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纸之上,墨荷轻绽,于将开未开之际,美得动人心弦。那留白之处,恰似藏着无尽的言语,却又欲说还休,只余袅袅余韵,让人沉醉。某个闲适的清晨,这含蓄的美学密码,悄然具象成祖母铜盆里静静养着的栀子花。那花瓣,恰似新雪初降,微微收拢,姿态婉约。这般模样,竟比全然盛放时更惹人凑近轻嗅,仿佛在那弯弯的弧度里,藏着整个江南烟雨中的温柔与诗意。
犹记初见古琴谱里“吟猱”指法的描述,只觉玄妙非常。后来有幸听琴师演奏,才真切领略其魅力。琴音流淌间,琴师左手于弦上往复震颤,动作细腻得如同春蚕啮桑,看似位置未变,却让音韵如湖面涟漪,层层散开,无穷无尽。遥想王维在辋川别业抚琴之时,想必也有这般景致相伴:翠竹滴露,清音脆响,空山寂静,不见人影,唯有松风悠悠,于弦上轻轻打着旋儿。他将满心的思绪,都融入这一呼一吸、一吟一猱之间,随那琴音,化作云卷云舒,自在洒脱。
敦煌莫高窟,那是艺术的殿堂。壁画上的供养人,总是低眉垂目,神态虔诚。可再细看,那朱砂点染的唇角,却含着一抹如三月暖风般的浅笑。这浅笑,瞬间击中了我,让我不禁想起苏东坡在黄州城头沐雨而行的模样。那时的他,仕途坎坷,人生跌入谷底,却竹杖芒鞋,无畏料峭春寒。那蓑衣之下的笑容,比新焙的茶汤还要暖人心扉,熨帖无比。当苦难如潮水般漫过脚踝,这看似不经意的浅笑,恰似搁浅在沙岸的贝壳,平凡外表下,藏着珍珠般莹润的希望之光。
浅笑,它原是天地间最古老的留白。玉门关的残垣断壁,历经千年风沙,仍记得霍去病掷出酒坛的那个辉煌时刻。酒液飞溅,溅起满天星辉,而少年将军眼尾那道如月光般的笑纹,更是熠熠生辉,满是少年意气。秦淮河的画舫,曾见证过多少繁华与沧桑。李香君的桃花扇碎成八瓣,那是命运的无奈,可她最后的那一抹清笑,却倔强地绣进了悠悠流水之中,成为历史长河里一抹永不褪色的风景。这些欲语还休的浅笑弧度,恰似岁月长河里永不沉没的轻舟,承载着无数的故事与情感,静静飘荡。
案头,宣德炉中的沉香屑明明灭灭,青烟袅袅升腾,在博山炉上悠悠勾勒出太极的纹路。世间最深沉的悲喜,都隐匿在这看似平淡的青烟之中,恰似那淡极始知的花色,越是素雅,越藏深意。寒山寺的钟声,悠悠撞碎满天星斗,宏大而震撼,可余韵却化作姑苏城外的一缕薄雾,轻柔而缥缈。浅笑,便是这生命乐章里的顿挫号,它让所有的惊涛骇浪,都慢慢沉淀,化为砚池里的墨香。在枯笔飞白的瞬间,绽放出月照千峰般的澄澈与明亮,让人于无声处,领悟生命的真谛。(指导老师:朱艺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