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2019年,姑妈满八十岁。姑妈那一辈人日渐凋零,姑妈亲和慈爱仁厚,关心呵护后辈,养育的儿女都事业有成;姑妈还成为名副其实的广州“接应站”站长,家族许多晚辈因有她而奔广州而来,在市场经济发展迅速的南方打拼,渐渐站稳脚跟各有成就;其他地方的后辈们有事去广州,姑妈也总是热情接待疼爱有加。姑妈在后辈心目中是很了不起的人,不知那天,是哪位后辈,称姑妈“老太太”,很快传开。
老太太走到人群中,看去只是一名很普通平凡的老年人。可平凡中蕴含不平凡的价值:姑妈从十分艰苦困难的境遇中走过来,她最早理解凭自己的能耐从市场中赢得生存机会的道理,并尽心尽力为后辈遮风挡雨,让后辈们拼搏致胜,她的所作所为,某种意义上,是近几十年无数普通中国人追求“活好些”的缩影,平凡中蕴含伟大,这没拔高夸张。如今,老太太过八十岁,后辈们不约而同表达心愿:得好好庆贺!若只是亲友们聚拢来吃喝一顿,未免落入俗套,可如何才办得热闹隆重又别开生面呢?
办台晚会吧,演员由来参加祝寿的人担任。姑妈的大女儿雷元芳和女婿周平,儿子雷波和儿媳王丽华,小女儿雷元军和女婿阿强,定下这主意。元芳给我打电话说:你们几弟兄带头出节目,节目要有意义,大家喜欢看又能体现举办祝寿活动的价值。要求蛮高的!
我们三弟兄从小就按父亲的意愿不喊姑妈而是喊幺爹,隐含的意思是把姑妈看得与父亲一般重,老父亲过世后,幺爹是长辈是“天牌”,对我们一直慈爱关怀,我没多想欣然答应完成好任务。答应后绞尽脑汁,怎么“完成好”?想来想去,决定写篇祝寿词,到时由我们三弟兄登台朗诵。
我见过的听过的,一鳞半爪,点点滴滴,汇聚拢来,桩桩往事在眼前过电影。
一、姑爹与姑妈
姑爹和姑妈都是松滋西斋镇一带人氏,姑妈娘家住西斋镇上,姑爹家祖屋则在离西斋镇不远的乡下。西斋这地名的来历,一种说法是这里曾建有驻兵的寨子,称为西寨,当地方言"寨""斋"难分,于是成西斋。许多文人雅士爱把住所称为"斋",所以西斋这地名很雅致很特别很好记。西斋山清水秀,民风淳朴,这里的人多有乐于助人照顾亲友的侠义柔情。姑爹和姑妈喝西斋洈河水长大,也具备这禀赋,这是姑爹姑妈一生最让人念记的好处和亮点。
姑爹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广州机床研究所工作。知识分子不受待见的年月,姑爹虽然工作积极努力上进,却一直不甚得志。远在岭南广州,异乡陌生,孤身一人,想在羊城找到合适伴侣很难。
姑妈上过中学,与姑爹的弟弟是同学,姑爹定期写信并寄钱给弟弟,姑妈知道同学有这么一位大学毕业英俊帅气的哥哥,缘分让姑妈与远在广州的游子建立起通信联系。姑妈认定姑爹是自己的好伴侣,决心只身远赴广州与姑爹成婚。这可是个大胆的决定。要知道当年西斋绝大多数人连县城都没去过,去过广州的人扳着手指头就可以数过来,一个年轻女子只身去那么远的地方,太冒险。亲友都为姑妈担心,记得姑妈到我家辞行时,我爸一遍又一遍叮嘱姑妈这要小心,那要小心。我那时还小,不太明白大人讲的那些“小心”,但我学过地理,看过电影《羊城暗哨》,知道广州又称羊城,气候好,鲜花多,被美誉为花城,姑妈要去广州,我很羡慕。
姑妈没为亲人们所担心的那些难处吓倒,义无反顾地去了广州。这一去,成了姑妈人生最重要的一步,姑妈以柔弱之身蹚出一条从家乡到广州的路,几十年后,许多人沿着这条路,开启人生别样的境界。
去广州只是艰难的第一步,后面的日子有许多的艰难。广州是大城市,又靠近港澳,那年月,严厉的户籍制度加严格严密的管理,“不准外来人员滞留广州”,姑妈去广州只能待很短时间,更别提“落户”。婚后,姑妈仍只能回户籍所在地小镇西斋生活,姑爹和姑妈生育的儿女也只能在西斋落户,不能成“广州人”。姑妈一人在西斋养育儿女,还要牵挂远方的丈夫,那艰难,那辛酸,外人是无法尽知的。
每年只有一次探亲。如果姑爹从广州回西斋,男人独自出行洒脱些。如果姑妈去广州,既满怀团聚的欣悦期待,又是一次考验意志力的磨难。交通太不方便:先从西斋坐公共班车到县城,再从县城坐公共班车到长江上的码头“松滋口”,再从松滋口坐班轮到沙市,再从沙市坐班轮到武汉,再从武汉坐火车到广州。如今年轻人听这许多“再”会厌烦,可当年姑妈就这么走的,拖儿带女,赶车赶船,票还特别难买,住处还特别难寻觅,手头的钱也不宽裕,辛苦劳顿,长途奔波,花在路途的时间至少要一周,遇到不顺则费时更多。每一次艰难的旅行,体单力薄的姑妈都表现出惊人的韧劲,她扛过来了,扛了好多年。
如今,从西斋到广州有直达火车;可从近处机场飞广州;爱自驾的人,爱车载一家人,一路高速,从广州顺溜到西斋。姑妈看后辈们享受如今交通快捷的便利,由衷感慨:“真好!哪像当年那么难!”
人亲身经历难处越多,越渴望改变,希望为难事变得容易,希望生活过得顺畅舒适。这种渴望越强烈,心理准备越充分,当机遇降临时,越能率先抓住,改变境遇。
二、姑妈与儿女
机遇在“文革”结束后不知不觉悄然降临。先是高考恢复,大女儿雷元芳在松滋有名的苦竹寺中学苦读几年,一举考上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武汉一家国企工作,结婚成家,女婿周平英俊潇洒能干,大女儿有好着落,让姑爹姑妈放下第一桩心事。这时,广州先是对“外来人口”的管理有所松动,后来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允许姑爹将姑妈及几个孩子的户口迁入广州,一家子得以团聚生活。儿子雷波转入广州的学校就读并考上华南理工,毕业分配到上海机床研究所,算得上“子承父业”。为难的是姑妈的工作问题,姑妈原在西斋一家“集体企业”当会计,不能调入全民所有制的机床研究所,只能让她干临时清洁工。姑妈很委屈,好在后来机床研究所在广州繁华便利的东山办“集体性质”的招待所,姑妈被安排进招待所当会计。姑妈感到心满意足,祈愿一家人和美过日子。
让生活重新掀起波澜的是儿子雷波。雷波做事积极认真又稳重务实,进入机床研究所后工作出色得好评。机床研究所染上与其他国有企事业单位相同的“病”:受国家计划严格管控,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呈现死气沉沉模样。改革开放浪潮初起,又在靠近港澳嗅觉敏锐的广州,眼见外面的世界热气腾腾,研究所内依然按部就班混日子,雷波那颗躁动的心按捺不住。他决心不要铁饭碗,下海自己干。
雷波瞄准密封件,是许多设备不可或缺的一种重要部件,密封件达不到要求或质量不合格,会严重影响设备的运转。德国是制造业强国,雷波决定起步时先做德国公司的代理,推广销售德国公司生产的密封件。开始注册一家公司,实则是雷波一人单干。他每日骑着摩托车穿行在广州的大街小巷,找客户,签合同,进货,送货,收款,桩桩事情,都要亲力亲为,辛苦劳累,但做成每单业务都有种成功的喜悦。青春年少的雷波能跑能干,站在身后支持他的是母亲。姑妈承担儿子起步创业阶段的许多琐碎事,整理货品,管理仓库,记清账目等,当然还有一家人的生活,姑妈都得安排得妥善熨贴。
远在武汉的大女儿雷元芳与女婿周平结婚,有了孩子,得操心;小女儿雷元军在广州工作,找的爱人阿强是公务员,要结婚,得操心;最操心是支持帮助儿子雷波办好企业,进入市场闯荡求生存发展,如同跳入大海游泳,会有风浪,会呛水,得支持他顶住,奋力往前游。那些年,姑妈是儿女们的“总后勤部长”,当妈妈的没有像儿女们那样上大学读书多文化水平高,但经历多见识多,有妈妈的帮助护持,儿女们深感幸运。拼搏努力有好的回报,雷波的事业日渐兴旺,业务越做越大。
姑妈坚信广州比老家机会要多得多,她经常鼓励家乡的亲友来广州拼搏进取。姑妈用爱心牵起一条线,线这头是广州,线那头是故乡,引来一群故乡人。
三、姑妈与一群人
去广州,去南方,有事做。这个消息在全国传播,也在家乡西斋镇传开,许多苦于没工作生计困难的人,跃跃欲试。但是,千里迢迢,人生地不熟,若没人引荐,怕不会那么容易找到工作,万一找不到工作,空手而归,来回路费对荷包空空的人都是一笔难承受的开支。总有先尝试吃螃蟹的人,西斋一家“集体企业”织布厂连年亏损垮了,几位女性去广州,投奔姑妈,其中有位是姑妈的表侄女,姑妈将她留在身边帮忙料理,另外几位也帮助安顿下来。
开始几个人,后来是一群人,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开始来的是在故乡难觅好生计,生活不如意的一些人,多数文化水平不高,也没有专业技能。渐渐一些有志于在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大潮中下海拼搏,闯出新路的人,也奔广州而来。如万小艳与王文平,万小艳是姑妈的亲侄女,王文平参军退伍在西斋镇派出所工作,只是最基层的小警察,没办法解决妻子的“农转非”问题,工资待遇低,继续在故乡混日子,难有作为。王文平万小艳决心去广州投奔姑妈,果然闯出一条新路,迈进人生新境界。
姑妈在广州当“接应站”站长,帮助许多亲友和家乡人,工作生活都热心相助,还亲自撮合成了几对好婚姻。就事论事,似乎不算大事也不那么重要,但放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看,有非同寻常的意义。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及二十一世纪初期如火如荼的“打工潮”,继而人才"孔雀东南飞"向沿海地区流动,形成中国大地上从未有过蔚为壮观的一幕。不仅为沿海经济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劳动力,也为全国的发展进步注入新的活力,没有这种人潮的大流动,就没有改革开放几十年巨大的成就,市场经济也难以显示巨大优越性和良好发展前景。人潮大流动中无数的“农民工”,以及一些身怀绝技的“能人”,虽经历不同境遇不同,但他们抛弃安土重迁的旧习俗,经受市场经济的洗礼,眼界有提升,观念起变化,不再那么安分守己逆来顺受接受不合理的桎梏和限制,这是国民精神素质的再造,对于国家的发展和进步有不可低估的正面效应。
姑妈不知不觉参与推动改革开放、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大事业,做出她的一份贡献。姑妈只是这个“大事业”中微不足道的一名普通参与者,但没有无数普通参与者的推动,“大事业”不可能取得让全世界惊羡的成就。“大事业”有姑妈的一份贡献,这意义大呀。
四、硕果累累都有姑妈的贡献
姑妈在广州生根,带出一群人,她爱护每一个人,希望每一个人都干得好过得好;这群人中真有佼佼者,坚持不懈干下来,多有成就。
儿子雷波继承父母亲乐于助人的仁爱之风,无论是父亲那边还是母亲那边的亲友,求到雷波,他总是尽力相帮。许多人在雷波的企业里度过打工生涯最初的艰难阶段,学到技能,也学到办企业的一些窍门,翅膀练硬就出去自立门户创业。雷波真诚待人,他办的企业越来越兴旺。眼见国内进口的一些设备,密封件坏了,国外公司或者不能及时供货,或者价格高得无法承受,雷波认为自己生产密封件替代进口配件,前景广阔,着手干起来,很快自产自营业务就远超过进口代理业务。雷波又将目光投向上海,上海是中国最大也是需求最旺盛的城市,他要到上海去办分公司。可谁去主持上海公司的经营呢?
广州公司毕竟有良好基础,要雷波丢开广州公司的事不管,全力去操心兴办上海的公司是不可能的,必须有一个胜任又可靠的人去领办上海的公司。姑妈给儿子建议:我看你姐就是最合适的人选,让你姐来广州先工作一段熟悉业务,再去上海办公司,你们姐弟两人会是完美的组合。刚好雷元芳原来所在那家国营工厂不景气,雷元芳也愿下海创业。姐弟俩同心协力,很快将上海的公司兴办起来,业务量逐年上升。如今上海的公司和广州的公司比翼齐飞,都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雷波做密封件从代理销售德国公司产品起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现在旗下公司有自主开发的产品,掌握独特技术,生意拓展到欧美许多国家。
王文平是个聪明人,他到广州,一边打工,一边在琢磨开发一种市场前景好的产品,自己创业。他从电饭煲、高压锅等家庭日用器具获得启发,若有一种装置,能减弱减缓高热高压的瞬间冲击力,将大大提高安全性。王文平查阅资料,知道这种装置被命名为阻尼器。经过一番准备,王文平和万小艳自立门户,生产阻尼器。几年工夫,就干出名堂,产品不仅销路广泛,而且引来军工订货,多项技术获得专利,包括多项国外专利。
到广州先投奔姑爹姑妈,后来“自己干”,进而有所作为的还有万小梅、蔡清泉等人。虽然各人经历不同,从事的行当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因为姑爹姑妈的缘由,他们才到广州,姑妈对他们的关照爱护,在初始阶段为他们撑起遮风挡雨的伞,他们才有所成就,都衷心感谢姑妈。
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但一个人的爱心可以是广阔无边的;一个人对别人施以援手,在不相干的人看来那施予的恩惠也许是微不足道的,但对受惠者是雪中送炭,而且没有艰困时的雪中送炭,就没有受惠者境遇改变后的锦上添花。姑妈做了许多雪中送炭的好事,这些事也许很小很普通很平凡,但显现出仁爱之光,永恒而伟大。
五、祝寿的欢愉喜乐
为姑妈祝寿的活动如期举行。亲友们从湖北老家不同的城市赶来,从上海、郑州、西安、湖南等地赶来,还有远从荷兰、加拿大、新加坡专程回国的,广州则组成人数最多的祝寿“团队”,大家齐集广州珠江宾馆,为姑妈祝寿,也是一次难得的聚会。
珠江宾馆始建于1959年,据说当年中南局和广州军区为解决在广州召开大型会议住宿难的问题,年初决定建设这宾馆,地方派来能工巧匠,部队抽调2000多名官兵参与施工,仅七个月就建成,于当年12月开业营运。1959年正是三年大饥荒开头一年,能以这么神奇的速度建成这座宾馆,也算奇迹。珠江宾馆位于珠江边,江对面是高高矗立的广州新地标“小蛮腰”电视塔,旁边是有些威严神秘味道的广州军区大院。宾馆建筑具有岭南风格又敞亮开朗,颇为气派,可以想象这里曾经举行过有诸多要人参加的重大活动。如今,在这里为一位普通的老太太举行祝寿活动,让人顿生“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感慨。
姑妈的大女婿周平很有组织才能,安排事情精细大方得体。祝寿活动准备哪些节目,每个节目屏幕上用什么背景和音乐等等,周平都拿出好主意。更有一个点子给人意外惊喜,进入珠江宾馆,每人都领到一条大红长围巾。不管年少年老,那条大红长围巾往脖子上一围,垂挂胸前如两扇厚实的红红的大门,喜庆气氛立马烘托出来。伴随欢快轻松的音乐,人们走进布置雅致的祝寿现场,喜乐欢愉,油然而生。
晚会由雷元芳和雷波共同主持。第一个节目是歌舞“献给妈妈的歌”,由姑妈的女儿、侄女等人表演。音乐传递真情,舞姿送上祝福,祝老太太长寿健康,吉祥幸福。
第二个节目是由哥哥、弟弟和我登台朗诵“祝寿词”。第二段这样写:
从洈水河旁小镇走来
扎根南国美丽花城
撑起一个大家庭
抚育一群好后人
八十年风风雨雨
遇到多少困难
经历多少艰辛
付出多少心血
做出多少奉献
不容易呀不容易
走过的路
迈过的坎
汗水湿了衣衫
爱心呈现真诚
我们从心底里
敬佩、敬佩、敬佩!……
“祝寿词”写得并不算好,但表达大家共同的心声,赢得满堂喝彩和掌声。
姑妈的儿媳王丽华和孙女周亚婷善绘画,王丽华献上一幅水彩画“寿桃”,周亚婷的画有山有海有劲松,说祝福奶奶“寿比南山,福如东海”。满含真情的寿礼,让老太太激动地与两人相拥,久久不愿松开。
姑妈的侄女章应惠从荷兰专程回国参加祝寿,上台表演她拿手的京剧清唱“苏三起解”。又临时拉上我哥和我当“票友”,我哥唱刁德一的词,我唱胡传魁的词,第一句我就唱错,引得全场善意大笑。
弟弟单独表演他拿手的太极拳扇子功。雷元芳抓住机会调侃:“三哥特别善于劝酒,据说得到过‘江南第一劝’的职称,今天三哥又表演太极拳、扇子功,让我们大开眼界,应该授予三哥一个新的职称‘江南第一扇’。”随后煞有介事地将一把写有“江南第一扇”的扇子授予弟弟。这“插科打诨”掀起一个欢乐开心的小高潮。
真的高潮是姑妈发表的感言,特别平易、实在、感人,她对直肠癌手术后为她精心施治的医生和细致照料她的人表达真诚感谢,也对所有亲友以及来参加祝寿活动的人表达真诚感谢。说大家欢聚一堂,为我祝寿,也是庆贺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请大家举杯,为今后日子越过越好,干杯!姑妈一番平易实在的话,说出改革开放的好处和人们对改革开放的衷心拥护。“生日快乐”的歌曲响起,人们纷纷上前给姑妈敬酒,喜乐欢愉的气氛越来越浓郁热烈。
姑妈过八十岁生日是2019年的11月中旬。我从广州回到武汉,还沉浸在亲友大团聚庆贺姑妈八十岁的喜乐欢欣中,12月武汉开始出现“怪病”,到2020年1月下旬,正值春节,武汉出现前所未见的严重情况。此时,姑妈又率先打电话询问,叮嘱“要不就来广州避一段时间”。走出武汉已无可能,但姑妈的关心让我感觉特别温馨。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姑妈这样的老人健在,是后辈的大福分,也是历史的好见证。现在我们已在期盼为姑妈庆贺九十大寿。过去的年月发生许多事情,往后年月还会发生许多事情,时序向前,总是充满希望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