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散文

桑葚情深

作者:冷雨   发表于:
浏览:0次    字数:2089  手机原创
级别:文学童生   总稿:5篇, 月稿:5

  桑葚,是官名,又名桑杏,小名叫桑儿,不知还有什么叫法,反正我们这里一直都这么叫。开春时节,桑树枝条冒出嫩嫩的、黄绿色的小芽,新鲜的芽儿给人以清爽干净之美。到了春夏之交,桑树开始结果。桑儿的果子,小小巧巧的,仿佛缀在绿叶间的粒粒纽扣,又好似藏在枝叶间的小星星,香甜美好,煞是喜人。刚长出来的桑儿,颜色涩清,果实紧固,像穿着一件紧身的外衣。没几天,有的逐渐变成微红,有的变成了鲜红,有的就直接变成深红色,熟透后的桑儿就变成黑亮黑亮的紫红,一个个就像小精灵似的,一颗颗、一串串挂满枝头,向下低垂着,光鲜耀眼,馋得人口水直流,也惹得鸟雀们捷足先登,在枝头活蹦乱跳,一边啄食着成熟的桑儿,一边卖弄着清脆的歌喉,奏出婉转好听的大自然神曲……

  记忆当中,那小小巧巧的桑儿,味道特别甜美,那些不拘形状的小精灵们,似乎是对孩子们一种特殊的眷顾,对我们这些穷山僻壤的孩子们来说,那简直就是人间仙果。放学回家,狗成子、牛儿子、拴狗子一伙儿,书包一扔,就迫不及待的往桑树底下跑,甚至连鞋子都来不及脱,就像猴子一样“噌”的窜上树去,盘坐在桑儿最多的,果粒较大的树枝上,看着颗颗桑儿胖乎乎的在微风里摇曳,兴奋地眼睛眯成了一条线,伸手就去摘着往嘴里塞。摘得一颗放进嘴里,轻轻咬一口,发出微微“吱吱”的声响,一股清甜登时从舌尖漫溢开来,直到嘴巴被桑果的汁染成紫褐色,脸也染成了大花猫,这才溜下树,抹把脸,心满意足的回家去。

  “走,摘六唤子家桑儿走。”这是夏季开始庄里最响亮的声音,也是每年必不可少的声音,一群土匪般的野孩子们笑着,嚷着奔向了六唤子家的桑树低下,那个树股上桑果繁,那个树股上便接满了孩子,够得着的地方早就被捋光了,够不着的,就找来一根粗细适中、长度足够的竹竿,再把铁丝做成钩子绑在竹竿上,伸向桑树枝条,轻轻一勾,缀满了果实的枝条慢慢垂了下来,树下的人仰起头,伸出双手飞快接住,小心地摘下紫黑色的桑葚,摘着,吃着,吵着,“哎吆,六唤子他答拿的棒来了!”“噗通”,“噗通”,一下子跳下树都跑光了,直到这会儿,树下才恢复了以往的宁静……

  五月中旬的单家湾已是绿意葱葱,花香四溢,从西头的后梁到东头的绿化峁,绿草覆盖着往日的黄土沙洼,桑树早已挂满了硕果,在晨雾里分泌出淡紫色。于是,麻雀、微风、大地都等待在宁静中,阳光、水分中分享它的甘甜,这时桑树已经不见一朵花瓣了。展露出淡红的、红褐色的桑儿来,蜜蜂、小鸟们争先恐后的飞来飞去,不知是偷吃还是闻着香味……

  彭阳这里冻土时间长,不生蚕蛹,更没有人去养蚕蛹这名贵难养的东西,所以桑叶是无用的。但是,今年的气温忽高忽低,极不稳定,早上艳阳高照,一转眼就是大雪纷飞,冷的发颤。整的那些爱美的靓男倩女们都换不及衣服,冻的清鼻眼泪,申唤连天。过了四月八日,天气转暖,气温逐渐回升,棉衣要换成单衣,这,就意味着摘桑儿的时节快到了。

  摘桑儿,旧床单是采集果实的绝佳工具,四个人在树干底下扯着,一个人上树抖动,桑粒收集在床单里。虽然床单近乎废了,染成青一块紫一块的蜡染“艺术品。”可收获的快乐却让你惬意无比,甚至还能吃到香甜可口的桑儿,何乐而不为呢?

  我们老家单家湾属于宁夏西海固,是生态移民区,村民们响应政府号召,都举家搬迁到千里之外的兴庆区月牙湖了,所以,无论是打蕨菜的,还是摘桑儿的,都无所顾忌,没人拦挡。每到这个充满诱惑的季节,总有人张罗进山采桑儿,打蕨菜,拾地软等等,闲情逸致,可想而知。山坳平缓,也不知什么缘故,溶在太阳光里的树林梢头,草地,红的,黄的,白的和嶙峋的砂石,泛着光辉,放着异彩,冒着幻想,我想,田园之美,不过如此罢了。

  这桑粒采多了,也是愁人,吃不了很快烂掉。学着老家人做果酿,泡药酒。一坛桑葚二两酒,酒的度数越高越好,散白干烈性,封坛半个多月,滤出紫红汁,一碟咸黄瓜条,一杯酒,或者一碟花生米下酒,这酒劲喝少了甘甜,喝多了亢奋上头,天灵盖都感觉有雾。

  我们这里有谚语“屋前不栽桑,屋后不插柳”的说法,山里的桑柳是大自然的杰作,鬼斧神工,福兮祸兮自有深趣,也早有安排。《诗经》曰:蚕月条桑,取彼斧斨。攘之剔之,其檿其柘,诠释了对桑枝的描述和赞美。

  也曾有文人抱怨,这山无百果,树不参天,砂石遍布,毫无观赏价值,植被多以小灌木乔木为众,以穷山恶水之不屑。就显得浅薄了,既然欣赏,至少要有底蕴,分明的远山近水,在大写意似与不似之间,想像平庸者观其平庸,瘦石,病柳,枯杏,一叶扁舟,历来是墨客的追捧者。而这独特山峦在迷雾叠嶂时,将天地全然隔绝,浑然不留一丝罅隙,正是实派画家的一手好素材,美不在于背景,而在于慧眼独具的角度。

  岁月更迭间,已经不再是搭伙成群摘桑儿的年代,采野果,拔狗娃花,拿柳梢拧咪咪,绊脚、打架、攀爬沟壑山崖的趣事更是望而兴叹。儿啼那令人神往的时光已悄悄地从腋下溜走了,好在绿意五月,网上南方转运的人工种植桑葚也开始上市,馋嘴时买来尝尝也不失一种补益,颗粒饱满,颜色尚佳,即不媚俗,也不欺世,何乐而不为呢。

  “殷红莫问何因染,桑果铺成满地诗”。桑儿味浓,故乡情深!

【审核人:雨祺】

99Ai聊天   收藏   加好友   海报   53分享
点赞(0)
打赏
标签: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田园散文

查看更多田园散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