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散文

蝶变石龙山

作者:张小明   发表于:
浏览:0次    字数:1401  电脑原创
级别:文学童生   总稿:5篇, 月稿:5

  我是土生土长的龙西村人,打小就看着村子后头的石龙山。那时候,石龙山就是一座普普通通的荒山,林深草密、山路崎岖,除了偶尔有村民上山打些柴草,鲜有人至。谁能想到,若干年后,这片沉寂的山岭会在一群拓荒者的努力下,摇身一变,成为化州市熠熠生辉的石龙山公园。而这一切的故事,就从石龙山公园办公室设在我们龙西村开始。

  当得知要在石龙山兴建公园,我们龙西村瞬间热闹起来。村民们心里明白,这是改变家乡面貌的好机会,大家满心欢喜,打心底里拥护这项工程。石龙山公园办公室设在村里,让我们与这场伟大的建设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也让我们有幸亲眼见证那些令人动容的奋斗瞬间。

  谢副局长和杨主任带领着工程队进驻龙西村时,没有丝毫领导的架子,很快就和村民打成一片。他们一心扑在公园建设上,简陋的村舍成了他们的指挥部,昏暗的灯光下,常常能看到他们熬夜商讨方案、研究图纸的身影。村民们也积极行动起来,年轻力壮的主动帮忙搬运物资,一趟趟穿梭在蜿蜒的山路上,即便汗水湿透衣衫也毫无怨言;老人们把自家种的新鲜蔬菜送到工程队手中,用质朴的方式表达着支持;妇女们则细心地帮着打扫卫生、洗衣做饭,让工程队能安心工作;孩子们也不闲着,跟在大人身后,力所能及地递个工具、跑个腿。整个村子,都为石龙山公园的建设沸腾起来。

  石龙山的开发建设之路,艰难险阻超乎想象。谢副局长和杨主任每天天不亮就背着勘察工具,深入山林。这里地形复杂,想要确定公园的线路走向和景点选址,难度极大。为了获取最准确的信息,他们常常在荆棘丛中艰难穿梭,攀爬陡峭的山坡,反复登上几座山头对比研究。有一次,为了确定一处关键景点的位置,谢副局长在山上不慎滑倒,手臂被尖锐的石块划破,鲜血直流。可他只是简单包扎了一下,便又继续投入工作,仿佛伤痛从未存在。看着他满是尘土和血迹的衣衫,我们村民既心疼又敬佩。

  开路工程是建设中的“硬骨头”。山上的石头坚硬无比,普通工具根本派不上用场。谢副局长四处联系,调来专业设备,亲自在现场指挥。遇到下雨天,道路泥泞不堪,设备难以移动,他毫不犹豫地挽起裤脚,跳进泥坑,和工程队员们一起用人力推动。雨水、汗水和泥水交织在一起,模糊了他们的面容,但他们坚定的眼神从未动摇。在他们的努力下,一条通往希望的道路,在荒山中缓缓延伸。

  用水用电也是棘手难题。杨主任主动承担起寻找水源的重任,翻山越岭,四处探寻。陡峭的山坡上,他的身影显得有些单薄,却无比坚定。有一回,在铺设水管时,他为了固定滑落的管道,不慎从山坡上滚落,身上多处擦伤。可他只是稍作休息,就又回到了施工现场。在架设电线时,面对狭窄的施工空间和茂密的树林,他和技术人员反复商讨,不断优化方案,确保每一个环节安全、高效地进行。他这种忘我的工作态度,让我们看到了公园建设的希望。

  如今,石龙山公园已旧貌换新颜。宽阔的水泥道路从山脚盘旋至山顶,车辆畅行无阻;精美的东门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尽显古朴典雅;沿着步道前行,绿树成荫,花草繁盛,处处皆景。看着这一切,我们龙西村人满心自豪。这不仅是石龙山的蜕变,更是我们家乡的蜕变。

  谢副局长、杨主任和工程队,他们以无畏的勇气、坚韧的毅力和无私的奉献,在石龙山这片荒芜之地创造了奇迹。作为龙西村的一员,我无比荣幸能见证这段历史,也迫不及待地想要把他们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为了更美好的生活,勇往直前,不懈奋斗。

【审核人:雨祺】

99Ai聊天   收藏   加好友   海报   85分享
点赞(0)
打赏
标签: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田园散文

查看更多田园散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