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感悟

读书与做人 —王强的演讲读后

作者:吴三明   发表于:
浏览:99次    字数:1467  手机原创
级别:文学秀才   总稿:84篇, 月稿:0

  最近问一位老师:为什么你爱说读书而不是说看书?老师回答说,“读”和“看”是两种不同的阅读态度。“读”表示诚恳,体现恭敬,是一种认真学习的态度。“看”,就比较随意了,随便翻翻,一目十行地浏览或者只看个开头,随手一扔,就算看完了。他说,不是所有的书都值得读,要读就读好书。他还说,对待书法,绘画,包括一些经典的影视作品也一样,都应该“读”。他说影视作品不包括商业电影,电视剧,主要指的是一些有文化内涵的纪录片和演讲。我当时听了,虽然觉得有道理,但并没有太放在心上。说来也巧,过了几天,有朋友推荐了王强的演讲,标题很醒目:《读一流的书,做一流的人》。开始不以为然,斜躺在沙发上看,谁知看着看着就进入了“读”的状态。读着读着就想,原来,我从前一直是在“看”书啊!要是早几年读到王强先生的演讲该有多好,没有人指点,不善于读书的我浪费了太多的时间。

  王强说,读一流的书,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读书的选择:大意是不读畅销书。我们的时间和生命都有限,要读人类历史上大浪淘沙之后留下的东西,读名著读经典,比如《古文观止》,就是古文界一流的书之一。传统的经典具有穿透生命力的力量。读书,要读最早的经典,你才能抵达制高点,居高临下,一临览众山小。但是光知道什么是好书还不够,还得会读书。王强先生回忆他读古文观止,当时没有一点基础,老师却要求他们断句。全班同学,只有他硬着头皮把一本书读通了,按照自己的理解加上了标点符号,尽量有很多错误。非常幸运的是,当年的反右,一批真正的学者流放到他所在的边远城市,使他得以遇到许多好老师。语言老师,数学老师,个个都不得了。英语老师更有意思,他告诉王强:你不能跟我学英语,跟我学你就毁了。老师给他的是唱片,整个假期他都在听原版牛津英语。王强本来要考北大中文系,临时决定考英语系,他用不着复习,很轻松地考上了。后来出国,直接说一口流利的牛津英语。那个牛津英语唱片,在当时就是英语的经典和制高点。

  王强说,文字也有两类:一,远离垃圾文字。二,读经典,读能够改变生命轨迹的书,它不是字,而是生命。比起自己的生命来说,能引领你的生命。一流的书可以把你变成完全不同的另一个新我,摧毁旧我,摧毁狭隘封闭的我,诞生一个全新的开阔的我,阳光的我。知识的渴望和饥饿将会超过性本身。那时候的我们天天想到的不是世俗的追求,但是当我们走进世俗时,稍微一动就能得到世俗追求的东西,这是因为经典给了我们自塑的能力,吸取信息的能力和分析事情的能力。经典使我们获得新生,不知不觉中成了一流的人。当你的人生经历超过容颜时,就离成功近了。后来,北大英文系王强,俞敏洪创建了新东方,信息管理专业的李彦宏成了百度创始人,中文系龚海燕创办了世纪佳缘网站。他们在占据知识制高点的同时,占据了时代的制高点,成为引领时代的风云人物。

  真的,善的,美的文字,一定是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历经百年千年淘洗的精华,通过这些文字的熏陶,人们得以重构自己的世界。

  文学的功能是什么?王强认为,是对人性奇异的再造,是对人类审美需求的满足,是对真善美的引领。文学的营养都将融化在我们的血液中,一旦走上社会,你就不会被世俗的,流行的价值轻易扭转。

  王强说,一流的思想和一流的文字结合的语言是经典的语言,也是最有力量的语言。站在高处看世界,视野会更宽广。

  王强还谈到了读史。他说,读中国史必须放在世界史的框架中,才可能真正读懂。看到或看过人类的过去最高的巅峰,你就会知道你现在站立地方究竟离海平面有多高。

  所以,从现在开始,我要读一流的书。

【审核人:凌木千雪】

99Ai聊天   收藏   加好友   海报   43分享
点赞(0)
打赏
标签:读后感演讲王强读书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读书感悟

查看更多读书感悟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