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格言

方言词语“使坏”

作者:夏孟珏   发表于:
浏览:271次    字数:1581  原创
级别:文学秀才   总稿:38936篇, 月稿:46

  □夏孟珏

  广安话中,有些词语专门表达对人“使坏”的意思,它们言简意赅,本地人一听就懂,外地人却恐怕摸不着门。这类词语有语义轻重之分。轻的,只是用来表示朋友、熟人或一般人之间的玩笑、打趣、揶揄或一般性的轻微攻击;重的,则是指有意整人害人,历来为人所不耻的卑劣行径。下面,笔者按语义轻重排列,简要探析。

  润儿,属于动词。意思是表面恭维,实则讽刺、挖苦。在词典上,“润”字有“使有光彩”这个义项,恭维人就是使其感觉到有光彩。大概我们方言中的“润儿”这个词,就是取的这个基本意思,只不过暗含讽刺、挖苦。不少情况是,“润儿”别人的一方并无恶意,往往是与对方开玩笑、打趣,所暗含的讽刺挖苦之意别人也很容易听得出来。因此,常常会出现互相“润儿”的情况。如“你给我戴这些高帽子,你是在润儿我哟!”“我听得出来,你这是润儿我的。其实我这些板眼儿哪里赶得到你哟,你才是这方面的行家!”

  罪渎,也属动词。四川方言中一直有这个词语,一般是“诬赖”的意思,如沙汀的《呼嚎》中就有这样的用法:“我没有说你是猪——你罪渎不了我!”而地处川东的广安方言中这个词的意思却有所不同,往往是指用尖酸刻薄的话当面讽刺挖苦别人。如果被长辈或有权势的人罪渎,多半你只能自己忍受;如果被一般人罪渎,往往双方就会争吵起来,甚至互相攻击、谩骂。如:“哎呀,你是长辈,我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你噘也噘得,打也打得,你老人家莫罪渎我嘛!”“噫,我听得出来,你这个话是罪渎人的哟,我又没得罪你,你罪渎我做啥子嘛?”

  踏谑,也属动词。与“罪渎”意思相近,但特别指轻视别人,瞧不起那个人,还要用尖酸刻薄的语言去讥讽、嘲笑他,贬低他。当面踏谑人时,被踏谑的人往往会反驳,很可能引发争吵。如:“老大,我晓得我赶不到你,但你也莫踏谑我噻!”“他那个人心高气傲的,自认为了不起得很,动辄就踏谑别人。”

  作哈孽,川东方言中的“哈”,即“傻”的意思;“孽”,意思是“恶因,恶事”。广安话中的“作哈孽”,往往指不懂事的青少年不计后果的恶作剧。如,十一二岁的张幺娃尔恶作剧,在一条沙土路上挖了个一拃多深的坑,上盖树枝树叶,面上撒土。路过的胡二叔刚好看见,几脚踹掉他的坑,并教训他:“你娃尔莫作哈孽嘛,竟敢在路上挖陷马坑!崴到别个的脚,要你付汤药钱;告了你老汉儿,你要吃一盘干笋子炒坐墩肉(屁股挨篾片)!”

  挑灯拨火,广安话中的这个词语一般用来指搬弄是非。其字面本来的意思是:早年间点油灯,一个坦坦的灯碗里装一点桐油或菜油,放着一两根灯芯。点的时间稍长,灯光会黯淡,这时就得拿一根签子将灯芯拨一拨,将灯芯尖上的黑壳挑去,灯光又会明亮起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往往应该是“得模糊处且模糊”,就像在较黯淡的灯光下一样,相互不必看得十分清楚,相互间的分歧、矛盾也没有必要挑得十分分明。反之,则对相互关系必然不利。广安话中的“挑灯拨火”这个词,就是指那些不怀好意的人,不但故意挑明相互的分歧、矛盾,甚至还无中生有地捏造事实,搬弄是非,激化矛盾。这当然是地地道道的小人行为。如:“他那个人心里阴暗,见不得别个好,一天到处挑灯拨火,无事生非,弄得别人闹起来斗起来,他才高兴。”

  下烂药,药,本来是治病疗伤的,但有时用药不慎,也会使伤口溃烂。然而有时却是有意而为之,如脚板上长了鸡眼,就会敷上一种叫做“鸦胆子”的中药,使其烂掉。“鸦胆子”就是一味烂药。而广安人口头上说的“下烂药”,却往往是对人背地使坏、暗中下绊子、耍阴谋,甚至落井下石的意思。“下烂药”纯粹是小人的卑劣手段,如,背后说人坏话,打小报告,出坏主意,挑拨离间等等。下烂药往往不是随意而为之,而都是使坏者处心积虑,刻意而为,其目的都是想置对方于困境、于死地,以害人利己、悦己。如:“宋老三是个烂心子,你莫看起他对人脸脸笑,其实他最爱下烂药,整到别个他心里才舒服。”

  编辑:李玉朗

【审核人:站长】

99Ai聊天   收藏   加好友   海报   34分享
点赞(0)
打赏
标签:词语方言词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人生格言

查看更多人生格言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