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格言

少年李白 中年杜甫

作者:万艳   发表于:
浏览:91次    字数:855  原创
级别:文学秀才   总稿:38936篇, 月稿:46

  □万艳

  在键盘上斗胆敲下这两个名字为题,顿觉赫然。

  从“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到“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千年了,那字那人,春风化雨,入心入怀。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仰望华夏文化的圣坛,谁没有被这熠熠璀璨的光焰照耀温暖抚慰过呢?

  康震老师说:李白的诗是我们的少年,杜甫的诗是我们的中年。

  来读读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写这首诗时李白已近60岁,离他去世只隔几年。“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历史的镜头摇过,一叶轻舟,在岁月的洪流中,在中世纪的朝霞满天中,一个民族繁荣鼎盛的时代,伴随着李白的锦绣华章,一泻千里,呼啸而来。

  在曾经大唐的首都长安,而今的陕西省会西安,我仰望过太白公子的塑像,眉宇眼波间、举手投足中,公元八世纪大唐第一才子的风神俊秀、风流倜傥、风华绝代。

  还是大唐那片山水田园,还是那些风雨斜阳,一场战乱,改变了一个朝代的兴衰,改变了一个民族历史和文化的命运,也改变了杜甫的命运。

  从“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再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无一不记录了中年的杜甫,在国破家亡之时,被命运裹挟,历经生活的艰辛,饱尝心灵的磨难,携家带口永远在颠沛,永远在流亡,却从不失风骨,不失悲悯。

  我在成都浣花溪畔的杜甫草堂,看过他的塑像。从头至脚,褴褛的衣衫,清癯的面容,每一缕飘动的乱发,每一条深刻的皱纹,都在无声言说着乱世的忧伤。

  李白的诗,华丽绚烂,雍容高贵,极具一个东方大帝国富足、自信、开放、包容、大开大阖天朝气象;杜甫的诗,仿佛一针一线,挨着更漏、抵着寒暑纺织而成,贴着我们的一朝一夕!

  人的一生,历经童年、少年、中年、老年,从少年的激情飞扬,到中年的忧患多虑,无情的生活强加给我们许多,也没商量地掠夺走我们许多。就算匍匐在命运的泥淖,也要仰望星空,就算身体经历着子美大叔的磨难,灵魂也要永远拥有太白少年的逸兴遄飞。编辑:赵大国

【审核人:站长】

99Ai聊天   收藏   加好友   海报   66分享
点赞(0)
打赏
标签: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人生格言

查看更多人生格言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