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格言

平野菜花春

作者:雷雪松   发表于:
浏览:45次    字数:1396  原创
级别:文学秀才   总稿:38936篇, 月稿:46

  春日,邀友花桥赏花。

  阳光正好,微风徐徐。小火车在平坦的马路上缓缓行驶,穿梭于油菜花地里。近处一片金黄,不再是沿途看见的那一点点、一片片散落在田野的花儿,而是一大片、一大片的油菜花地,简直是油菜花的海洋;远处是一座座白墙青瓦楼房、一团团翠绿的竹子、一片片黛青的树木以及蓝天白云,好一幅春光图画。道路两旁、油菜地里游人如织,纷纷赞叹油菜长势喜人,定会大丰收。蜜蜂也凑热闹似的飞入菜花中,忙着采蜜,花香沁人心脾。

  据说,早在唐宋年间,油菜在我国就已经是很平常的农作物了。人们把它当成菜,现采现吃菜薹,有的也把它制成干菜,反正就是没人把它当成花来观赏,算得上是历史悠久的“草根”一族了。油菜花挨挨挤挤的,我们奔跑着,在花海中穿行。驻足仔细端详每一株油菜花:花茎细高,茎上金黄色花朵盛开。每一小朵都有四个花瓣,四片花瓣都整齐地围绕着花蕊,中间的花蕊弯曲着凑在一块,仿佛在说着悄悄话。每朵油菜花上有一层薄薄的黄粉,用手一捏,手指上也有了一层细细的黄色粉末。花儿似身着黄衫的小姑娘一样羞涩,完全不同于黄金的贵气,也没有黄金诱人的光泽,反倒有几分惹人怜爱的鲜嫩的鹅黄。

  油菜花是一种平民花。花事再大,铺天盖地,绵延至天际,也是人们用手一畦畦栽种的。栽花人不是园艺师、园林工人,甚至连花农也算不上,只是一些普通的农民,一个个却像丹青高手,泼“金”于花桥大地,行云流水,灿若锦缎,流韵如诗、如歌、如曲、如律、如画。其花非同于自然百花,透着散漫和野性,又没有温室大棚里培育出来的那样娇艳与珍贵,只是一抹纯纯的、灿烂的金黄,而当许许多多这样金色的小花簇拥成一个超强阵营时,就具有了一种醉心摄魄的力量,足以震撼每个人的心灵。

  普通的菜花,虽入不了《群芳谱》,历代却有不少诗人吟咏过。温庭筠有“沃田桑景晚,平野菜花春”,杨万里有“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范成大有“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陈维崧有词《沁园春·咏菜花》“风流甚,映粉红墙低,一片鹅黄。曾经舞榭歌场,却付与空园锁夕阳。纵非花非草,也来蝶闹;和烟和雨,惯引蜂忙……”就连乾隆皇帝都作过“黄萼裳裳绿叶稠,千村欣卜榨新油。爱他生计资民用,不是闲花野草流”。

  油菜一般是在上年的冬天栽种,到第二年春天时开花结籽,初夏成熟开始采收。把整株的油菜砍下,而且在用镰刀收割油菜时还不能使蛮力,因为那时的菜荚都已经枯黄,如果力气过大,弄不好就会裂开,油菜籽就会无可奈何地掉落在地。所以只能趁早晚天气凉爽的时候收割油菜,因为菜荚不干燥,菜籽也不易散落。被割断的整株油菜需轻拿轻放地,一般用一张很大的布兜把油菜围在里面包裹起来运回家。然后在用连枷在自家的场地上敲打这些油菜,收集好脱粒下的油菜籽,那些油菜秸杆一般就作为家里做饭的柴火。

  脱粒好的菜籽,经过几轮的暴晒,再装袋运到附近的场镇上专门的收购站卖掉换钱,或者自己去油坊榨菜籽油。这些土油坊榨的菜籽油倒出来做菜时有一种特有的琥珀色。同时还有副产品菜籽饼。这些菜籽饼一般就当作是农家肥或者作为养鱼的饲料。这可都是纯天然的,如今也已经很少看到了。

  随着新型农业的发展,地块的整形,机械化的耕地、播种、施肥,数字化的管理,成片成林种植的农作物既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又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还能带动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鼓起农民的钱包,乡村振兴指日可待。(雷雪松)编辑:郭梦涵

【审核人:站长】

99Ai聊天   收藏   加好友   海报   80分享
点赞(0)
打赏
标签: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人生格言

查看更多人生格言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