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华
“来两份豌豆尖!”一个洪亮的声音响起。
老王生日,请朋友聚会,吃牛肉汤锅。几杯啤酒下肚,老王又大声地叫服务员拿菜单来点菜。服务员拿着菜单问:“加牛肉还是加小菜?”老王望了望大伙,征求大家的意见,小张点了豌豆尖。
豌豆尖,顾名思义,就是豌豆苗枝蔓的尖端部分。茎叶柔嫩,营养丰富,美味可口,是一种人工栽培、食用安全、无污染的绿色蔬菜,具有排毒、明目等多种功效,深受川渝人民的喜爱。
豌豆苗不择土质肥瘦,好种、易活。家乡的农人不会选择大块大块的好田好地种满豌豆,而是在田坎、地头、沟脚、坡上的边角泥地播种豌豆,这样才节省空间。立春后,豌豆苗迅速生长,房前、屋后、田野、山坡、路边都能看见绿茵茵的、茂盛的豌豆苗。用手指轻轻从豌豆苗第二个节点处掐断,用清水洗净,或清炒、或烧汤、或煮面条、或凉拌,味道都十分鲜美,吃后唇齿留香。做家常菜时,大家喜欢煮豌豆尖蛋花汤、豌豆尖豆腐汤或者豌豆尖粉丝汤。吃火锅、吃汤锅、吃水煮鱼时,也会倒一两份豌豆尖煮在里面,用筷子搅几下就捞起来吃,细腻、微甜、脆嫩,去火、解闷、清心。
豌豆尖卖得最贵的时候是在春节期间。去年除夕那天,邻水县城的豌豆尖卖到了20元一斤。
“豌豆尖这么贵,明年我们在阳台上种一点?”家人提议道。
“好啊!”我满口答应,脑海里不由自主地忆起小时候种豌豆和卖豌豆尖的情景。
十岁那年,班里转来一个女生,她的爸爸是医生,家庭条件比较宽裕,她每天都要带零花钱到学校商店买零食吃。可我几乎没有零花钱,因此我对她十分羡慕。母亲说:“你想有钱就自己去劳动,在地坝边种豌豆,等豌豆苗长成了,掐豌豆尖去街上卖,卖的钱就全部归你。”我听后可高兴了,立即照母亲说的去办。
我用小锄头在土坎边上挖出一排小而浅的坑,每个坑里丢几颗豌豆,撒点父亲用猪粪与草木灰混合好的农家肥,再把泥土推回坑里盖上。没多久,泥土里就冒出了嫩绿的豌豆芽。经历细雨的滋润、阳光的照耀,豌豆苗就使劲生长。一个月后,豌豆苗密密层层的茎叶几乎覆盖了整个土坎,远远望去,好像一堵绿色的墙。早晨煮面条时,母亲去掐一把带着晶莹露珠的鲜嫩的豌豆尖,洗净后待面条煮熟时丢进锅里,用筷子搅两下,豌豆尖的颜色迅速变成深绿,随着锅里腾腾上升的热气,一股清香味扑鼻而来。母亲连忙用筷子把面条和豌豆尖同时捞进碗里,舀点面汤,再放点猪油、酱油、醋、油辣子等佐料,这样的面条从颜色上看起来很舒服养眼,吃起来也分外好吃。面条有豌豆尖的清香味,豌豆尖有面条的微甜味,碗里的面汤也会被我喝得一干二净。
母亲说,豌豆尖市场好、卖价高,自己吃了可惜了,还是拿去街上卖。傍晚时分,母亲把豌豆尖掐回来捆成一把一把的,再把我与朋友一起挖回的折耳根、野葱洗净,用谷草捆成一束一束的。母亲把捆好的折耳根、野葱和豌豆尖整齐地摆放在提篮里,豌豆尖放最上面,这样才不会把豌豆尖压伤。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我和朋友就提着篮子出发,走上四五公里的石板路,来到县城菜市场,随便找个地方蹲下来。看到那些大人都是用大背篼、大箩筐、大菜篮卖菜,我们俩都为小菜篮感到羞涩难堪。幸好来了一个骑着三轮车的中年男子,兴许是他同情我们小孩子吧,在问了价格后毫不犹豫地把我们俩的菜全部买完。我和朋友拿着钱就去买糖和面包,提着空篮子一边吃一边高高兴兴地走回家,真正体验到了劳动能创造出自己想要的幸福生活。
豌豆尖掐后不久,又会在节点长出新的豌豆尖。这时候又可以掐第二拨豌豆尖了,母亲又叫我把肥肥嫩嫩的豌豆尖掐掉,拿到街上去卖。这段时间,豌豆尖一天一个样,长得特别快,有的豌豆尖已经冒出了花蕾。母亲赶忙掐第三拨豌豆尖,这一拨是掐来自家吃,因为豌豆尖不太嫩了。老的豌豆尖煮熟后吃起来不化渣,舌头能明显感觉出硬硬的茎,那样就不好吃,也不好卖。豌豆苗开出的花十分漂亮,红中带白,或者红中带紫,像一只只蝴蝶,活泼、灵动。
当豌豆花开得十分漂亮时,母亲就不再掐尖,她说留着后头晒干豌豆。干豌豆可以制成豌豆粉,留着过年过节炖鸡肉或猪脚,也可以拿去街上卖钱为我交学费。
时光飞逝,岁月流转,一转眼就是四十年。如今,母亲已过耄耋之年,早已不再种菜,我也由一名卖菜人转换成一名买菜人。每次走进菜市场看到那些绿色蔬菜,我都感到特别亲切,尤其看到那鲜嫩的、绿油油的豌豆尖,仿佛它们是我的发小一般,价钱再贵我也会买。
编辑:李玉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