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是与“九”结了缘。前天,我写下校友群诞辰九周年的短文。今天,就收到娘家——《同步悦读》平台成立九周年征文通知。
我在139天之前认识了《同步悦读》。《同步悦读》是一个以“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为宗旨的读书平台。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给《同步悦读》投了第一篇稿。标题是:《走进鲁迅故居》,那一天是我的生日。接受我处女作的编辑,微信名叫“白夜”。直到今天,我不知道他的年龄与性别。这无关紧要,因为我认可了他是先生。老师没有删减我原文一个字,5天左右便在平台推出。网上收获了559个阅读量。我理解这是鼓励。也领会了真正“不厚名家,不薄新人”的理念。
首次投稿被纳用,不是因为质量高,是白夜老师的扶持。他怕伤了一个文学爱好者的玻璃心。看到投稿刊出,确实增强了我自信。便开始了每月三篇拙文的写作计划。有时候太冲动,稿子没有修改完便投给了编辑,白夜老师包容了我。第二天,我把调整稿件再发来,老师没有责备,只是默默地把文章重新排版。我该自责一下,下次不可这么鲁莽。
记得《年少时夏天的味道》,白夜老师给我删除了一个字,新标题《少时夏天的味道》。标题明显简洁,效果好多了!为此,我细读了白夜老师的投稿指南:“写好文章,沉淀几天,用心体会,细细打磨,多读几遍。”《同步悦读》编辑、校稿认真负责,才使我们习文质量有了确保。我有习文,特别是(先生)点击量超过三千,那几天,我不时地点开《同步悦读》,翻看最新的阅读量。激动地把喜悦分享给编辑老师,老师也给了我一个鼓舞士气的赞。
我与《同步悦读》一见如故,139天过去了。我感觉像老朋友一样。其实,我们的交流,相互对着的都是3.5英寸的手机屏,无线信号不怕繁忙。准时把平台的问候传达。偌大的作者群,人员数量已突破5000人,编辑、校对等工作量巨大。平台繁忙,老师们辛苦!可是她们毫无怨言,只为了托起文学爱好者的梦想。
《同步悦读》里文学大咖众多,有些已是知名作家,著作等身,依然给新人传授写作技巧,并指点迷津。他们是我老师,也是学习的榜样。有位叫于露作家,她说:"长短句子的运用,要看习文性质。"我受到很大启发。若没有平台,我哪能这么幸运。
初学写作的我,原本理工男,是《同步悦读》文化的沃土,再一次把我爱好培养。认识您已139天,我完成十几篇随笔和散文,文字质量有了提高改善。在老师的影响下,我定下一个月读一本书的目标,只为了不负自己,不负读者,不负《同步悦读》的栽培。进步中的我,深深地感谢平台力量!
九岁的《同步悦读》,似星星之火,已经燎原。在我的影响下,有几十个同学已经关注《同步悦读》,有人已经投稿。等第二个九岁来时,作者与读者数量定创新高。很多很多的九岁接踵而至。共同的目标是把学习宗旨代代相传,《同步悦读》的明天将更加灿烂辉煌。刚满九岁的《同步悦读》似小小少年郎,朝气蓬勃,前途似锦,恰如刚升起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