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散文

三泉井村的巨变

作者:刘少宇   发表于:
浏览:0次    字数:985  手机原创
级别:文学童生   总稿:5篇, 月稿:5

  在我人生旅途的回忆长河中,插队生涯的记忆,始终如影随形,在我的脑海里萦绕。1975年1月份我响应当时国家上山下乡的政策号召,踏上了董庄子公社杨庄子大队的土地,开始了我的知青生涯。

  前年秋天,实现了我多年的夙愿:重返杨庄子村、三泉井村。驾车行驶在一条宽畅的柏油马路——葡萄大道,它宽阔、笔直、直通三泉井村,随后又来到了八达岭孔雀城。八达岭孔雀城内,一排排别墅错落有致,一幢幢高楼矗立,完全不见当年插队时破旧的村舍,这时我心中泛起了阵阵涟漪,感慨万千。

  四十七年前,我在杨庄子村插队,曾担任公社广播员兼编辑,三泉井村便是公社所在地。1978年恢复高考我得以升学,便再也没有踏足这片故土。然而,那里的一草一木、村容村貌仍记忆犹新,至今难以忘怀。时光荏苒,岁月如梭,飞越四十多年,变化如此之大,令人惊叹!

  驾车穿行于小区时,看见了曾经我们公社所在地邻居的孟大哥,我下车问候:“孟大哥,是你吗?”他略显惊讶地回应:“是我,你是谁?”大哥没有一眼认出我来,毕竟是四十多年没有见面了。“我是当年的公社广播员小刘,”我说道。孟大哥热情地握住我的手,邀请我进家看看。宽敞的大楼还是三居两厅两卫的房子,大哥激动地说:“小刘,我做梦也想不到,土涌脖子的我,住上了这么好的楼房,再也不用为砍柴、烧水、做饭、取暖而奔波,孟嫂子也拉开了话匣子,“真是托共产党的福,托习主席的福,没有党的好政策,没有党的好领导,我们的山村还是你在时的那样,我还住在两间土坯房里,又穷又苦,只有过年才能吃到二斤白面。”是的,孟嫂子孩子多,整天忙得不得闲,又要下地干活,还要操持家务,每每见到她,不是纳鞋底,就是缝补旧衣服。

  确实如此,听了大哥大嫂的话,我也深有感触。我插队时从康庄下了火车,要走 16里山路才能到达村里。如今,马路宽广,四通八达,尽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繁荣景象。

  此时,我看见楼下的凉亭附近有一棵海棠树,我便顺手轻轻地从树上摘下一枚海棠果,放到嘴里细细品尝着,淡淡的果汁,酸中透着甜,甜中透着涩,勾起了我心中深深的乡愁。下乡时的一幕幕如放电影在我眼前浮现,村里没有一条可以直行的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就连当时公社级别的播音室,也只有一间小西房。回想往昔的艰辛与今日的巨变,我不禁由衷感慨:感激我的祖国,感激我们伟大的党,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让我也见证了四十多年来山乡的巨变!

【审核人:凌木千雪】

99Ai聊天   收藏   加好友   海报   92分享
点赞(0)
打赏
标签: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田园散文

查看更多田园散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