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先生师范毕业后就被分配到乡下教书,一教就是二十多年,然而女儿从小学就被送到了县城读书。女儿十三岁时,二胎小女儿来到了人世间,于是我成了两个孩子的母亲,独自带着一大一小两孩子,工作和家庭两不误,先生只有晚上和周末回来搭把手。为了有个稳定的居所、孩子上学方便,我们花光家里所有的积蓄在一中附近买了一套一百平米的三居室。金三银四,房子在三楼。记得定好房子的那一晚,我激动得睡不着觉,我们因为在县城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而兴奋不已。有了自己的房子就有了归属感,从此不再居无定所,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家。
第一次买房,没有什么经验,主要看地理位置居家方便,买的这套房子在主街道边上,当时觉得称心如意。房子户型端正,三间房,主卧和次卧都很宽敞,只是没有阳台,走不出去。这对于爱坐在阳台赏花喝茶的我感到美中不足。我们把最好的房间给了大女儿,为了创造更好的学习和居住小环境,给她购置了整套的书桌等品牌家居。家中布置得清爽温馨,那会儿家里的餐桌上会不定期地插上鲜花,鲜花有时候是从乡下自家院子里采摘来的,有时候是野外顺来的,给家中增添了一份生机。为此,幸福感维持了好几年。
住着时间长了,问题渐渐出来了。房子前面是贯穿南北城区的人民路,后面是菜市场,每天凌晨三四点钟就有供货配送的大货车送猪肉到了楼下,紧接着那些卖肉的商贩和屠夫们纷纷骑着三轮电动车或者摩托车前来分肉,车声夹杂着人群的嘈杂声,声声扰耳,这让每天十点多钟下晚自习的孩子怎么好好休息呢?长此以往,会不会得精神分裂症?脏乱的外部环境更不必说。还有一点,由于房子所处地属于闹市,人多车多,没有专门的停车场地,先生每天下班回来根本找不到地方停车,每次都要停到很远的地方走路回家。有两次早上出门上班时竟然忘了把车停哪儿了,给出行带来了极大不便。
转眼间大女儿高中毕业要去省城读大学了,紧接着小女儿也开始上小学一年级了,想到孟母三迁,换房成了当务之急。我把房源信息挂到闲鱼集市上,由于房子性价比高,又逢鄱阳大拆迁,房子很快就被卖掉了。揣着沉甸甸的房款心里喜忧参半。那是我们第一个家,在那房子里有孩子成长的印记,有我们诸多的欢笑与吵闹,如今成为了他人的家。房子的新主人会不会保留并爱惜我原有的家居和窗帘呢?…...
房子已卖掉,我得赶紧物色新的房子了,小女儿计划开始上附小,目标已定,便在离学校最近的小区看上了一套一百二十多平米的二手房子,房子户型南北通透,除了有大大的阳台之外,还有不在产权内的二十多平米可用空间,可以把那多出来的位置用来做杂货间和先生的健身走廊,这些成了房子的一大亮点。或许人与房子也有冥冥中的缘分吧,雷厉风行的我等不到先生过来看房,自个儿就把房子定下来了。
我们把房子重新刷新装饰了一遍,家具家电添置一新。从品质上上升了一个等次。小区里全部是不可复制的楼梯房,停车位很宽松,先生每天下班回来可以直接停在阳台下,孩子上小学不用过马路,五分钟就可以走到学校。全家人安定下来了,我开始投身到更多的工作当中去。曾经好长一段时间,我除了本职工作之外,晚上就去辅导机构给学生们做课后作业辅导,有空余时间还去做业务推销,每天的生活就像转轱辘。
有时候不禁问自己,每天这样拼命地挣钱,却没时间去学习,去享受生活 ,会不会因为物欲而丢失了原本属于自己的时间?就这样心为物所疫,人为欲所累。
姐姐和妹妹都住在旁边的高档小区,姐姐家是四居室的湖景房,妹妹家还是豪装小洋楼,每次去到她家,光是那满庭芬芳的小院就让我羡慕不已。换到这个学区房已经过了四年,全款买房的我手头渐渐宽松了点,人的欲望真是无止境,换房的意想又有点心生萌动,又想着换到高档小区去,弄一套四居室,拿出一间房来做书房,各种设想又常怀于心。
其实回过头想想,如果回到原来的价值观,没有十全十美的房子,只有贪婪的心,有些困难是可以克服的。假如长久地住在同一套房子里,长久地保存重要的东西,珍惜眼前所拥有的一切,那是多么美妙而有意义的事。当我们花费一生中最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去换回一大堆死后带不走的财产,在我们和这些物质之间,究竟是谁占有谁?是我们占有物质还是物质占有我们?
罗马哲学家塞涅卡曾说:“茅草屋顶下住着自由的人;大理石和黄金下栖息着奴隶。” 我们何时才能如梭罗一般,坐在时间的溪水里垂钓天上的星星,不必终日奔波于风尘。看大地寒来暑往,四季消长分明;看种子播撒信念,古树支起苍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