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感悟

西河毛老坡:对世俗人心形而上的描写及炎凉世态形而下的隐忧场景

作者:宝塔   发表于:
浏览:62次    字数:3422  手机原创
级别:文学秀才   总稿:50篇, 月稿:0

  2007第二期的《竟陵文学》发了黄潜平的作品专辑。这并不是吸引我看他这篇小说的理由。当今的作家的作品,不是粉饰太平就是互相鼓吹,或者哗众取宠。这有煞读者胃口。尤其我等时间贫穷之徒也就是三下五去二翻翻而已。而黄潜平这篇小说却硬是让我眼亮,耽误了我几十分钟的午休时间。这使我心有不甘一定要写一点关于他作品的文字方罢。

  大凡一个真正的作家或者说写作者,他首先必须是一个思想家或者说思想者。对世态万象形而上的观察与思考。对生命现象的联想与质疑。对传统习俗的对抗与判逆……无不构成其写作风格及思想内含。

  黄潜平的《宝师傅的婚事》通过对一个医院看门职工宝师傅丧偶再婚及围绕这一事件的形而上的描写暴露了当今世界形形色色的人心。

  老年人再婚,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事。但在我国千百年来受封建意识的影响,一些人尤其是当事人的子女总认为与常理相悖。这是一个深远的问题。而黄潜平淡而言之∶“我一向是主张丧偶的老年人再婚的,理由没有一万条也有一千条,而且这些理由都浅显得根本用不着解释。” 正是基于这种思想使小说中作者“我”―——医院里一位年轻的女医生乐于为宝师傅做媒为他找一个老伴。小说中故事情节完整有序。先是宝师傅的老伴因直肠癌住院,“我” 为其主治,因此与宝师傅相识.接着写老伴病死医院,“恰好那时医院门卫缺人,宝师傅就留下来,成了我们的同事”。这样顺理成章地写宝师傅托我给他做媒而宝师傅所看重的,“我”之所以敢大胆应承的是“我”妈妈的妈妈–—我的婆婆,是街道居委会主任,“她手下管着几千号臣民。这些人里头一多半都是老头老太太,而这些老头老太太中也不乏一些丧偶独居的女人……”

  果然,很快这件事就有了结果,“没几天把底摸上来,七七八八总有十多个人,有的还附了照片,大有玫瑰之约的架势……从中穿插描写我给宝师傅送照片的当儿,遇到宝师傅的儿子来宝师傅这里拿钱,引出了钱这个敏感的问题,也为后来故事的发展埋下伏笔。接着写第二天宝师傅的儿媳来医院阻止我做这件事,从而以我的嘴戳穿了她的用心:“说穿了你们不就是算计他每月几百元钱吗?我就没见过像你们这么自私的儿女。”接下来写宝师傅与三个女人的对面。第一个女人“是个下岗人员,无业亦无生活来源,吃低保,年龄只有四十多岁……”但“他们没有谈成,那个人一见面就问他工资多少?有没有积蓄。因为她的女儿正在读大学,而且还是个二级学院,她就是因为供不起她女儿读书才急于嫁人的。”“下一个和宝师傅见面的女人比较符合宝师傅的条件,她本人没什么要求,也愿意住到宝师傅这里来,她说她血压高,心脏也不好,还有糖尿病……她每月光吃药就要花几百元钱。”“宝师傅打了个寒颤,余下的宝师傅没有见面,他好像对自已的婚姻失去了信心……”这第四个女人没有明写见面的经过,只是侧写“那天我下夜班,给我开门的不是宝师傅,而是一个年轻人”借年轻的守门员之口告诉读者宝师傅已经找到一个伴。那人说“宝师傅那里来了个女人,和宝师傅挺谈得来就住下了,不走了。”又侧面介绍了她“闺女马上要出嫁手里没钱,出来找个保姆什么做做攒些钱为闺女办嫁妆。”接着作者写“女人在宝师傅这里住了一个多星期就回去了,宝师傅说是让她回去开一证明办结婚证,走的时候宝师傅给了她两千块钱,让她给她的女儿买点什么,权当是自已送给她女儿的嫁妆,说好女人到家时给宝师傅来电话……可是第一天没有,第二天没有,一个星期过去了,女人就像大海里的一滴水,无影无踪了,宝师傅不甘心就照女人留下的电话号码打过去……”结果是一个空号。这样将故事情节推向高潮,真是千般谨慎万般小心,结果还是落入女人的圈套,而更大的不幸还在后面。“那女人走后的不知是第几天,我休息牵着老公逛街,在街上的一个拐角处看见宝师傅,他正站在一根电线杆前看着什么……”“我”心里有了一丝隐忧。“次日我上中班,在街上看见宝师傅,他仍然在看那广告。职业的敏感使我意识到宝师傅一定有事……”果然在“我”的尾随下,宝师傅“七弯八拐……在一处低矮的房子前站住了,那里有间屋子前挂着一个白门帘,门帘上印有一个大大的红‘十’字。我明白了宝师傅是去干什么。他一定是去看病,看那种广告上说的发生在男人身上又难以启齿的病。”“我把宝师傅拉到外面,问他是不是来治性病的?宝师傅蹲在地上,双手抱住头不说话。”又通过宝师傅之口告诉“我”他得病的经过“都是那个女人,是她过给我的。她走后我就发现我不行了,我得了病……”本来故事发展到这里应该使这场风波平息下来。宝师傅在“我”的安排下,得到了医院的正规化治疗,他的性病也许很快就会痊愈,谁知作者在这里将情节推波助澜使之抛向高潮的峰巅——“宝师傅治疗的最后一个疗程,他儿媳来了,是来拿钱的。宝师傅去打开水,不在。偏偏宝师傅那天不知是拿了什么东西忘记锁抽屉,他儿媳就在抽屉里发现了一盒针药是专治性病的……那女人看到后来忽然明白了……那女人跳到外面把宝师傅从头到脚从里到外狗血淋头地骂了一遍,那种痛恨程度就像是宝师傅是个曾经对她有过不轨行为甚至强奸过她的老流氓。医院门口……很快人和车聚了一大圈,阻塞了医院的正常出入,保卫处让人弄走了那个女人疏散了人群。在这整个过程中,没有看到宝师傅……可是这所有的人当中就没有一个人想到……至少看看宝师傅在干什么,任凭他一根麻绳把自已送上了黄泉路”于是作者发表议论:“一个本来可以不死的人死了,知情的和不知情的人心里各有各的想法,都没有说出来但谈到宝师傅这个人,却有了一致的表情。摇摇头,叹一口气。这种表情很绝,怎么理解都不为过不屑也罢,同情也罢,惋惜也罢,由你去揣摩。

  人,真是一种绝顶聪明的动物。”本来故事至此顺理成章可结束了。宝师傅人都死了还有什么可讲的呢?可作者来了个补叙“我随市委三下乡服务队巡回医疔回到医院巳经是一个月之后……回医院上斑的那天刚好宝师傅的儿子和儿媳来医院整理宝师傅的遗物,他们并没有动手,而是找了个收破烂的,他们带来一个很大的纸箱,收破烂的把宝师傅的东西从屋里拖出来,一样一样地抖给他们看,经过他们同意后才放进纸箱里去。我站在九楼住院部窗口正好看见那两个人。后来保安打电话上来说那两个人想见见我,我没有同意,我觉得他们两个人有点像杀人犯。”由此让读者看出宝师傅的儿子儿媳是多么冷酷绝情!多么世俗可鄙!父子之情尚且如此,勿论其他!这个世道实在让人悲哀!

  这个插叙并非多余,它突出了这篇小说所要表达的主旨——作者对炎凉世态的当今社会形而下的隐忧;及极端拜金主义的思维。难道除了金钱就没有人间纯洁的感情吗?真是莫名其妙!这个世界太可怕了!

  我们知道社会家庭中的人类要生存下去,必然需要适度的金钱来维系。所谓经济是基础。但不幸的是我们看到一种恶性的趋势——人类的聪明才智不是用来发明创造为社会人类造福,而是相互算计攀援金钱的枯藤掉进万丈深渊!像与宝师傅相亲的那些女人,宝师傅的儿子儿媳之类在我们当今社会还少吗?我们悲哀地看到昔日那条通往道德与理想的路逐渐消失了!

  大凡一篇好的小说除了有一个完整有绪的故事情节外,还应该有形象鲜明的人物描写。这点在我国的传统小说创作中都有较好的先例。譬如《水浒传》的一百零八将;《三国演义》的刘关张曹;《红楼梦》的丫鬟仕女……黄潜平的这篇小说虽然没有刻意在这方面追求,但出场的几个人物都有自己的个性。宝师傅是一个厚道耿直且追求生活的老人。“我”是一个开朗的现代知识女性。宝师傅的儿子,儿媳及与宝师傅搞对象的四个女人都是些唯利是图的势利小人。尤其对宝师傅儿媳的描写,可谓淋漓尽致:“第二天我刚查完房到医院办公室写病历,一阵高跟鞋的蠹蠹声由远而近地敲到了我的脑后。我回过头是宝师傅的儿媳,她婆婆住院时我见过两次,一次是住院;一次是死……她穿得很艳,我心里叫她花女人……她似乎在笑但脸上粉太多,将表情盖住了,我看不见,我只看见偶尔有粉末从她脸上掉落下来,细细的,像雪。”这段夸张描写的文字形象地刻画出这个势利小人的特征。这里的这段文字对她的刻画为她后来的出场大闹医院迫使公公宝师傅自杀埋下伏笔。一看就是一个飞扬跋扈的女人。还有与宝师傅相亲的那四个女人的外貌虽是略写也各俱神态。

  总之这篇小说在人物形象创造及故事情节的描写上均较成功。稍嫌不足的是环境渲染及语言表述。我私下认为小说应该不能缺少景物描写。所谓烘托是也。所谓起兴是也。即便意识流类也不例外。当然这只是差强人意。因为一个作家有一个作家的审美特质和表达手法。

  仅一管之见,当与作者、读者共勉!

【审核人:雨祺】

99Ai聊天   收藏   加好友   海报   61分享
点赞(0)
打赏
标签: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读书感悟

查看更多读书感悟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