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最早是听出来的。且不说“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那是听,“细雨湿衣看不见,卖花声里听春眠”,那是听,“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那也是听。
春天来了,她的脚步是轻轻的,蹑手蹑脚,缓缓的,悄悄的,从田野,河边,草地上,树枝上,透过屋檐下的雨滴,飘过人们的嘴角,漫过来了,她不想惊动睡眼惺忪的冬日,坦坦荡荡,义无反顾地来了。
小区空地上有条通往菜场的通道,冬天刚过,这里便成了驮运农产品的电动四轮车的集散地。清晨,马达声,喇叭声,幺喝声,听得真真切切。农夫们挑着沾着露水的瓜果蔬菜,互相照应着,匆匆地朝不远处的菜场走去。这预示着充满生机的一天开始了,他们铿锵有力的脚步声,显示出生命的无限张力。那远远传来的菜场里的喧闹声,时显时隐,就像空气中浮动的春风在呢喃。
屋檐下的鸟窝里穿出两个黄绒绒的脑袋,他们在窃窃私语,哪里的春天最美丽?河边的草丛里,几朵花苞争着脱去厚厚的冬装,甩开脸瓣,好像在说,我们来了,我们虽然是小花小草,也能为装扮整个春天贡献一份绿色。
“吱吱吱轧”,那是刘老太太家的那扇门开了,斑剥陆 离,已经看不出原有的颜色和材质了。据说这扇门的年龄比刘老太太的还要大,仿佛历史在这里停下脚步,感受岁月的凝重和艰辛。忽然,一阵自行车的铃声,一群上学去的中学生们你追我赶,嘻嘻哈哈,簇拥着穿过巷口,溶入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在他们洋溢着青春气息的脸上,人们清楚地看到共和国明天的希望,也听到了时代前行的铿锵有力的脚步声。
春天,是用来听的,要用心去听,不信,你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