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赏

彭福东||走进巴金的心灵世界之②文学的良心(随笔)

作者:夏岚   发表于:
浏览:43次    字数:1499  电脑原创
级别:文学童生   总稿:10篇, 月稿:10

  巴金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他创作的文学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他塑造的众多人物形象,也已成为现代文学的经典形象。

  《随想录》收入的150篇文章中,有不少是直接或间接谈论文学创作的,然而,巴金总是很认真地说,我不是艺术家,也不是文学家,我只是一个写小说的人,最多也就是一个小说家、一个作家。

  巴金说过,很多人是因为想做作家才拿起笔,而他写小说是因为有话要说,有感情需要倾吐,要用文字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写作就是给自己的思想找到表达的途径,为自己的情感找到宣泄的出口。“写小说是为了安静自己的心”,巴金说他从不为钱和名而写作,也不看行情下笔,更不看脸色挥毫。

  巴金谈到,他从小就爱读小说,第一部是《说岳全传》,接下来是《施公案》和《彭公案》,而外国的小说就读得更多。巴金说他正是读多了小说才开始写小说的。1927年4月,巴金在法国巴黎拉丁区的一间公寓创作了小说《灭亡》,经朋友介绍发表在《小说月报》上,正是这个偶然的机会,巴金由读者变成了作家,自此走上了文学之路。

  巴金认为,“作家是战士,是教员,是工程师,也是探路的人”,“作家是一种职业,他的笔是工具,他的作品是产品”。作品是通过“文学”的方式对读者产生影响的,虽然作品并不等同于宣传品,但因为作品有教育和宣传的作用,因此,“作家用作品为读者服务,他至少不应该贩卖假货、贩卖劣货。”因此巴金坚信,“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更重要的是艺术的良心”。

  巴金一生把鲁迅先生视为楷模和导师,“在他,写作和生活是一致的,作家和人是一致的,人品和文品是分不开的”。巴金说自己没有走上邪路,也是因为接受了鲁迅先生的教育,是鲁迅先生让自己懂得爱祖国、爱人民、爱生活、爱文学,不断探索真理,不断追求进步。

  在第四十七届国际笔会大会上,巴金就“我们为什么写作”发表讲话,这是每一个写作者都会遇到的问题。巴金认为,“作家最大的目标是人类的繁荣,是读者的幸福”。所有真诚的作家都应该向读者交出自己的心。巴金坦言,在自己一生的写作实践中,他始终没有忘记高尔基的告诫:“文学的目的是要使人变得更好。”他始终牢记托尔斯泰的名言:“凡是使人类团结的东西都是善良的、美的,凡是使人类分离的东西都是恶的、丑的。”

  巴金自谦没有学过文学,也极少同别人正儿八经地谈过文艺,对文学也不曾做过任何研究。所以他始终认为自己不是文学家。“我称自己为写家,也有我的想法,一句话,我只是写写罢了。对于写作之道和文学原理等等,我是说不清楚的。”但对于写作,巴金也有自己经验和方法。“作家要下去,作品要上来”,“五十年来我在小说里写人,我总是按照我的观察,按照我说熟悉的人,按照我亲眼所见的人写出来的。”

  巴金在跋中坦言,写作《随想录》是在给自己铸造武器。巴金在书中反复强调,这个武器就是无论做人还是写作,核心都是要做到“真”与“善”,说真话,做好人。他认为“真”是文学的生命,是核心,而“善”则是文学的基点,是价值。优秀的作品必然是体现“真”与“善”的作品,也只有优秀的作品才能给读者带来生活的勇气,才能使读者看到理想的光辉。

  巴金的文学创作贯穿了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他的作品不仅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迁,也表达了他对于封建主义的批判,以及对于人性、自由、平等和正义的深刻思考。巴金的代表作品包括《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以及《寒夜》等。这些作品不仅在艺术上取得了成功,也在思想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巴金的文学成就得到了广泛的赞誉,他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他的作品和思想至今仍在启发着新一代的读者和作家。

【审核人:雨祺】

99Ai聊天   收藏   加好友   海报   16分享
点赞(0)
打赏
标签: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文欣赏

查看更多美文欣赏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