,城里人的退休金是自己的几十至百倍,也是绝不计较的,也绝无什么怨言的。“这是历朝历代从没有过的”,仅从这句话来看,嘴巴里已咂摸出做农民的幸福来,似乎一下子从井底跃然而上,昂起了头,也挺起了胸,极自信地向前平视着走向了金光大道。

  获得了平视的机会,视界拓展了宽度?并不尽然,有时仍是需要仰视的。有人会说我登高以观,如泰山上看日出,可高处之高仍是需要仰视的,比如看天,看高的房价等,只有仰视才行,才能看到头顶的星辰银河。或许真正的视界不在俯仰之间,而在平视时能否看见,挑山工与富豪们,并非是不同的物种。而那些在土地上躬成“7”字的脊梁,正是构成丈量文明高度的一把标尺。

  2025.4.18

【审核人:凌木千雪】

99Ai聊天   收藏   加好友   海报   57分享
点赞(0)
打赏
标签: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写景散文

查看更多写景散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