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散文

燕影乡情,梦绕故园春

作者:陈晓华   发表于:
浏览:0次    字数:1403  手机原创
级别:文学秀才   总稿:11篇, 月稿:36

  一声春雷,惊醒了岷江河谷两岸的花草树木,迎来了花红柳绿的春天。成双成对的燕子从遥远的南方飞到川西北高原,来到岷江河谷,寻找石墙石屋的羌寨,寻找它们的旧巢,要在岷江河谷生儿育女,繁衍后代。山寨里的羌人,匆匆忙忙到县城购买春天的农用物资,又急急匆匆地赶回家,牵着牛、扛着犁下地忙农活。山上山下、田间地头,好一幅人勤春早的画卷。

  我行走在羌乡村寨,看到成群结对的春燕,浓浓的乡愁骤然袭上心头。儿时追着燕子一边跑一边唱着燕子歌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就在眼前。

  儿时,在故乡与小伙伴无论怎样抓鸟玩,都是爱小鸟的,甚至是一种近乎残酷的爱。设下各种陷阱机关,与小鸟斗智斗勇,看小鸟束手就擒。抓住后直到把小鸟玩死了,可又陷入十分的悲痛之路,一个个又后悔不已。

  但对于燕子,即便再顽皮的小孩也爱护有加。在我的故乡,村里人都有一种禁忌,谁家孩子捉了燕子,头上会生疮,成癞子(秃子),长大了娶不到老婆(媳妇)。如果捅烂屋檐下的燕巢,撵走了燕子,就是赶走了家人的福气。所以,家乡的老人,尤其是七八十岁的老人,是绝对不允许自家子孙捅燕巢、捉燕子玩的。

  据家乡的老人讲,在那么多的野生鸟类中,最懂得人情味,生来就与人类亲近的小生灵就是燕子。燕子不仅能识得旧巢,还能认得旧主人。所以,家乡的人就把燕子亲昵地称为家燕。

  在所有的鸟儿里,燕子的飞翔姿态最是让人浮想联翩。儿时,最喜欢看田野上空的燕舞。在燕子去了又来、来了又去的季节轮回中,儿时的雄心早已被它们的身影掠得起伏不平,也想到山外走一走,看一看外面精彩的世界。

  燕子似剪刀模样的燕尾,在田野上空裁剪轻风流云的同时,也曾无数次地剪乱我儿时思绪的烦恼,像剪过岷江岸边的春草,更显活力。敢于在乡下院落低空飞行的鸟儿,只有燕子;敢于站到乡下少年肩上的鸟儿,也只有燕子。儿时,曾在我家房檐下救过一只被猫抓伤的小燕子。第二年燕归时节的一天,我放学回到家里,端着饭碗吃得正香,那只被我曾经救过的燕子翩然落到我肩头。我放下碗筷,抚摸着它的羽毛细看,虽然伤好了,可它脚上留下了残疾。它向我报告它回来了,它记得我的救命之恩。

  燕子的辛勤和灵巧,有如在乡间辛勤劳作而安安分分的父老乡亲。燕子衔泥做窝,也许就是跟家乡父老乡亲学的吧!因为,家乡院落的夯土墙,就是用黄泥一点一点地夯筑而成。儿时,每年春天快要来临时,祖父总是忘不了带着我们几个小伙伴检查房檐下的家燕窝,在屋檐下钉上一些新的木板,以备新婚燕子夫妇归来筑巢之用。祖父站在木梯上,我在下面一会儿递木板,一会儿递钉子、递木榔头,心中却早想像着家燕在院落中飞出飞进、整理嘴中的小泥点,像精致的艺术品一般的燕巢愈筑愈大的幸福场景。

  儿时,最喜欢站在燕巢下,仰头看母燕给小燕子喂食。母燕嘴里叼着虫子飞临燕巢,巢中的小燕子老早就喃喃张口,但它们似乎很懂事,每次轮流一只雏燕到燕巢门口,张着嘴接食,绝不贪嘴争抢,就像母亲为我们几姊妹分食物一样,从小到大依次分配,哥哥姐姐也从不争抢弟弟妹妹的食物。

  参加工作后,来到岷江岸边的小县城居家久了,时不时怀念故乡岳池,怀念儿时读的唐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想起在春光里炊烟袅袅的老家乡下,想起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那首《妈妈的吻》的歌词:“遥望家乡的小山村,小呀小山村,我那可爱的小燕子,可回了家门……”燕子莫非也像我,也有怀旧情结?我思念燕子,尤其思念故乡的家燕。

【审核人:雨祺】

99Ai聊天   收藏   加好友   海报   70分享
点赞(0)
打赏
标签: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抒情散文

查看更多抒情散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