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趣事

吃酒与喝酒

作者:平时   发表于:
浏览:111次    字数:2328  原创
级别:文学秀才   总稿:38936篇, 月稿:46

  吃酒与喝酒,一字之差,意思虽然相近,但诠释出来的意境却千差万别。在民间,传统的吃酒的实际意涵叫做吃酒席,文明的叫法称之为赴宴;也就是请吃饭,吃饭必然有男有女,男人有可能饮酒,女同胞就不一定了;所以,喝酒的说法不切实际,应该叫做吃酒。

  赴宴,旧时代叫做吃酒。有接有请有客套,有上有下有尊卑,也是一种民俗文化在生活中的体现。因为中国人的餐桌上如果有酒,必然要配以下酒菜。菜肴是主题,吃酒只是配套流程;正因为中国人的饮酒,并不同于西方人单纯的品酒,所以古老的饮酒文化叫做吃酒,而不是喝酒,就理所当然了。

  喝酒,顾名思义为半仰着头喝进去;或者一群人并不计较有没有高的桌子,低的板凳,或者一群人席地而坐,一包花生米就成了下酒菜,在酒精的作用下,端起酒杯一饮而尽,谓之人生豪迈。再或者人们因为什么高兴事聚集在一起,找一个小酒馆,大碗酒,大块肉,猜拳行令,高声喧哗得不亦乐乎。喝,本意就是因渴而竭,就是干渴难受而仰起头大口大口吞食饮用水,所以叫做饮。就像人们喝汤,因为有温度而需要吸入冷空气,才能一同入口,这就叫做有声有响有动作,故称之为“喝”。

  在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里,“吃酒”常为富裕有余者的排场。婚丧嫁娶,做生祝寿,豪门开宅,官运亨通了都要大摆筵席;这种世俗的说法,东西南北都一样,名曰吃酒席。所以,吃酒席演变成单纯的指吃酒,也走了很长一截路程。在古代人的口语中,只要是液体一类的物质,包括食用水,不是叫作喝进去,而都称之为缓慢地饮,或者叫饮用;我们现代人的用词里也还有“饮用水与非饮用水”的延续,再后来从饮用酒水延续到用饭,用菜,或请用茶;中国人的待客之道里掺杂着很多“面子”的因素,常会担心客人没吃好没喝好出去传播这户人家不懂礼数。所以,一般都会说怠慢您了,招待不周,请多多包涵。

  年少时的我们虽不富裕,但也不贫礼义。记忆中父母亲也有在家里待客的时候,常常是满桌子人,一迭连声的客套与谦让。吃酒也有一个习俗叫做酒过三巡(注①)可自便。青柚木,雕花椅,盈盈酒盏置于小盘中,与筷架上的筷子并列成一种传统的饮食文化品相。父亲举盏浅划一半弧,道一声请!请吃酒!满桌宾客同时执盏回声:请!请!宾客们的这种回应,一个请表示回应,一个代表谢意,然后众人浅酌;父亲再拿起筷子指向某一款最为美味的菜肴,道一声:“请动箸”(注②),就算一巡。如此三次,就叫做酒过三巡。三巡过后就是相互之间的对酌,还有父亲别停箸的劝菜,伴着客人一迭连声地道谢,意重了!意重了!间或还有不要因为我不胜酒力影响诸位吃酒的宽慰。吃酒的过程母亲也不能闲着,添汤,添菜的后勤保障,我们的职责就是距离客人的后背不远不近的地方,最佳距离就是如侍者那般的淡定。因为一般宴请客人时候大多数是晚餐,我们在客人的杯盏(注③)觥[gōng ]筹里侍候着,不骄不躁,因为家风习俗告诉我们,家庭的教养与品位并没有热气腾腾的菜肴重要。没人告诉我们需要做什么,环侍客人身后的积极意义,就是以示我们懂得尊重与尊敬。

  传统的宴请缛节,除了礼义除了古老的“在於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更多的还是显示着对于别人的尊重。尊重世俗文化里的正统与传承。虽然今天我们觉得这种“吃酒”文化有一些“做派”的成分,其实请吃文化也必须要有自己的一套传统习俗,因为体现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就包括着饮食习惯,饮食过程的文化标准。吃相难看,是现代人对于贪心的描述,但真正的吃相一定不要太难看。民俗有需要言传身教的必要,更需要有人带头延续传统,否则我们与那些远去了的茹毛饮血的昨天状态就没有什么区别。要不我们人人都带着江湖习气,个个都五大三粗,那样我们就在糟蹋引以为傲的文明文化。

  正统的饮酒文化,应该叫做吃酒。今天家里有人来吃酒,记忆中母亲说今天先做一些好的你们吃,别让人看到你们馋涎欲滴的窘相。于我们自觉汗颜,羞赧而退。

  吃饭,桌子上有酒,所以吃酒等同于酒席饮宴。这种场合还有个不成文的讲究,就是“酒过三巡”以前,主人不请客人不动箸,也不会动盏,现代人叫做不动杯。

  至于说喝酒这个词语的变化,究竟来自于何时并不好核实,大约喝!喝!喝!先干为敬就来自于江湖义气。自从喝!喝!喝的吆喝声流行以来,吃酒的文质彬彬与吆五喝六就成了鲜明的对比。

  中国明代时期编写的儿童启蒙书《增广贤文》里有渴时一杯如甘露,醉后添杯不如无的句子。虽然吃酒变成了喝酒,虽然现代科学说酒精有害无益,但酒事实上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已经形成其独特的文化品相,我们无法,也推不开酒在生活中附着力,也跳脱不了数千年来酒文化的积淀;只能科学地理解酒文化存在的事实,有限度地饮用,根据自己的生活质量量力而为。

  古老的“吃酒”文化,是那般的含蓄,深邃而不媚俗;她除了服务于我们的食用文化,还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中国酒品源远流长的历史,在文明的形成中起到过十分积极地作用。我们只能管好她,用好其有价值的部分,才能对得住文明的祖先,对得住延续了几千年的文化文明。

  注①.酒过三巡,传统酒文化里的习俗,东道主首先举起酒杯,然后众人一起浅酌;主人拿起筷子,再道一声:“请动箸”,如此三次,就叫做酒过三巡。

  注②.箸:进食工具。本义为筷子。现可作名词,古同“著”如著作。即别人没有阐述或没有记载,且是第一次出现的文章或书籍,或某一题材的"专著"。亦可作动词。多出现于古文中。

  注③.酒盏,古代小而高脚的酒杯,就如点油灯的灯盏,上杯朝上盛酒,下杯朝下作基座,中间有一根细柱相连接,所以叫盏。形声字。从皿,从戋(jiān)声。表示器皿,也作浅而小的杯子。 赏礼¥ 赏钱 赞0 公益犒赏

【审核人:站长】

99Ai聊天   收藏   加好友   海报   16分享
点赞(0)
打赏
标签:喝酒吃酒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校园趣事

查看更多校园趣事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