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前夕,化州市举办了为期三天的“第二轮中医药文化夜市”活动,作为承办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我每晚都坚守在现场,协调处理各种问题。
通过两轮共10天的持续观察,我惊喜地发现,前来看病和做中医理疗的,除了中老年人外,还有为数不少的年轻人,甚至是中小学生,这是我始料不及的。
中医何时被年轻人接受并热捧?为解开心中所疑,我现场采访了三位年轻人。
第一个接受采访的是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小张。他说,中医药夜市项目比较多,比较贴近生活,像化橘红茶、化橘红膏这类食品,既满足了我们的饮食需求,也让我们对化橘红药食同源有了大体的解。自从参与中医养生后,我就养成练太极拳、八段锦等健康生活习惯,每隔两三天,还会去健一次身,平时也会煲点中药茶饮,效果非常明显。
市民陈先生说:“作为一名黄小姐长期伏案,少锻炼,自我感觉亚健康问题越来越多,后来,在一名老中医的调理下,她晚上用中药泡脚且一般在11时前就休息了,早上,还主动泡一些花茶饮,并坚持半小时晨跑,现在精神好多了。“中医养生‘养’的不仅是身体,也是心理。”对中医养生,黄小姐竖起了大拇指。后,平时坐得比较多,运动较少,但中医养生让我健康得到了保证,身体各项指标都不错,今晚在现场做了中医理疗,整个人舒服晒。”
中医养生真的如此受年轻人欢迎?为进一步弄清原委,我查阅了相关资料。
据权威调查数据显示,52.9%的受访青年觉得中医养生让自己的亚健康状态有所改善,47.8%的受访青年感觉自己的情绪越来越放松了,47.0%的受访青年表示自己更注意健康管理了,39.3%的受访青年觉得生活作息越来越规律了。除此之外,33.1%的受访青年还表示注重中医养生后心胸更开阔了,身体也更健康了。
其实,中医不仅是医学,更是一部中华文明史,它所蕴含的“天人相应”、“阴阳平衡”等哲学理念及所提倡的养生之道,犹如一把钥匙,开启了年轻人对健康生活方式的新认知,与现代人追求的健康生活不谋而合。它所倡导的预防重于治疗的“治未病”理念,是对抗现代社会常见慢性病的良方,时刻提醒着年轻人关注自己身体的微妙变化,及时进行干预。它细致入微的“望闻问切”,为每位患者量身定制治疗方案,调和身体的内在平衡,唤醒人体的自愈潜能。同时,它将传统中医疗法与现代康复技术巧妙结合,不断提升疗效与安全性,让中医在年轻人眼中更加现代化,更具吸引力。
有资料显示,2023年中国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持续提高,达到24.62%,较2022年增长2.06%。根据调查结果推算,在全国15—69岁人群中,具备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的人数约为2.56亿人,群众的中医药文化参与感、获得感和认同感不断增强,中医健康理念正在不断深入年轻人的心中。
作为集医学、哲学、文化等因素于一体的中医综合体系,越来越受年轻人的青睐和热捧,这是中国人文化自信的表现。相信,在年轻人的接力加持下,中医产业必能在守正创新中焕发出勃勃生机,为我们健康保驾护航。
2024.10.6